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国家5A景区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等组成,游览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属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范围,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大佛通高71米,脚背宽8.5米,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大佛为一尊弥勒座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门票参考:80元
所在地/隶属: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凌云路中段2435号 
开放时间:07:30~18:30
适宜季节:春秋
建议游玩时间:4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2011年(5A)
遗产名录等级:1996年(世界文化与自然)
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第二批(唐)
基本介绍
乐山大佛景区地处凌云山中部,凌云山海拔448米,周长约3.5公里,面积约0.6平方公里。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山下三江汇聚,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
1984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11年7月6日,乐山大佛景区晋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乐山睡佛,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乐山大佛刚好位于乐山睡佛的心脏处,构成了“心即是佛”千古奇观。
景点景观
 乐山大佛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载。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
 巨型睡佛
巨型睡佛又称“隐型睡佛”,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之“佛头”最为惟妙惟肖,乌尤山为“佛头”,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富有神采;凌云山栖鸾、集凤两峰为“佛胸”,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东岩南坡则为其“腿”。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腋部的深坳处,似乎正好应验了唐代雕佛者寓意的“心即是佛”和古代民间“圣人出于腋下”之说,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巨型睡佛”的形成,究竟是天造地设,还是古人匠心?一时众说纷纭,为“巨型睡佛”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观赏“巨佛”的最佳位置是在乐山城东乐山港码头一带,在此处望南眺望,但见碧水云天之处,巨大的佛体横空出世,安详自如平卧江面,雄姿健影妙趣天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东方佛都
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东方佛都,于1994年5月在中国乐山市建成开放。它距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曲折蜿蜓地构成了壮观的佛教画卷长廊,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和东南亚佛教艺术的风格。这里,有当今壮界最大、体长170米的巨型卧佛,有我国历代佛像精品,以及东南亚和印度、日本等国家、地区的著名佛像,还有占地800多平方米的佛教艺术精品陈列馆。
东方佛都既不同于微缩景观,也有别于古人造像上大而粗糙,力求大而精美,仿中有创,重在神似,远观气势磅薄,近赏雕琢精细,可令君领略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
 灵宝塔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确”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
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处眺望。登临塔顶,视野开阔,东面山峦重叠,气势雄伟;南面可见藏经楼、东坡楼;西面江水似天外泻来,三峨如舟浮云海;北面鸟瞰乐山全城,如一只展翅彩凤俯卧在绿波之上。真是东西南北,气象万千。
