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各大荧屏都被流量明星的“痴男怨女”故事充斥着 ,很多网友发现现在优秀的影视作品变得越来越少。
这些所谓顶流的尴尬演技,更是让无数观众都觉得非常辣眼睛,不禁让不少人开始怀念起那些“消失”的老戏骨们。
一、张世
说起张世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但是说到胡歌版《神话》中的那位赵高,那么估计无数的网友都会瞬间明白。
作为全网公认的“教科书级别的演技”,张世饰演的赵高甚至还入选了电影学院的教材。
然而非常奇怪的一点就是,这样一位公认的实力派“戏骨”,除了《神话》之外似乎没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了,并且还如同“消失”一般的再也难在娱乐圈中看到他的身影。
甚至在2014年出演了《活路》这部戏之后,就再也没有多少人找他拍戏,往后再有出镜也大多都是友情出演。
早前曾经有消息说张世的“消失”,是因为得罪了某位导演所以被“封杀”了,但是这个消息却是从来没有得到证实。
而2021年张世友情出演《误杀2》的时候,更是让无数的网友非常兴奋,以为张世要正式复出回归了,然而在这部影片之后张世又再一次的沉寂了下去。
但是不管如何,一位曾经因为演技而被选入教材的“戏骨”,沦落到现今这个地步,实在是让人觉得心酸不已。
二、陈创
陈创的演艺生涯,可以用“令人唏嘘”来形容。
他的祖辈都是艺术家,而他入圈17年不红,演技精湛却总是饰演小角色,因为演“狗”而出名。
40岁获得“三料影帝”,却未得到人青眼,甚至没有任何一个记者采访他,没过多久,影帝热度降下来后,又沦为配角地步,直至“消失”在娱乐圈。
实际上,陈创是货真价实的“老戏骨”,但他靠的不是饰演主角,而是配角。
从跑龙套到获得影帝殊荣,他等了十几年。
1994年,陈创不顾家里反对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整个大学期间,因为长相极其普通,没有任何一个剧组朝他投来橄榄枝,但他不肯放弃,到处跑龙套,权当这是提升演技的机会。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国立特别欣赏陈创的演技,认为他有创造力,并在之后多次提携。
在拍摄《康熙微服私访记》时,出于私心,张国立给他安排了很多镜头。
虽然都是小角色,但陈创投入了很多,身边人都对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演员有了新的认识。
很快,时来运转,《宝莲灯》剧组竟然主动上门邀请,认为有一个角色适合他。陈创信息若狂,但很快被浇了一盆冷水,这个角色不讨巧就算了,还不是人,而是“哮天犬”。
起初,对于这个角色,陈创的内心是拒绝的,但张国立开导他,好的演员就应该能演所有角色并将它演好,哪怕是狗。
为此,陈创一天24小时与狗生活,观察狗的行为和生活习性并代入自己、打戏时也亲自上阵不用替身,最终凭借哮天犬一角一炮而红。
紧接着,《福贵》给了一个争取的机会,陈创凭借着过人的演技和超乎常人的努力拿下了主角,击败了当时同时竞争的姜文、王志文等大腕。
但因为对角色过于投入,拍摄结束后陈创得了抑郁症,息影了好几年。
而娱乐圈更新换代极快,即使在2014年出演《孔二皮进城记》获得影帝,实力得到肯定,但还是因为没人气、没长相,缺少商业价值而被资本冷落和抛弃。
别的演员都因为获得影帝而名声在外,机会颇多,唯独陈创,没能继续演主角,而是成为了“小鲜肉”的衬托,偶尔出演配角,渐渐淡出娱乐圈。
陈创演戏的原则从来都是不为挑角色而成名,只为演好戏。如此高水准的实力派演员“消失”,无疑是娱乐圈的悲哀。
三、魏宗万
魏宗万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年轻时参演了数不清的电视剧,但始终不温不火没什么名气,直到饰演了《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这个角色之后,才被人们熟知。
但魏宗万有了名气之后,依旧和之前一样专注演技,并没有为了钱去接各种各样的广告。
甚至在面对层出不穷的片约时,只要是自己觉得不合适,无论片方给多少钱,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据说有位导演,为了请魏宗万出演自己的电视剧,不惜向他下跪。
1992年,一名编剧捧着呕心沥血改出来的剧本,幻想着剧本开拍后的场景。这个剧本就是《三毛从军记》。
编剧在重新编写剧本的时候,专门为魏宗万量身打造了一个原著中没有的角色。
他是魏宗万的忠实粉丝,做梦都想和魏老师又一次合作。
于是就凭借自己对魏宗万的印象,为他定制了老兵油子这一角色。
导演看过剧本后也十分满意,觉得加了这个角色后,剧情变得更加丰满,最重要的是,他认为这个角色,除了魏宗万,没人能演。
但就在导演登门拜访,想要邀请魏宗万出演这一角色时,却出现了意外。
魏宗万听过导演的来意后,当机立断就拒绝了导演的邀请,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只有三个字,不适合。
但没想到的是,《三毛从军记》的张建亚导演,直接就单膝跪地立在他面前,以此来恳求他出演这一角色。
看着导演如此行为,魏宗万再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进组后,魏宗万潜心钻研这个角色,将自己融入到剧本中。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也给了他好的回报。
凭借这个角色,他成功斩获金鸡奖最佳男配。
他曾经在采访中提出:我每个月4000多块钱,足够生活了,要那么多钱也没什么用。
对于现如今号称日薪208万的流量明星来说,他淡泊名利专注演技的态度,让无数人为之敬仰。
他接戏,从来只看剧本和角色,从来不考虑片酬,但这位老戏骨,演戏却越来越少。
面对如今的娱乐圈,魏宗万表示:我现在的位置在哪里?
