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演员就是为剧情和角色服务的,演什么像什么,所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冲击力,能让观众看了不会有出戏的感觉。
大白话就是演千人即千面,比如刘洵、周润发、梁家辉等。然而现在的娱乐圈却有不少明星是千面一人,演啥都是自己,角色脸谱化严重。
今天,皮妹就给大家盘点几位演技被过度吹捧的男演员,看看去掉影视剧滤镜后的他们,还剩多少干货?
一、靳东
靳东是公认的霸道总裁专业户,他演的总裁爱装X却不显油腻,那个分寸感拿捏得十分到位,连《鬼吹灯》里的胡八一都被他演成了霸道总裁。
靳东还被称为“老干部”和师奶杀手,他主演的电视剧总能吸引广大中年妇女关注。
在过去,靳东就是块金字招牌,是收视保障,然而去年,随着他出演的《突围》高开低走,靳东似乎也没过去那么灵了。
靳东的问题很简单,不是表演本身,而是自身的底蕴太差。
众所周知,靳东在日常生活中很喜欢装文化人还常常翻车。
比如社媒发动态总用繁体字,比如说有“诺贝尔数学奖”,把“茅盾文学奖”写成“矛盾文学奖”,比如吹嘘自己运动能力强,比如煞有介事地引用“梵高名言”:“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比如和李健尬聊而不自知。
这些事一直被大家当作无伤大雅的玩笑,但现在来看却很可能成为制约靳东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表演的前期拼的是方法和经验,到了后期拼的就是文化和底蕴。
当靳东演了大量同质化的霸道总裁后,随着年纪增大,文化底蕴的不足就会凸显出来。
举个例子,同样出演成功人士,王志文和靳东呈现的质感完全不同。
王志文自己是大学老师,电视剧一哥,身上有一种傲骨在,演起这类角色来基本不用多么费力,他哪怕穿着背心衩,剃成光头,照样可以用强大的台词功底和人格魅力征服观众。
那种淡定从容不是演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靳东则恰恰相反,他总是用很多外化的东西来包装自己,比如笔挺的西服、高贵的职业、高大上的工作场所。
这样的效果立竿见影,但却形于外而失于内。
在演绎一些都市商业剧的时候,靳东这样的表演方法是完全够用的,但想要进一步挖掘,演绎一些人性伦理剧的时候,靳东这种外化的演法一定会遭遇瓶颈。
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大,靳东很难再持续用这一招行走天下了,
要从师奶杀手跨越到王志文那样的戏骨阵营,必须在拍戏外沉淀自己,提高文化素养,才能滋养自己的表演,让他的霸道总裁真正拥有强大的心脏。
二、王耀庆
王耀庆出道27年,其中的17年在台湾发展,从电视剧到舞台剧,名气并不大。
2011年他到内地发展,凭借《失恋33天》里面的凤凰男魏依然一角,提名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后,开始打响名气。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王耀庆走上了“霸道总裁”的不归路。
这十年,王耀庆演这类角色的次数高达二三十次。
拿2022年来说,他就已经演了三次“霸道总裁”了,分别是《完美伴侣》中的林庆昆,《盛装》中的项庭锋,《好好说话》中的李恒基。
这三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都是:行业精英,雷厉风行,财大气粗,桀骜不驯,高不可攀。
很多人说,王耀庆身上自带贵气,演这类角色和油腻沾不上边。
很遗憾的是,同类角色演多了,难免陷入套路化和程式化中,让人分不清角色之间的差异。
千篇一律的表演方式,千篇一律的着装打扮,观众也审美疲劳了。
同样是遇到突发事件,王耀庆在每一部剧的表现都毫无差别。
《完美伴侣》第一集,林庆昆收到儿子食物中毒住院的消息,眼神凌厉,眉头紧锁,咬紧牙关,神情肃穆。
《盛装》第11集,项庭锋在商业上的手段,快被肖红雪识破,他为自己辩护,虽然表情里多了一丝疲惫,但眼神都是差不多的。
《好好说话》第一集,李恒基对下属提交的方案不满意,依然是翻着白眼,严肃的表情,好像要把人吃了。
总结起来,王耀庆演的霸道总裁,似乎是流水线操作,看得多了,很容易窜戏。
三、于震
于震是地道的北京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之后在人艺当过话剧演员,演戏的功底应该很扎实。
进入影视圈后,他先后出演了《吕梁英雄传》《五号特工队》《中国兄弟连》等红色题材电视剧,塑造过英勇的战士,足智多谋的特工,在观众心中一直是个西装笔挺的铮铮好汉。
不过他出道这么多年,演了很多角色,但最被人熟知的作品无疑都是抗日题材。
他和杨志刚、张子健一样,都是戏路极窄,日复一日地在“横店抗日”,被网友戏称为“横店抗日战区三巨头”。
其中杨志刚是顿挫台词的开创者,是“横店战区”民间武装组织总指挥;
张子健是“逼格终结者”,是“横店战区”燕双鹰特种战斗队大队长;
而于震则是顶着一张标志性的长脸,成为“横店战区”总司令。
这样的调侃,就是在说于震在舒适圈里一直待着不思进取,出演大量同质化的角色,使得他的表演进入了程式化。
比如说话都是慢条斯理,肢体动作都极其相似,角色的辨识度极低,用一个角色的表演方法演了N部戏。
这使得递到他手里的好本子越来越少,剩下找到他的都是类似的本子,恶性循环之下,他自己把路给走窄了。
不解决演戏雷同风格单一的问题,他的未来堪忧。
不过,在今年开年大剧《人世间》里,于震还是拿到了极好的资源,在剧中饰演骆士宾。
这次出演骆士宾,演惯了正面角色的于震带给大家巨大的反差,能感觉到于震自己是有开拓进取的野心的。
