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是地狱难度!《人潮汹涌》能否如《拆弹专家2》般逆袭?


今年的春节档是两位神仙打架的一年
《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40亿用了9天11小时54分
《唐人街探案3》票房突破40亿用了9天9小时46分
截止到23日,据猫眼数据显示
两部电影已经分列中国电影总票房的第四和第六位
 

正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对于同处春节档的其他影片而言
开局就是“地狱难度”
怎一个“惨”字了得
 

陈坤、周迅主演的《侍神令》票房只有两亿多
刘德华、肖央、万茜主演的《人潮汹涌》也只是勉强过了三亿
 

甚至有网友调侃“人不如熊”
(《熊出没:狂野大陆》票房五亿)
 

有刘德华、万茜的明星号召力,再加上肖央、郭京飞、雷佳音等客串
这样的阵容,却是这样的结果,实在让人难以释怀
是华仔不够帅了,还是肖央演技不在线了?
 

在大匆看来,影响《人潮汹涌》票房不济的原因
有两大客观因素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排片太少
《人潮汹涌》自2月12日上映以来
前四天排片率分别是:8.5%、3.8%、3.0%、2.9%
而同样口碑极好的《你好,李焕英》
前四天排片率分别是:20%、20.6%、26.5%、35%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
《你好,李焕英》随着观看人数增多,口碑持续发酵,票房一路连涨5天,排片量也越来越高。而《人潮汹涌》由于观看人数不多,口碑虽好却没有足够热度,排片反而被其他电影分去了。
 
眼看排片越来越少,导演饶晓志坐不住了,亲自下场求排片
 

上映12天后,凭着稳定的好口碑和自来水们的努力
《人潮汹涌》排片量终于突破10%
 

可此时春节假期这个黄金时间段已经过去
该开学的开学,该上班的上班
票房很难再有大幅上涨的机会
 

影响票房的第二因素就是观众基础
《唐探3》是一部系列作品,有前两部的口碑和知名度加持,有创记录的预售打底,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上映的。
《你好,李焕英》主打的是温情与幽默,跟春节的相性非常好,比较适合一家人一起观看。
相比而言,《人潮汹涌》就弱势了太多,宣传上没比过,题材上也不突出,演员咖位也只能算势均力敌。如果不是奔着春节档拼一把的想法,换一个时间点上映也许会有意外惊喜。
现在只能空叹“既生瑜,何生亮”
 

面对《人潮汹涌》的尴尬票房,有些网友却把节奏带到刘德华身上,说华仔老了,带不动票房了。这实在是有些“强加之罪”的意思。
因为最近刘德华主演的《拆弹专家2》(以下简称《拆弹2》)已经证明了“华仔未老,仍能一战”。票房13亿,豆瓣7.8,网播两小时播放量近两千万,这个成绩怎么都不能说是“平平无奇”。
 

说起来,《拆弹2》跟《人潮汹涌》遭遇过类似问题——排片低。但是《拆弹2》用影片质量征服了市场和观众,在当时高排片量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和《温暖的抱抱》夹击下,生生抢回一些占比。
 

能让《拆弹2》成功逆袭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有两点,大匆想说一下
一、剧本
相对于《拆弹1》而言,《拆弹2》的格调明显高了些:不再拘泥于现实中的炸弹,而是把镜头聚焦到心中的炸弹——愤怒。
 
潘乘风(刘德华饰)是一名拆弹专家,不仅专业能力强,而且胆大、心细、会撩妹。
 

不幸的是,在一次拆弹任务中,潘乘风失去了一条腿。
为了重回警队,他做出了很多努力,跑步、跳高、跳绳。。。。
他只想像一个正常人一样,重新获得警队选拔的资格。
 

可现实是残酷的,按照警队制度,残疾的潘乘风不能再作为拆弹专家工作在一线。因为相比正常人来说,残疾人会有更多不可控因素,所以把他调去了文职。
面对这个结果,潘乘风并不满意。
冲动之下,他大闹表彰大会,最终以离开警队收场。
 

随后过了五年。
在这时间里,因愤怒而失去理智的潘乘风跟儿时好友马世远共同创立了恐怖组织“复生会”,然后制造了一系列爆炸事故。
虽然警察将他抓获,可受爆炸波及,潘乘风失忆了。
 

就在潘乘风趁乱逃走之际,他遇到了前女友庞玲(倪妮饰)。
当他听到庞玲问出“你还能不能继续你的行动?”时。
潘乘风迷茫了:难道我是卧底?
 

晚上,庞玲找到潘乘风并证实了他的猜测:你确实是反恐特警队的卧底。
虽然心中仍有疑虑,可在庞玲说出“你信我,你就是警察,你不信我,你就是恐怖分子”之后,潘乘风选择相信自己是警察。
 

打脸来的总是很快,回到复生会后,潘乘风发现自己被庞玲骗了——他不是卧底,他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坏蛋。可善良意识觉醒的他,看到复生会成员的偏激行为后,决定把卧底继续当下去。
我出卖我自己?
 