明明有着足以封神的演技,却只能在被采访时自嘲娱乐圈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四、李保田
说起李保田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起《神医喜来乐》和《宰相刘罗锅》,那么估计很多观众都不会觉得陌生。
当年李保田饰演的各种经典古装剧,至今依旧深深的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而李保田的“消失”其实是对现今娱乐圈的反抗失败,在他多年的演绎生涯当中,李保田一直都是一位尽责并且坚守原则的人。
当年曾经有资方想往剧组里面塞人,并且还让李保田帮忙带带新人,一般如果是有潜力的新人演员,李保田都会非常欢喜的给予指导。
但是在发现这个人完全就没有演技之后,李保田便找到资方据理抗争,最后让这位新人灰溜溜的离开了剧组。
而在当年拍摄《钦差大臣》的时候,本来合同上面签订了是30集,然而制片方却是在最后又把剧扩充到33集。
这中平白扩充剧情“注水”的情况,自然引起了李保田的不满,于是他找到制片方要求将剧本改回去。
但是无论怎么说制片方都不听,最后李保田就把制片方给起诉了,而因为合同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30集,所以李保田成功的起诉了制片方并且还获得了赔付。
但是输了官司的制片方怎么可能会善罢甘休呢,于是便联合了十多家公司一同“封杀”李保田。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观众们便发现李保田几乎再没怎么出现在荧幕上了,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封杀”让李保田“消失”!
五、冯远征
冯远征曾说“演员需要的是什么,演员需要的是靠角色说话,一个好的表演是一个完整,带有塑造人物的表演”。
当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非常的有底气,没有丝毫的犹豫。
因为他对自己演技的功底有自信,他也有资格说这段话。
2001年,一部反应家庭矛盾的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正式播出。
冯远征将表面温文儒雅,实则内心变态扭曲的医生“安嘉和”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完后浑身起鸡皮疙瘩。
在剧中他那阴险狡诈、沉闷忧郁的脸,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童年阴影”,接过了李明启老师“容嬷嬷”的班。
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冯远征曾经专门拨打了妇女热线,请教“如何打妻子?”
正式开拍后,他像是得到了“真传”一样,在剧中动起手来相当熟练。
由于,冯远征塑造的角色形象太过真实,以至于观众们对他的“恨”延伸到了戏外。
剧播出没多久,冯远征在外面吃饭时,冷不丁地被一位陌生大姐赏了一个巴掌,并训斥他以后不能打妻子。
自家门口的自行车,隔三差五的就会漏气。
甚至连自己的好兄弟都说“你这段时间离我远点,我现在看见你就想揍你”
冯远征的丈母娘看过戏后,给女儿打电话询问“孩儿,你说实话,他是不是老打你”
毫不夸张地说,冯远征的演技已经到了一种如火纯情的地步。
冯远征的表演从来没让人失望过,他就是角色,角色就是他。
2022年,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特意举办了经典剧目放送的活动。
冯远征在话剧《哔变》当中的表演,没有一板一眼的台词,没有华丽刻意的姿态,他处理得很生活化,非常有代入感。
他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把握得十分到位,影响着观众们的心绪。
可是,反复回想,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荧幕上,再看见这位老戏骨的身影。
前两年,冯远征作为人艺的副院长和政协委员会的身份,出席了两会,提出了很多的建设性建议。
并对演员天价片酬和改善资本影响娱乐圈行业发展的现象,做出了陈述。
人艺的工资一直都是透明的,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就是3000块钱,甚至有的人都不到2000前,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更没有人想要离开。
正如冯远征所说,北京人艺是唯一保持艺术殿堂净土的地方,人艺教会了他“人”和“艺”。
对他而言,与其去演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还不如活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享受生活,享受舞台。
结语:
娱乐圈不断追逐流量,赚快钱,导致众多老戏骨只能接一些配角的戏,甚至面临无戏可拍的境地,这何尝不是娱乐圈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