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能力是考验一个国家的一个基本标准,这一条标准从古至今虽然不少指标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还是不变的,那就是国家如何应对战争,如何有效在战争中实现动员和发挥出自己的战争潜力,这也是战争潜力一词的由来。
虽然说战争潜力似乎是专门针对于现代化战争而来的,实际上战争潜力是从古至今都有的一项指标,它也就意味着国家在战争面前的应对能力,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可以看出,不少国家在战争潜力上的强弱不同,也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结局不一样。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上一个少有的全产业链的国家,在军事上也取得了十足的进展,那么在战争潜力上,如今的中国究竟表现如何呢?若应对当今俄乌冲突这样的战争,中国有能力应对吗?结局又是如何呢?
一、惊人的战争动员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列强挑战,在朝鲜半岛上将众多列强组成的联合部队击溃,这是中国第一次向世界展现军事力量,也让中国真正实现了站起来。
从抗美援朝战争中就能看出,虽然新中国刚刚成立,但是动员能力已经明显得到增强,很多部队投入到了朝鲜战争的战场上,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敌人,但是展现出来的激昂斗争足以让不少列强为之胆寒。
如今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国际上少有的全产业链的国家,工业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这让中国在战争潜力上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首先还是谈战争动员能力,这也是战争潜力中的一个指标,如今中国在战争动员能力上可以说是超越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拥有一套非常紧密而完整的动员体系,面对战争可以迅速进行动员,这让部队可以源源不断地投入作战。
有着如此强的动员能力,那么中国在应对战争中可以动员多少部队呢?
如今中国保持的常备部队一共仅有两百余万人,但是一旦遇到了战事,在迅速动员的情况下,中国可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有着两千万人的作战部队。
两千万人的作战部队这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实力上的碾压,从动员部队的数量上就能看出,中国一旦遭遇到了战争,其动员能力将会有多么的可怕。
不仅如此中国还有这数量庞大的民兵部队,这也能当作部队的一种补充力量,所以综合来看中国光在动员能力这一点上就可以稳居当今世界的前列,让中国的作战部队成为了世界上规模位居首位的作战部队。
二、强而有力的工业制造能力
战争中除了动员能力外,最为考验国家实力的就是工业制造能力了,这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能看出来的实力对比。
当年在法西斯国家肆意扩张的时候,美国通过强而有力的工业制造能力,很快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并开始扭转了战场局面,所以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虽然说中国有着世界上完成的工业化制造业产业链,但这似乎并不能当成战争潜力的评价标准,不过中国在军工生产能力上确实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这得益于中国对制造业发展的长期重视。
如今的爆发的俄乌冲突中可以看到苏联解体后三十年,其两个重要的加盟共和国依旧还是在吃苏联的老本,在现代化发展的跨越度并不大,所以这让原本数字化很高的战争变成了一场数十年前苏联时代水平的战争,这不禁让今天的军事人才看到军事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也需要工业的支撑。
苏联解体三十年中,俄罗斯工业发展缓慢,很多制造装备的机床都是依赖于进口,于是在西方的制裁下,俄罗斯的军工体系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这更不要提应急化的作战了。
相比于俄罗斯来说,中国对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可谓是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这让中国在制造业最为重要的机床领域开始渐渐走到了领先位置,并满足了绝大部分军工用品的生产需要。
除了机床上取得了突破外,战争潜力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也成为了当今中国的一个强项。
早年中国因为是一个贫油国家,而不被看好发展工业化,但是大庆油田的成功开采,扭转了这一局面,让中国逐渐迈入了一个工业国,可见能源不仅是工业的血液,也是战争的必需品,中国在能源方面不仅储备了大量战争所急需的钢铁原料还有原油等等。
最为重要的还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开发,中国开拓性地利用新能源发电,大力普及光伏发电,这也是为战争的应急生产需要做准备。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中国无论是在工业制造实力还是能源储备上都是能够应付一场大型战争的,如果应对俄乌冲突这样的小规模战争,那么中国将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成功消化这场战争,可见中国的战争潜力是非常之强的。
战争潜力是考验国家对战争的应对能力,从动员能力,工业制造能力和能源储备水平来看,中国都位于世界先列,其战争潜力业非常之强,所以这一点也能让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去消化一场大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