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30年了,被赵本山抛弃的葛淑珍,如今让人刮目相看


赵本山是优秀的小品演员,被称为“中国的卓别林”。
他参演过《牛大叔提干》、《相亲》、《不差钱》、《昨天今天明天》、《卖拐》等精彩小品。

赵本山能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她第一任妻子葛淑珍。
葛淑珍19岁就跟了赵本山,为了丈夫的事业,在家相夫教子。
赵本山成名之后却抛弃糟糠之妻,净身出户。
葛淑珍与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

01
葛淑珍是个苦命人。
她自幼父母双亡,被哥哥姐姐拉扯大,吃了上顿没下顿,能活下来就已经是个奇迹。
生活的艰辛,让葛淑珍养成了坚韧顽强的性格。
她从小就不怕挨累吃苦,在外人眼中更是出了名的勤快利索。

每当哥哥姐姐外出工作时,她都会把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
长大后,哥哥姐姐都先后成家,她跟着谁都不方便,成了一个累赘。
亲戚朋友见葛淑珍已经成年,就开始张罗着给她找个婆家。
不久后,一个同村的熟人来说媒。
恰巧就有人说到了赵本山头上。
此时的赵本山可谓是一贫如洗,无父无母,没有稳定的工作,甚是凄惨。
两人的家庭背景极其相似。

赵本山出身贫寒,父母都是农民,每天依靠种地补贴家用。
时间一长,母亲积劳成疾,尤其是生下赵本山后,身体更是羸弱。
没有补品和药物的支撑,赵本山的母亲在他6岁的时候便撒手人寰了。
没曾想赵本山的父亲是个没有担当的,在妻子去世后,便抛下了赵本山远走他乡。
成为孤儿的赵本山度过了一段吃百家饭成长的时期,便被盲人二叔收养了去。
二叔依靠卖艺为生,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受到二叔的影响,赵本山也跟着二叔学艺。

二叔将他视如己出,把身家本领悉数教给了他,不仅如此二叔还教会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
让赵本山终身受益。
1974年,赵本山加入了公社宣传队,每天走街串巷表演,赚取食物。
虽然每次赚取的食物不多,但能勉强饱腹。
这种生活并没有过很久,两年后,宣传队宣告解散,赵本山成为了无业游民。
习惯曲艺表演的赵本山并不会做农活,也从来没有人教过他。

在农村不会做农活、游手好闲,赵本山免不了被说“懒汉”。
再加上他并没有房子,只能寄宿在朋友家里,更是被村里的人看不起。
可20多岁的大男人一直在朋友家里也说不过去,于是相邻的人便决定帮他说个媒。
最终也是朋友的母亲看不过眼,给他介绍了葛淑珍。
在身边人的撮合下,赵本山与葛淑珍见了面。
初次见面,赵本山并没有看上葛淑珍,认为她太过消瘦难看。

要不是自己的条件不好,也不会迎娶葛淑珍进门。
反观葛淑珍,对赵本山没有别的要求,只要能踏实过日子就行。
从小被生活磨练的葛淑珍也不在乎什么爱、什么仪式感。
两人就这么草草的结了婚,就连新房也是赵本山掏空积蓄租的。

婚后两人相敬如宾,也许是因为没有感情基础,两人住在一起话也很少。
说得最多的话题便是柴米油盐。
葛淑珍是干农活长大的,手脚很是麻利,对于赵本山不愿做的脏活累活她都能干。
有了葛淑珍忙里忙外地操劳,赵本山便全心全意发展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过了很久,两人也渐渐生出感情。

与世人想象不同的是,两人之间的感情是超越爱情的亲情。
在所有人都在说他没有出息的时候,葛淑珍却一直默默支持他。
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赵本山不放过任何可以出头的机会。
在接了一场又一场演出后,他成功进入县里的曲艺团,有了稳定的工作,夫妻两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02