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如今,灵宝塔已成为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禅院
凌云禅院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天王殿前是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在寺字中别具一格却另有一番情趣。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目前,凌云禅院已开辟成“乐山大佛陈列馆”,馆内陈列大量实物、文献、图片和模型,展示了乐山大佛九十年建造史和历代保护维修史,充分反映出乐山大佛不愧为世界艺术瑰宝。
 佛国天堂
当人们参观乐山大佛之后,左行不到200米,顿觉梵音绕绕,古刹生辉,在一座古树参天、松竹苍翠的丹霞峰上,涌现出一座巍峨壮观的仿唐古式官殿,它就是乐山大佛文化内涵的延伸景观——佛国天堂。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12个单体,弥勒金佛安样高座,大肚佛爷笑脸迎宾,仙女飞天,巨龙盘绕,雕梁画栋,金壁辉煌;1000余米的石刻长廊镌刻有以《弥勒三经》和敦煌壁画为依据,造形精美,妙趣横生的弥勒佛生平和经变故事,它与乐山大佛遥相呼应,其文化内涵丰富,是游人参观乐山大佛之后值得一游的胜景。
 海师洞
乐山大佛建造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每当夏汛,江水如万马奔腾直捣山壁,常常倾覆舟辑,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为此,决心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两湖淮海等地,筹集人力财力,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郡吏勒索营造经费,激起了海通的无比愤怒,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郡吏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大义凛然,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不仅使贪吏悔悟,也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沫若堂
沫若堂位于灵宝峰西北一隅,由一中西合壁式的民房修萁而成,青砖灰瓦,朴素雅致。这是为纪念出生于乐山沙湾的现代文化巨匠郭沫若而建的。门额“沫若堂”三字为楚图南所书,门两侧是著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对联。上联:峨眉钟灵,大渡铸魂,中华唯怀,黎庶系心,笔摇落山河,真是文豪本色;下联:女神惊世,屈原壮魄,雷电为颂,洪波度曲,诗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风流,高度赞颂了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业绩。
堂前约10米的台阶上,屹立着一尊郭沫若全身铜像,高约3米。雕像旁立一支6.5米高的花岗石巨笔,笔杆上镌刻女神、屈原、凤凰涅粱图案。巨笔直指蓝天,象征郭沫若永世不灭的成就。
 凌云栈道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栈道顶端有一长廊式亭阁,这是明代袁子让称作“立亭上则三峨凝黛,水自天来,烟波极目,绿野无际”的近河亭。栈道第一折的经变图雕刻精细,形象生动,人物丰腴端祥,线条优美,并刻有楼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
凌云栈道被诗人们誉为“崖壁上的交响诗”。它削壁穿洞,架虚构空,藏奇露险,婉蜒曲折,似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栖鸳、兑悦两个11;峰的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峻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约500米,北端与大佛相连,南端与碧津楼相连,与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绕过佛脚,穿“洞天”,便到了栈道北端。相传这里龙王太子求学于苏东坡的上山路径因此被称为“三太子人海处”。往前是一段悬空架设的百步栈道”,崖壁上刻着张爱萍,马识途等人的题咏。走在悬空栈道上,脚下滔滔江水,浪涌翻卷,过悬空栈道,攀“窄宽”低高”的险坡,上“天梯”,便可到松韵亭小憩。距松韵亭10米处有一独立的巨石,高30多米,人称“降魔柞”。立于降魔柞上,叠叠青峦。漠漠沙洲、渺渺烟霜、点点舟帆似二幅画卷映人眼帘;水击、松涛,鸟鸣像交响乐章在耳畔回荡。离松韵亭前行,数十步便到了栈道南端一方亭,名“兑悦”。亭为凿栈道时所建。因分为上、下两层,又名“子母亭”。歇息于亭中,抬头苍峰屏峙,低首流水漏漏;回首望,栈道婉蜒曲折。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雕凿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往前是一段悬空架设的“百步栈道”,崖壁上刻着张爱萍。马识途等人的题咏。走在悬空栈道上,脚下滔滔江水,浪涌翻卷,过悬空栈道,攀“窄宽”"低高”的险坡,上“天梯”,便可到松韵亭小想。距松韵亭10米处有一独立的巨石,高30多米,人称“降魔柞”。立于降魔柞上,叠叠青峦。漠漠沙洲、渺渺烟霜、点点舟帆似二幅画卷映人眼帘;水击、松涛,鸟鸣像交响乐章在耳畔回荡。