希望未来于震能够以塑造骆士宾为起点,尽可能带给观众更加丰富多元的作品。
四、陆毅
陆毅是内地比较早的一批偶像男神了,当年的那部《永不瞑目》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
陆毅在剧中完全可以说是本色出演,他也凭借自己的优秀表现,一举拿下了金鹰奖最佳男主,可谓出道即巅峰。
一直以来,陆毅给大家的印象都非常好,有颜值、有演技、还很顾家,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偶像了。
不过仔细看一看,陆毅除了“肖童”这一个角色,其演技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优秀。
就拿《人民的名义》来说,陆毅的表现不错,但有些表情和台词的处理,还是比较生硬的。
尤其是跟剧中的其他老演员比起来,陆毅明显还欠了一些火候,微表情的处理还需要好好磨练。
同样的状况,还发生在2018年的《风再起时》里,在这部剧里,陆毅饰演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军官。
可是,陆毅的表现却有一种“侯平亮”的既视感,全程都是波澜不惊的样子,没有一点年轻人的冲劲。
不知道是陆毅上了年纪,还是他陷入了一种表演的怪圈,总之,他这两年演戏的时候都比较生硬,情绪的起伏非常小。
一旦跟角色的人设不符,陆毅就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容易让出戏。
不可否认,陆毅是有演技的,至少比那些新生代的流量们要强很多,但跟实力派、老戏骨们还是有些差距的。
五、黄磊
黄磊这两年参加了太多的综艺节目,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年轻时的黄磊也曾是名动一时的男神。
在《夜半歌声》、《人间四月天》等作品中,黄磊都展现了非常精湛的演技。
而且,那时的黄磊自带忧郁的气质,长相也非常出众,这样一位有颜值有演技的男星,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追捧。
可是,自从黄磊结婚生子之后,曾经的男神就变成了家庭煮夫,演技也在逐渐退化。
尤其是最近两年,黄磊频频在综艺节目中刷脸。不但身材严重发福,人设也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黄磊接连推出了好几部“小”系列的电视剧。表面上看,黄磊貌似是作品不断,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内容和角色的设定都太过雷同。
然而,这样“模式化”的做法,不但影响了他的演技,还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大家对他的观感也越来越差。
如今,黄磊依旧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无法自拔,长此以往下去,他多年积累的观众缘也要被败光了。
六、黄志忠
黄志忠就是属于“千人一面”的演员,但又和周星驰不太一样。
周星驰的千人一面是建立在他的个人特点的基础上,让人觉得演什么都是他自己。
黄志忠就有些字面上的千人一面了,各种角色都好像只有一个表情。
似乎无论古装剧还是现代剧,他都是如此,给人一种总是端着的感觉。
2001年的《大宅门》,无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黄志忠在其中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无可挑剔。
但直到2019年的《中国机长》。
2020年的电影《八佰》。
这么多年来黄志忠的表情变化微乎其微,不同的大概只有服化道了。
2011年的时候,他还翻拍了一部《新亮剑》,播出之后却遭到了吐槽。
当然不排除原版的《亮剑》太过于经典,导致观众们有些刻板偏见了。
但细看下来,黄志忠的李云龙确实比李幼斌版本的缺少一些真实感。
能看出来黄志忠确实想在新亮剑中寻求一些突破。
可他似乎没有跳出李幼斌带来的框架,不是以李幼斌的基础向上求变,而是在李幼斌之下试图改变。
这就导致了黄志忠版的李云龙,一脸严肃、显得过于紧绷了,这似乎也是黄志忠一直以来的问题。
七、张一山
小时候演《家有儿女》,长大了演《余罪》,仅靠两部作品,张一山就被网友认定为“演技派”。
之后又播出了网剧《柒个我》,七种不同又共体的性格,张一山也能完美诠释,这让观众更是坚定了他演啥像啥的信念。
直到2020年张一山版《鹿鼎记》播出,他一出场,从此就跌落了神坛。
曾经的痞帅小伙在这部剧里变成了短小精瘦的“瘦猴儿”,
一说话、一做表情就让人觉得他应该去演“孙悟空”的初始版。
他出演的《鹿鼎记》,豆瓣最新评分3.2,史上最低,甚至不如“油腻教主”黄晓明的版本。
让人大失所望。
不过后来张一山也曾在采访中提到,千万不要把他当成特别好的演员,因为他也有演不好的时候。
必须说,这句话确实是有几分道理,或许观众对他的期望值属实是有些太高,期望太大,失望也会随之放大。
既然原主都发了话,那么他的表演到底是否存在着缺陷这个问题,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他对自己的定位倒是挺准的。
以上这7位名过其实的“实力派演员”,他们的确演技不俗,也都曾给观众带来过不少经典的作品,但与戏骨着实还差点距离。
希望这些演员们戒骄戒躁,能勇敢跳出舒适圈,突破各自的瓶颈,回馈大家以精彩绝伦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