在潘乘风给庞玲通风报信时,复生会的另一个头目马世远发现了潘乘风的背叛。
气愤之余,马世军将定时炸弹绑在了潘乘风身上,然后出发去实时“复生日计划”。
在炸弹爆炸前一刻,潘乘风平安逃脱,还回想起了“复生日计划”的具体内容:1、炸掉国际金融中心。2、炸毁机场基建。
 

当几人赶到现场时,核弹已经爆炸在即。
最后在潘乘风的牺牲下,成功阻止了这次恐怖袭击。
 
《拆弹2》的故事并不复杂,但矛盾特别突出,通过潘乘风前后思想的转变来揭示成年人的脆弱。
成年的崩溃只在一瞬间:希望破灭
 

腿断之前的潘乘风,胆大、果敢、舍己救人
腿断之后,他仍旧可以积极阳光、苦中作乐
因为这时候他还有希望——只要身体达标就可以继续做喜欢的工作
 

但是当管理层正式拒绝他的请求后
他的信念和希望都破灭了
 

此时的潘乘风心中有诸多疑问,为什么一次尝试的机会都不给我?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保护市民是为了什么?自己的牺牲又算什么?
管理层不愿意听取自己的声音,他就想跟更高领导(一哥)写请愿信。但刘青云的话又提醒了他——制度不会因为一两个人而改变。
 

于是潘乘风决定挑战制度,也就是大闹表彰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媒体的关注,进而引发舆论。可是一切的所作所为,终究只是蚍蜉撼大树。
如果到这里时,潘乘风能收手,那前面的事情最多算是一场闹剧,警队方面也没有追究的打算(执照没被没收)。
 

可钻了牛角尖的潘乘风最终还是铤而走险,跟警队彻底决裂。
愤怒,让潘乘风成为一颗威力最大,也最不稳定的炸弹。
如果这颗炸弹真的引爆,结果就像电影开头讲的,生灵涂炭、损失惨重
 

庆幸的是,潘乘风最后时刻幡然悔悟,战胜了自己的愤怒,却也付出生命的代价。
 

《拆弹2》最终结局貌似是好的,但是中间过程中发生的那些惨剧呢?
这不得不让我们有更多反思
1、警队为了安全拘泥于制度,不懂得变通,反而把正直、努力、阳光的潘乘风推向绝境,制造出一个阴暗、残暴、专业性极强的恶魔,给社会带来更多更大的安全隐患。
2、潘乘风前期为了保护市民而成为拆弹专家,后来却因钻牛角尖而化身为最强的炸弹,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如果警队能多听听潘乘风的意见
如果潘乘风能不钻牛角尖
可惜没有如果
二、角色塑造
潘乘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前期舍己为人、阳光上进,中期怨天尤人、报复社会,后期幡然悔悟、重拾正义。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不同的性格特点表现清楚,还要让观众体会到这种转变,这对演员和导演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拆弹2》的处理手法,很显然没有让观众失望。
 

舍己为人
影片用一场炸弹抢劫案作为开头,当看到潘乘风为了救人而脱下防护服给受惊的小女孩盖在身上时,那种紧张感立刻就出来了。
炸弹引爆后,我们还在为危机解除而感到庆幸,却从刘青云口中告诉我们,这样盖在身上根本没有防护效果。这又让我们认识到潘乘风是一个甘愿用自己的命救别人命的人。
 

怨天尤人
被管理层拒绝回到一线的潘乘风,性格开始扭曲,他变得冲动、易怒、不可理喻。影片有一幕来表现他的歇斯底里:大闹表彰会之后,潘乘风并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在与刘青云谈话时彻底失控,讲话越来越大声、不断拍桌子,仿佛一个疯子一样。
大匆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很多次这种场景,一个人情绪上来时真的就跟疯了一样,一切都不管不顾了。这种从生活中观察到的表现方式,特别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重拾正义
在表现潘乘风发现自己被庞玲欺骗时,用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镜头。
以为自己是好人的潘乘风回到复生会后,一直带着庞玲给的监听手表。中途发现自己被骗时,他把手表取了下来。在看到复生会的所作所为之后,又把手表带了回来。
这段镜头潘乘风一句话都没说,却把他内心的犹豫、挣扎特别形象的表现了出来,观众也完全能感受到那种情绪。
 

综合来说,《拆弹2》口碑炸裂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
它有感动却不刻意煽情,有导向却不刻意教育。
它用故事、演技、电影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
 
当然,作为接棒的《人潮汹涌》,随着口碑和排片量的崛起,我们也期待它能最终获得一个满意票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