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经济学,基金还是亏了!白学了?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会经常思考一些问题,比如: 
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标价可能不一样?
为什么爱马仕、香奈儿几乎不打折?
为什么女性普遍比男性挣得少?
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
或者你还听说过“价格歧视”、“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效应”这样的词汇,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而能通过研究回答以上问题,并解释相关概念的学问,都是经济学(Economics)。
学经济 = 学赚钱 ?
每次提起经济学,很多人脑中第一反应都是“高深莫测”、“晦涩难懂”、“数学不好就学不了经济”等印象;甚至也有人直白地理解为,学经济就是学怎么赚钱......

事实上,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研究的核心也并非如何省钱和赚钱,而是资源。虽然通常会涉及财富和金融等话题,但经济学重点是讲它们背后的一些道理,包括人类社会富有和贫穷产生的原因,让我们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从而找到关键问题。所以我们学习经济学,是将其作为一种思维技巧和工具,帮助懂得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如,当你每天身处千变万化的复杂世界,面对形势不断变化的贸易战,时刻波动的汇率、股市、债市,以及此前暴雷不断的P2P,还有全民关注的房价,我们总想知道两个问题的答案:这会产生什么影响?我应该怎么做?——这是经济学着重要教会大家的。
至于学完经济学能不能赚到钱,还要取决于你的机遇和自身能力,以及在投资、理财等方面的敏锐度,而这又是另外一门学问,但经济学不研究这个,经济学家也有投资失败的时候......

经济学 = 商科 ?
在开始正式内容之前,我们还要搞清楚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经济和商科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虽然国内很多院校将经济学专业设置在商学院下,经济和商科在很多领域也的确有一些交叉专业,但本质上这两门学科是有很大差别的。
商学是研究商业的学科,侧重教授学生可应用在企业中的各种技能,更偏实用性。我们平常所见到的“金融”、“会计”、“管理”、“市场营销”都属于商科的范畴。
而经济学专业的内容核心并不包含这些,知识也更偏学术性,侧重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旨在为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找到一个合理的规律,来对其他事物或现象加以解释,增加理解,以便于对未来进行更科学的预判,它属于社会科学的分支。
正因为这样的差异,国外大学一般都把经济学专业开设在人文及社科学院下,或是单独设立一个经济系,美国甚至不少学校还把它跟数学、历史、生物等基础学科一样,放在文理学院下。
所以,如果你有意向出国读经济学,那在查找学校专业的时候,千万不要找错地方哦!

图源:曼彻斯特大学


图源:耶鲁大学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经济(Economy)一词据说源于希腊文Oikonomia,在古希腊语中是指对家庭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对于家庭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在财富的取得和使用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劳动及产品的浪费,用最合理的方法管理家庭收支,这就是“经济”一词最初的含义。而现代经济学将研究范围进行了更多的延伸,不仅仅局限在个人和家庭。
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的入门书籍,你会看到第一章里一定会有下面这个图表。

这张图要表达的内容是:在资源(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寻找供给(Supply)和需求(Demand)之间的平衡点(Equilibrium),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这是所有经济学研究理论最重要,也是最底层的逻辑。现代经济学学习会涉及的其他原理及模型,都是从这个基本的概念衍生出来的。
正如我们上文所提,经济学是一门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其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在面对稀缺时如何做出最优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简单点说,经济学就是关于做决策的研究。这和上图要表达的意思是完全契合的。


图源:美国经济学会(AEA)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要做决策的时刻,投资是选择股市、楼市还是债市、汇市?今天是喝奶茶还是喝汽水?大学毕业后,读研还是工作?每个月的收入,该如何开支?这每一个选择都是围绕稀缺展开。因为世间的资源总是稀缺,人的欲望却可以无穷,所以就需要研究如何管理这些有限的资源,让有限的资源能够产生出最多的价值。而在作出这些抉择时,我们势必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取舍。做出取舍就意味着要考虑行为带来的后果,每一个人做任何决定都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水平。
一个国家和企业也是一样。从企业层面,需要研究一个公司在生产资源、劳动力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决定产量、雇佣工人数量,才能保证良好运转;从国家层面,需要研究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公共商品、环境保护、国防支出等方面进行分配,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等等。
此外,经济学还是诺贝尔奖在社会科学中唯一授予奖项的学科,可足见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它更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读经济学,就业前景如何?

