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企业纷纷搬出,能源危机的痛点才开始,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后,欧洲最大的钢铁制造商阿塞洛-米塔尔公司的高炉已经部分熄火,而且德国大众也计划将生产线转出德国;荷兰在世界上最大的锌制造商也将暂停生产;法国最大的铝制造商敦刻尔克铝业宣布暂时停业。

欧洲大量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准备或者已经停产,要不就是部分停产,因为石油天然气的不断涨价,让它们的运营成本不断加大,不但无法再挣到钱,再经营下去只会亏本。
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把工厂计划搬到美国或者亚洲,或者加大对那里的投资,因为美国的天然气价格低廉且稳定,如今的欧洲天然气价格是美国的八倍之多,现在的局面对于欧洲来说已经十分危险了,但是他们还在源源不断的给乌克兰提供武器来助推这场战争。
我们前期总是看到德国无法获得俄罗斯的天然气,对于民众和企业是多么困难,其实那些能买到天然气的国家,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原因是价格。
当俄罗斯的大量能源无法送到欧洲之时,市场上的紧张空气最先被传达到,能源的价格是由市场所调控的,价格马上应声上涨,而且随着战争的深入和冬季的来临,相关国家开始大量囤积天然气,助推了其继续上涨。
一个国家解决能源进口的渠道是固定的,主要就是那么几个进口源,一旦其中有一个出问题,那么补上缺口是十分困难的,一般是由管道运输,如果打算换一个卖家,另建管道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天然气船来运输,但是其成本就大大提高。
而且也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所以美国的天然气船运到欧洲,成本只用几千万美元,到了欧洲就要价两个多亿,依然有大量买家出手,因为当能源短缺时,可选择的渠道也十分狭窄。
挪威是除了俄罗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这个北欧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能源出口,石油、天然气的出口创汇占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还多。这次的能源危机,欧洲的主要国家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样等待人喂,挪威算是挣了个盆满钵满。
不但出口量创下记录,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德国总理更是登门拜访,直接求着它加大对德国的出口量,根本没有讨论价格的余地。当北溪管道被炸以后,挪威更是派出军队来保护自己的能源设备,因为自己的金罐子一定要看好了。
此时的能源危机让人们看清了欧洲抵御风险的能力,不仅游资热钱开始逃离欧洲,连欧洲本地的企业也开始出逃,因为这里已经不适合生产经营了。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办法停止这场战争,重新把俄罗斯的能源带到欧洲,先解决燃眉之急才是,不然等企业都搬空了,那么欧洲就真危险了。
现在美国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这次危机带来的好处,不仅美元再次坚挺起来,热钱重新又流回美国,连欧洲的大企业也纷纷到美国办厂,就是相中了美国的能源价格和稳定的经营环境。
所以美国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援力度,给战争继续添砖加瓦,誓要搬空欧洲不可,只是不知道欧洲什么时候能彻底醒悟。
这里就要说道欧洲一盘散沙的问题了,因为他们是由若干个小国构成的,他们个个都心怀鬼胎,看不得邻国过得好,而且他们之间又有相互征伐的历史,都是希望对方先倒台,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而且都怀着肢解俄罗斯的险恶用心,所以他们没人想过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反正战火离自己还远,甚至有拱火的冲动。
如此的丑恶心理最后坑得只能是他们自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