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请欣赏:留学生大型社死现场
开学不发课本
“
@匿名网友
和国内不同,不少国外高校是没有课本的。曾经某位同学上课一直跟别人合看一本书,还奇怪学校怎么不发课本?
终于有一天,老师怒了:“你为什么上课不带课本!”他说,不是学校发吗?老师说,你去书店买啊……
国外很多高校都是不发教科书的。开学前,学校会给一张清单,需要自己准备。出国后,才真切体会到什么叫知识就是金钱。国外教科书奇贵无比,给张图自信感受下:
NYU 6本价值800刀的书单
当时看到就哭了
好在学校没有要求教材必须是全新的,所以大家可以提前去一些二手群捡漏,或者直接从学长学姐手里买书,复印、电子讲义也是可以的,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买卖旧书的校内网站,可以向学长学姐、老师打听一下。
被烟雾警报器逼疯
“
@腐国老农
楼主坐标腐国,刚搬进公寓没有三天,我就馋京酱肉丝了,没想到刚把油烧热,放入葱姜,肉,一股浓香扑鼻而来,结果随之传来巨大的警报声……
我除了防空演习的时候听到过那么响的警报声,一下子傻了。一起租房子的学姐立刻打电话给火警,我以为她报警,结果她是告诉火警不要出警,据说这里的出警费非常高。好在我们打开门窗之后两分钟,警报停了。吓死宝宝了……
“
@老子就是爱咋咋地
念书时交换到英国一年,在宿舍做辣子鸡丁,然后公寓的火灾报警器就都响了……大半夜的,邻居都跑出来了……消防员来了要罚款,然后就看到了辣子鸡丁,再然后,辣子鸡丁吃没了也就没管我要罚款。
多亏了辣子鸡丁啊!
关于烟雾警报器,网上很多人表示可以用塑料袋包裹住警报器,但馆长并不建议这样做,毕竟关键时候,还要靠它救命不是。还是乖乖打开窗户通风吧~
小费怎么付?
“
@小泽马大哈
小费不知道怎么给,有一次在餐厅吃饭(花了大概十刀左右吧),结账时想到好像要给小费,就给了个 5 Cents 的硬币……后来才知道小费得大概百分之十按比例给的。当时虽然服务员小哥客气的对我说的 Thank u,但我觉得他当时拿到硬币心里一定是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
@零叁
晚上去居酒屋吃了个饭,大概40刀左右。付现金给了50,算了算小费大概5刀,然后就把钱给了服务员,手比了一个5,然后跟他说 “Just give me five” (想表达找我五块钱就行了)
结果小姐姐跟我击了个掌……
国内是没有小费文化的,所以一般都不需要给小费。但在北美,吃饭要小费、泊车要小费、理发要小费、打的要小费……小费真的是无处不在,不给小费而被报警处理的新闻也时常发生。
其实,在给小费的费率方面,上面两条提到的10%有点低了,通常是15%-20%之间,越高级的地方越高,越偏远的地方越低,节假日则可能达到25%。
关于小费文化,大家感兴趣的话,馆长之后会专门展开来介绍。
行李托运的钱比机票还贵
“
@匿名用户
出国前搜到的行李清单不知道哪年的,于是我带了两床被子、两个脸盆、四条毛巾、数块香皂肥皂、数瓶洗发水沐浴液、一个电饭锅、电磁炉、热水壶、一整套锅碗瓢盆、一盒筷子勺子、一袋洗碗布钢丝球,还有两瓶洗洁精、一年的衣服、三年的内裤……行李托运的钱比机票都贵!对了,还有三箱老坛酸菜……
被子啥的真的不用带,很多东西其实国外都有卖,可以看下留学咖啡馆之前发的《留学生图鉴:最后悔带出国的东西》避避雷。
另外,馆长整理了值得带出国的东西中呼声最高的几样:
货币证件,温馨提示:重要证件随身携带,勿托运
电饭煲(迷你),国外的电饭锅煮的米饭真的不好吃
转换插头、魔方插座
常规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清热解毒药、跌打损伤药等。国外看病贵且慢,药品没带足,小病可能也得去排队,中药材尽可能不带,过海关有风险
备用眼镜和隐形眼镜,在国外配隐形眼镜十分麻烦,首先需要获得验光师开的隐形眼镜处方,然后需要试戴一周和各种检测排查,算下来要花费几百刀,因此强烈建议从国内准备好足够的隐形眼镜。
不看邮件的后果
“
@千里
读研的时候,一开始没有看邮件的习惯。有一回礼拜一下午上课上到一半,闲的没事看了眼邮箱。里面有一份校长发给我的邮件,内容是礼拜六中午邀请我们7个中国学生去他家参加他的生日宴会。作为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国留学生,本次宴会特地只邀请我们7个人,并且为了照顾我们的口味,特地邀请了某某香港厨师……
对!是过掉了的那个礼拜六!