1979年,葛淑珍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赵玉芳。
女儿的出生让赵本山很是开心,也许是情感得到寄托,赵本山每次回到家便会给女儿唱小曲、讲故事。
耳闻目染,赵玉芳也变得伶牙俐齿,在很小的年纪就因为嘴甜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
有了孩子作为感情的调味剂,两人的家才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女儿的出生也让赵本山有很多表演灵感,并让他成功地当上了队伍的队长。

1982年,赵本山当上队长不久,葛淑珍就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原本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可偏偏就出了岔子。
刚出生的儿子被查出是聋哑人,之后又被查出患有先天心脏病。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葛淑珍一再晕厥,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却也知道这个孩子凶多吉少。

都说贱名好养活,于是两人便给儿子取名赵铁蛋,希望他如铁块般坚不可摧。
因为病情,小儿子需要长期的住院治疗,为了尽早赚取高额的治疗费用,
赵本山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所幸上天对这一家人有所眷顾。
同年秋天,辽宁省准备举办演出,筹备节目时却迟迟没有定下小品演员。

在一筹莫展之际,馆长李忠堂想起了早年出演《包公断后》的主演。
于是他连夜找到赵本山,也正是这次机遇让他有了更多的曝光机会和上升机会。
1984年,凭借优秀的技艺,赵本山被调到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也是这个时候他得到了与潘长江合作的机会。

1985年,赵本山与潘长江合作了《大观灯》,成为东北三省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
因节目中的形象深入人心,两人便有了“东北第一瞎”和“东北第一瘸”的称号。
赵本山的事业水涨船高,薪酬也渐渐丰厚。
眼看生活有了盼头,两人的婚姻却出现了问题。
03

赵本山为了赚钱忙于事业,整日整日的不着家,原本就没有话题的两人因为聚少离多的状态显得更加生疏。
但一心想着孩子病情的葛淑珍并没有及时地发现这个问题。
也不知道赵本山所处的环境并非农村乡下般质朴,灯红酒绿、浮华喧嚣,充满了诱惑。
在铁岭剧团奔波的日子里,赵本山的名气越来越大,赚得盆满钵满,并成为了村子里第一个万元户。
儿子的治疗得到了保障,葛淑珍也松了一口气。

在她放松下来才发现,此时的她与赵本山已经相差甚远了。
面对赵本山的小品和戏曲,葛淑珍并不能欣赏,甚至有一次葛淑珍听着赵本山的小品睡着了。
时间一久,赵本山便想起了当初结婚时同事的话:
“你就这么结婚了?甘心吗?你喜欢她吗?”
渐渐地,赵本山对待这段婚姻陷入迷茫。
此时一个女人的出现,让赵本山彻底醒悟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也让他明白了何为喜欢。

这个女人正是他现在的妻子马丽娟。
身居艺术团,避免不了东跑西颠的演出,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赵本山遇到了马丽娟。
马丽娟是辽宁戏曲学校的老师,文艺世家出身的她身上总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再加上都是搞艺术的,两人的话题也多,一来二去,相谈甚欢,甚至成为难得的知己。
寒门出身的赵本山自知配不上马丽娟,但面对散发魅力的她又狠不下心远离。

于是两人便用朋友的身份谈天说地,互诉衷肠。
没有感情的婚姻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便散了。
都说温饱思淫欲,葛淑珍哪能不懂这个道理。
尽管婚后两人相敬如宾,但到底是有了两个孩子,对于赵本山的变化,葛淑珍都心知肚明。

整日在名利场奔走的人,怎能抵抗得住繁华世界的诱惑,更何况现如今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赵本山的一言难尽也全在脸上,让葛淑珍忽视不掉。
1991年,思虑再三的赵本山还是向妻子提出了离婚。
他面带愧疚地将离婚协议放到葛淑珍面前,此时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了无数种葛淑珍哭闹的场景。

让他意外的是,葛淑珍只是呆呆地坐着,嘴里说着:
“离开就离开吧。”
出于对妻子的愧疚,赵本山选择净身出户,将房子、夏利车子以及25万的存款全部留给了葛淑珍。
04
尽管葛淑珍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面对赵本山的离开她还是用了几年才放下。