1. 职业方向
由于经济学专业偏理论学术,它并不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思考工具,让你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在说到就业问题时,有很多人调侃:经济学不能帮你找到工作,但能告诉你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而事实上,经济学毕业生的择业面还是很广的,正所谓生活无处不经济,经济学职位需求渗透在各行各业各部门,包括企业或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对外贸易部门、金融机构,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相关工作。
总体来讲,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就业出路大致有三个方向:
第一类是继续学术深造,攻读硕/博学位。这类毕业生以后有机会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二类是经济分析研究类岗位。比如政府经济管理研究部门(如各级的财政部门的统计局、外汇局)、金融机构数据研究岗位(如银行、证券、投资管理、资产管理企业)、各行业咨询机构的咨询顾问岗位(如管理咨询、投资咨询、IT咨询),还有很多大中型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分析岗位等。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中从事较高水平的经济分析研究工作,所以一般对学历和个人的素质要求比较高,竞争也激烈。


尤其在一些金融机构,如银行、基金公司或专职提供研究报告分析的公司,他们的职位名一般叫做“经济学家/顾问”,且分成不同的team,有的研究区域性经济,有些研究国家经济(如加拿大、美国或亚太地区)。如果你对某一国家、地区或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都将成为你求职路上的一个竞争优势。

图源:J.P.Morgan
第三类是经济运营管理岗位。比如企业的生产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营销管理岗位、业务开拓岗位等。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中从事一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工作,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一些。

2. 就业薪资
据英国教育部门相关数据统计,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起薪大概在1.9万至2.95万英镑之间,与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一起,位列毕业后薪资收入最高的专业之一。

截取数据来源:CUG / HESA
而且这还只是入行最低起薪,等累积到一定经验后,工资水平又会上一个台阶。就拿伦敦政经(LSE)的经济学毕业生来说,毕业5年后的平均工资约为5.5万英镑 ,其中收入最高的25% 的人甚至超过12万英镑;剑桥大学经济系的学生,在毕业5年后的平均工资更高,可达到6.1万英镑。
近日,英国《电讯报》还根据就业网站Adzuna的数据,汇总了2022年最有价值、薪资最高的专业。从下表可以看到,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平均薪资位列榜首,达到了36,178英镑。

来源:The Telegraph
再来看看美国。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22职业前景手册》报告,经济学家(不分教育学历)2020年的年收入中值为108,350美元,其中前90%的年收入中值为59,220美元,而前10%的年收入中值高达198,230美元。
前五大收入最高的行业则包括了金融保险业、联邦政府机构、科研发展、管理及科技咨询服务、州及当地政府部门。

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2022职业前景手册》
另据Payscale 2021年的专业薪酬统计,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职业初期阶段的年薪中位数在41,800~66,100美元之间,而到职业生涯中后期,就能达到58,700~146,400美元。

图源:payscale.com
最后看下国内的情况。根据某人才信息网站的数据统计,经济学类专业的职场月均工资达到了18.3K(一线城市),其中:
高薪岗位:20-35K+
包括公司高管、市场营销总监、财务总监、产品经理、投融资经理、商业数据分析师、银行业务分析师、反欺诈策略、投资拓展总监、算法工程师、数据建模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数值策划、业务分析师等;
中等水平:10-18K+
包括经济研究员、产业研究、投资专员、咨询顾问、市场经理、财务经理等;
应届生:5-8K+
包括储备干部、实习生(非在校)、管培生等。
经济学人才需求行业则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金融/投资/证券、专业服务类(咨询/人力/财会)、建筑等行业。

图源:职友集
此外,我们从2021 年《全国毕业生起薪点薪酬报告》中也可以看到,财经类毕业生的职场起薪在14个专业大类中处于头部水平,本科起薪点为6,778 元,硕士9,235元,博士可达到12,260元。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经济学专业的薪资收入都算是非常可观的,不过前提当然是在你好好学习、精进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只有真材实料才能获得雇主的青睐及社会的认可。
如果只是抱着“划水”的心态,选专业前对课程、对难点以及自身定位又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那势必会“钱”途两茫茫。

通过以上介绍,有没有让你对经济学有更深的认识呢?而关于经济学究竟学什么,去哪个国家学比较好等内容,可以关注我们接下来的文章哦!

推 荐 阅 读



▌声明:本文由留学咖啡馆原创编辑,转载请注明
▌来源:学校官网、招聘平台官网、知乎、留学咖啡馆
▌关于版权:留学咖啡馆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电话 +86-571-88211271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