我当时就举手示意课程暂停,然后把邮件的事儿说了一下,我们几个人居然没有一个人看邮箱。任课老师脸上那个表情,像是亲眼看到圣母玛利亚穿比基尼似的。最后,硬着头皮给校长发了邮件道歉,他说这是他几十年来最充满期待也是最孤独的一个生日。
从此,校长再也没有邀请过我们任何活动……
在国外,Email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最主要方式。学校活动会发 Email,考试信息会发 Email,签证信息也发 Email……
发邮件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而主动查看邮件是你自己的责任。一不小心,可能就会错过重要消息哦~
关于生病
之前微博上有一个在美国读书的学姐,走在路上突然晕厥,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叫救护车”。原因是救护车动辄近千刀美金……
虽然是段子,但在国外看病,贵和慢是被吐槽最多的了。
“
@知与谁同
得病要么自己好,要么自己死。
配镜穷三代,看牙毁一生。
如果没有保险,生病都不敢去医院。关于各种天价医疗账单的故事从未停止过……
所以,敲黑板:学校保险一定要照数缴纳。
不要觉得学校保险贵就不买保险了,该花的钱一分别省,要知道学校保险可是会 Cove 掉 90% 以上的费用的。但一般情况下,学校所提供的保险计划中不会囊括牙科与眼科的保险,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校外购买附加险。
另外,经常能看到很多出国的小伙伴生了病还拖到回国去看,除了是没有买保险/保险没有 Cover 到,还有一个就是国外看病,真的太太太太慢了!
“
@匿名网友
拿我所在的加拿大举例。全民医保,看病不要钱。结果就是所有人有事没事就去看看病,诊所永远人满为患,看专科要排几个月的队……
当然,有些也会比国内方便,比如打 HPV 九价,国内很难约到,但美国就挺方便且免费。
关于租房
“
@江程
背景: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当交换生,差点露宿街头……
离出国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才被告知没有学生宿舍,得自己找房子住.
于是疯狂找房,但因为还在国内,实在不好联系,最后联系到一个短期出租的房子,按天计价,但没有办法,为了不流落街头,只能出钱住着。
到了德国后,接着找房,阻力超乎想象,为了尽快给自己找到一个安身之处,租了一个比较贵的房子,这才能开始之后的所有手续。
同行的几个同学都找到了性价比不错的住所,所以我说,运气的重要性在出国后显得尤为凸出。
出国留学,不是所有院校都会提供宿舍的。
如果需要租房,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现场查看:地段是否安全、房屋是否老旧、设施是否完善/有损坏、是否安静、是否干净整洁等等。
当然很多新生是没有机会提前过来查看的,因为很多房子是需要提前几个月签的,这时候新生群和各种校友群就很有用了,多问问学长学姐关于租房的信息,了解一下有哪些坑需要避免。学校内的各种组织有时候也会发布租房相关的信息,比如 Facebook 上有很多 Housing 相关的群组,也可以关注一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疫情期间留学生选择住宿的问题,正常找房源时需关注哪些重点,还可以看下我们之前的文章,戳:《疫情之下的租房,留学生要考虑什么?》
雅思7.5,出国仍听不懂英语
“
@leoleo大leo
在火车站打喷嚏 一个大爷过来说“God bless you”
我以为人家是那种很烦的教会的人,和人家说“对不起!我不信教”……
我是真不知道旁边人打了喷嚏要说God bless you啊
和外国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每当有人打喷嚏,周围就会此起彼伏的响起"God bless you!"的声音。
在他们的信仰里,当人打喷嚏的时候灵魂会出窍,坏的力量就会入侵你的身体,所以别人要及时说上"God bless you!"这句“咒语”来保护你。别人说了"Bless you!"之后,你要立刻回一句"Thanks",否则会被认为不礼貌哦~
“
@优秀男士指南
在北卡州立大学北边的一个披萨店吃披萨,点了披萨后,老板问点不点 Toppings。我想了想啥是Toppings,怕被宰就赶紧说 No!No!No!,老板表情凝重的问我 R u sure?我紧张的回答 Sure,sure,sure.
结果上来一个大烧饼,光面的。
“
@KYJ
等校车的时候,旁边一大妈问我们“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我同学说“Two years”。大妈愣一下说"You’re kidding me right?"同学得意洋洋说我英语有这么好吗,她不信我们只来了两年耶。等我们都到家了,才想通人家是问你等车等了多久了……
其实因为语言问题,闹出的笑话是最常见的。也许你在国内早早地过了四六级,雅思考7.5,托福110+,但真的出国了,把英语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时,会发现和书本学习差异还是很大的,包括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俚语,刚出国,难免会在语言上闹出笑话。
但最重要的是要消除心理障碍,一定要建立自信,敢张口说,不害怕犯错。多听多说,多和当地人交流,多听广播多看剧,给自己创造一切说英语的机会,记得录音,然后反复听,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
刚出国,很多笑话其实是因为
语言不通或不了解当地民俗风情闹出的
多请教、多学习、多交流、多积累就好了
出了国
谦虚可有、好学可有、请教可有,
自卑不可有!
今日小互动
你还记得,你在刚出国时有闹出什么笑话吗?
快来留言和我们分享吧~
— 推荐阅读 —
1. 裸考雅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 留学生毕业回国必做的事!
3. 关于成绩单认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4. 留学生换汇实况:找同胞换汇,却被人拿枪指头?!
5. 不用出国也能学习哈佛、耶鲁的免费课程,听说还有结业证书?
▌声明:本文由留学咖啡馆原创编辑,转载请注明
▌素材来源:知乎
▌关于版权:留学咖啡馆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电话 +86-571-88211271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