离婚后的葛淑珍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骨子里那份辛劳让她振作了起来。
面对赵本山留下的“巨额财产”,她并没有迷失,为了保障儿子的治疗,
她将孩子安置好后便外出打工,由于没有文化,目不识丁,葛淑珍四处碰壁。
在反复的寻找后,最终留在了一家火锅底当洗碗工。
在当时火锅店的条件并不是很好,在冬天葛淑珍的手时常会因此出现冻疮。

看着母亲惨不忍睹的双手,赵玉芳劝说母亲换份工作。
葛淑珍告诉女儿:“咱们不能坐吃山空,只有我出去工作才能给你们买好吃的,我也没有文化、没多大本事,能找到这个工作也是庆幸,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
两人离婚的消息小儿子并不清楚,每次铁蛋问及父亲,葛淑珍总是含糊其辞的说:
“他工作忙,等他休息了就来看你。”
葛淑珍并没有让孩子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从未说过赵本山的不是,也从不阻碍女儿儿子对他的亲近。

1992年,赵本山出车祸住院,葛淑珍还前往照顾了他一段时间。
看着葛淑珍忙前忙后,赵本山恍惚感觉她还是自己的妻子。
但离婚是事实,等她安排妥当一切,便离开了。之后便是马丽娟闻讯前来照顾。

一直陪着赵本山到出院,尽心尽力,让赵本山感动不已。
再加上早年间情愫作祟,出院后赵本山便向马丽娟求婚了。
在结婚那天,赵玉芳也参加了,赵本山拉着马丽娟的手向赵玉芳介绍:
“这是新妈妈。”

赵本山结婚的事很快就传遍了铁岭,身边人也看不下去了,便劝葛淑珍再嫁。
但倔强的女人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她说自己也能让孩子生活的幸福。
每年的工作和孩子已经占据了她所有的生活,她再没有精力分给其他人了。

可怜的是,命运并没有眷顾她,1994年冬天,赵铁蛋因病离世,享年12岁。
突如其来的消息给了她致命的一击,在忍着悲痛为儿子处理好后事后,葛淑珍便病倒了。
05
看着憔悴的母亲,赵玉芳心急如焚,她多次想找父亲帮忙,而葛淑珍不准。
她不愿在赵本山的帮衬下生活,在这种念头的支撑下,她还没有痊愈便继续开始了工作。

这一次她辞去了火锅店的工作,找了一份营业员的工作,工资相比之前翻了一番。
没曾想在她入职没几个月,老板便关了店。
之后她尝试了摆摊、勤杂工等等工作。
所幸赵玉芳并没有让母亲失望,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学院。
女儿从未离开过自己,葛淑珍很不放心,也许是因为儿子的离世让她格外珍惜女儿。
于是葛淑珍陪同女儿前往大连居住,在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后便在大连定居下来。

2003年,赵玉芳毕业被分配到大连,有了稳定的工作,葛淑珍也放下心来。
她便考虑盘个店,恰巧这时在她们居住的小区旁有一个转让的铺子。
天时地利人和,葛淑珍买下了这个商铺,因为没有经验,她到处学习经验,
并不断总结之前餐馆倒闭的原因。

凭借这些经验,倒真让她闯出了名堂,因为出身原因,她格外实在,不仅菜品丰富,
而且分量足还新鲜,在度过一段入不敷出的时期,餐馆的生意逐渐变好。
此时赵本山得知娘俩的情况,将女儿直接安排进了自己开的本山艺术学院里。
女儿回了沈阳,葛淑珍却没舍得回去,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经营又开了几家分店。
几乎每家都座无虚席。谁也没想到当初目不识丁的女人如今已身价百万。
尽管如今仍是单身一人,但她却有了肆意的资本。

千帆过尽,葛淑珍凭借自己的努力告诉世人:
女人也可以成为自己的主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