离开松韵亭前行,数十步便到了栈道南端一方亭,名“兑悦”。亭为凿栈道时所建。因分为上、下两层,又名“子母亭”。歇息于亭中,抬头苍峰屏峙,低首流水漏漏;回首望,栈道婉蜒曲折。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雕凿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麻浩岸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四川突出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
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壁津楼
壁津楼是凌云山的一大景观,雄踞在后半山的山道上。从山顶俯视,好像于青山绿水间突然出现的世外仙境。从山下仰视,却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壁津楼原址在乐山城南,建于宋代。据《水经注》和宋代魏了翁《璧津楼记》记载,璧字取青衣江出璧玉,津字是渡口的意思,故名璧津楼,已毁。现建璧津楼的地方原是祭祀川主神像的洪川庙。
新建璧津楼具有明清寺庙建筑的特色,依山取势,不拘一格,牌楼正坐石阶,右面沿崖端建有15米长廊,左面向上依次排列三层楼房,并有一小院落,整个璧津楼参差而紧凑,碧瓦朱楼,组成一个辉煌秀丽、雄壮雅致的仿古建筑群。
 乌尤山
凌云山对岸的乌尤山,四面环水,孤峰卓立,枝叶茂盛,翠竹阴深。山上的乌尤寺,建于唐代中叶,正殿是大雄殿,结构严谨,灿烂辉煌。佛殿侧是罗汉堂,500余尊泥塑彩饰佛像,神采各异,十分壮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尔雅台在乌尤山西面的悬崖绝壁处,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宋代文学家苏辙在《初发嘉州》诗中写道:“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区区辨鱼虫,尔雅细分缕。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不鱼,顶有遗墨处。”说郭舍人长年勤奋写作,洗砚的残墨竟染黑了江水,染黑了鱼头。这样一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郭舍人的敬仰心情。尔雅台原址在现在的旷恰亭处,1921年重建时迁至现址。尔雅台原为三层,整体相连,曲折有趣。解放后维修时拆去第二层,保留了顶层和底层。顶层后又改名为听涛轩,尔雅台仅余一层。
尔雅台临崖而立,视野开阔,西望峨眉,下瞰三江,景色绚丽。台内正中壁上榜书“汉犍为舍人注尔雅处”,下面嵌着赵熙《尔雅台记》碑文。尔雅台名闻遐尔,是乌尤山著名古迹之一、历代名人留下了不少关于它的诗文。
实用信息
 交通指南
铁路:成昆铁路横贯市属夹江、峨眉山、沙湾、峨边、金口河等5个县、市、区 ,乘火车到乐山、峨眉山旅游可在昆线上的峨眉山站下车,该站距峨眉山风景区大门(报国寺)10公里,距乐山市中心31公里,在峨眉火车站对面的峨眉山客运中心站内有直达乐山肖坝的快线班车。2012年底,成绵乐城际轻轨铁路将缩短成都到乐山的距离,全程大概50分钟。
公路:从成都到乐山走高速公路仅162公里,成都火车北站汽车站(荷花池)、新南门车站、石羊场车站有定时班车,各旅行社有旅游车,其中成都火车北站汽车站——乐山联运车站、新南门旅游车站——乐山肖坝旅游车站、石羊场车站——乐山市客运中心站,票价大概45元左右。到达乐山肖坝车站后乘坐13路公交车可以直达乐山大佛景区,票价1元,到达乐山联运车站和乐山客运中心站的需要转乘公交才能到达乐山大佛景区。乐山与峨眉山市相距31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除成都和峨眉山外,乐山还有发往重庆、内江、自贡、宜宾和雅安高速公路客运专线。
水路:乐山位于岷江和大渡河交汇处,每天有数十次旅游班船至乐山大佛。乐山港有通达宜宾、泸州、重庆的客轮。
航空:乐山市中心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50公里,全程为高等级公路。市区内设有民航、火车售票处,可购买到成都发往全国各地的飞机票和火车票。
 游览路线
陆路游览线
石窟式山门-龙湫-载酒亭-乐山大佛-凌云栈道-凌云寺-灵宝塔-沫若堂-月榭-东坡楼-碑林-佛国天堂-碧津楼-麻浩渔村-麻浩崖墓博物馆-乌尤山-乌尤寺-东方佛都
水路游览线
码头-观佛楼-巨型睡佛-九龙滩-三江口-凌云山-乐山大佛-壁津楼-麻浩-乌尤山(中流砥柱)-凤洲岛-码头
水、陆环形游览线
码头-巨型睡佛-九龙滩-三江口-凌云山-乐山大佛-乌尤山(中流砥柱)-乌尤寺-麻浩崖墓博物馆-麻浩渔村-佛国天堂-碑林-凌云栈道-乐山大佛-凌云寺-灵宝塔-东方佛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