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神剧”四大专业男演员的“没落史”,糊成这样,能怪谁?


如果不是2020年张云龙、高伟光主演2.2分的《雷霆战将》横空出世,或许大部分人已经把“抗战神剧”遗忘在脑海中。

很多人不解,为何到了2020年了,还有有这样一部“侮辱观众智商”的抗战片播出,最终小鲜肉的抗战神剧《雷霆战将》以95.9%的差评率成为这一年当之无愧的烂剧第一名。

剧中主演们梳着油光锃亮的大背头、喝着咖啡、抽着雪茄、撩着妹、耍着帅,顺带着打个仗的种种辱没英烈的“神剧”设定让观众反感不已,随着吐槽的声音越来越大,该剧被紧急下架。

其实剧中的演员,之前的口碑还不错,但是出演了这部剧之后,口碑急剧下降。
这种结果和其他“抗战神剧”中的演员差不多,很多都是演技在线,却偏偏痴迷于这种类型的题材。
如今很多演员都“没落”了,甚至很多已经“糊”到娱乐圈查无此人的地步。

接下来皮妹就带大家看看那些曾经的“抗战神剧专业户”都有谁。
一、王新军
王新军的名字有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这张脸大家一定很熟悉。
最早王新军出演过很多硬汉类的角色,他的长相就是典型的“浓眉大眼、一脸正气”,所以几乎演的全是正面角色。

早些年的王新军拍过很多部不错的作品,还曾获得过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虽然人不红,但是戏是真的红,如果照此路线发展下去,王新军的人气和口碑一定会非常好。

但是王新军却突然加入了“抗战神剧”的怀抱。
那部出了名的“神剧”《抗日奇侠》就是王新军主演,这部剧可太胡扯了,最著名的“手撕鬼子”、“子弹拐弯”都是出自于这部剧。

看着剧中的演员一脸愤怒,双手拉住鬼子的两个胳膊,竟然生生地把鬼子撕开了。
这么“丝滑”吗?这么不费力气吗?
比我撕手撕鸡都简单,不知道这个角色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抗战剧吗?我还以为是魔幻剧呢。

面对观众们的吐槽,导演也亲自出面“洗地”了,导演表示:“一个人在愤怒的加持下,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好家伙可真敢说,难怪能拍出如此无脑的剧情。

虽然很多鬼扯的戏份并非王新军所诠释,但是难免对其观众缘有所影响。
如今的王新军几乎没什么作品了,只能陪着妻子秦海璐上上综艺,
挺有实力的一位男演员,糊成这样,怪谁呢?
二、张子健
张子健成名非常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白眉大侠》《甘十九妹》都是张子健主演,在那个时候他就是当时的古装第一小生。
只是张子健最后没有在古装这条路上走下去,而是出演了同学钱雁秋的《英雄》,再次以“燕双鹰”的名字走红。

后来,张子健几乎就是和钱雁秋绑定在一起,他们拉上梁冠华打造了《神探狄仁杰》系列,张子健再次塑造经典“李元芳”。

在那个时候两个当红角色加持的张子健毫无疑问就是顶流。
本来《狄仁杰》系列拍得挺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钱雁秋突然转了性,开始专攻抗战剧了。
张子健也从《猎鹰1949》、《飞虎神鹰》、《英雄》、《大漠枪神》、《孤岛飞鹰》、《津门飞鹰》拍到今年的《虎胆神鹰》,真是把自己活成了“燕双鹰”。

其实张子健在业内的风评很好,据说他不看重片酬,演技只当帮朋友的忙,不接代言也不接广告,明明有机会成为老戏骨,却自愿成了“神剧专业户”,也是让人搞不懂。

如今52岁的张子健比以前老了很多,不过演技依然在线,他的戏也是看一部少一部了。

三、于震
于震,相信不少人都认识他,出生于1975年北京,最初于震并不是演员,他是半道出家做起演员的。

他曾在酒吧当过服务生、做过洋酒推销员、在饭店做过前台经理、还在4S店卖过车。
在1999年时,他才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毕业后,于震出演了个人首部作品,为爱情电影《我爱长发飘飘》。

在2004年出演了首部抗战题材电视剧《吕梁英雄传》,于震在剧中扮演雷石柱角色。
从那开始,于震就出演越来越多的此类电视剧。

其中最让观众们印象深刻的电视剧就是《中国兄弟连》和《五号特工组》,于震分别在剧中扮演曲虎和马云飞这两个角色。
尤其是在《中国兄弟连》这部剧中,于震的演技精湛,把“新四军”连长曲虎这一角色身上的那种倔强、刚性、铁血的性格,演绎得生动形象。

之后于震又出演了《枪侠》、《我的抗战》、《一个鬼子也不留》、《炮神》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抗战题材电视剧。

于震自身的表演天赋就很强,但可惜的是,他的名气不是很高,
这些年主要活跃在“抗战神剧”当中,可惜了他出色的演技,被网友们归为“神剧专业户”的一员。
四、连奕名
入行37年,连奕名是“不忘初心”,一心一意为抗日神剧添砖加瓦,哪怕从演员升级成了导演,也不忘了老本行。

当演员的时候,连奕名还算运气好,接到的都是《一双绣花鞋》《烈日炎炎》等好剧,但当了导演之后,连奕名就踏入了“神剧”的坑里。

导演不是说当就当的,拉不到投资,连奕名只能先暂缓计划,又去演了几部神剧,像什么《对与决》《终极征服》《狼烟》《谁是真英雄》等等,钱是到手了,却也把连奕名的口碑拉下来了。

赔着口碑攒够了钱,连奕名执导了抗战剧《烽烟尽处》,主演是“塘主”张翰,女主是焦俊艳,还有金士杰作配。

配角给力,主角不给力啊,看了半天,这又是一部披着抗战剧外皮的偶像剧,看着抹发胶梳刘海的演员,观众都看不进剧情。
果不其然,这部剧也扑了,连奕名没能翻身成功。

结语:
由于历史原因,抗战剧一直是影视圈的热门题材,其实多拍些抗战剧没问题,但皮妹认为一定要尊重历史,不能拿先烈们开玩笑。
在这些“神剧”中,主角们打鬼子总是格外轻松,这其实是抹去了先烈们的牺牲和奉献,就像自欺欺人的阿Q。

严格意义上来看“抗战神剧”确实是时代的产物,在那些年观众看这些剧并不觉得很突兀,甚至觉得好看,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导演和演员扎堆拍这些剧。
只是拍得多了,观众审美也就是疲劳了,而且这种本就不尊重历史的剧情多看几遍的话就会觉得很侮辱智商,最终抗战神剧慢慢消失在中国电视剧的历史长河中。
不过,这些演抗战神剧演员还是好演员,至少他们的演技比当下爆红的那些流量明星好太多。

不过他们也不算是糊了,只能算是符合影视圈正常的“新人替代老人”规律,只要他们还在拍戏,观众还是乐意接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