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若论民国时期文人的最美情话,沈从文绝对是榜上有名。他和张兆和之间的爱情故事,直到今天依旧被世人津津乐道。
本以为沈从文对妻子这样炽热而执着的爱情,一定可以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可惜的是他终究是个多情的才子。
1934年,沈从文在拜访熊希龄时,意外结识了身材高挑、打扮时髦的文艺女青年高青子,她是沈从文的铁杆书迷,对他十分崇拜。
尽管是初次见面,两个人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知己之感。只是这个时候沈从文还没有预见到,这个女人的出现,会给他的婚姻带来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
-1-
1929年,27岁的沈从文对自己19岁的学生张兆和一见钟情,张兆和是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长相秀美,是学校公认的校花,追她的男生很多,她把他们排成青蛙一号,青蛙二号...... 而沈从文的追求,则被张兆和排到了癞蛤蟆十三号,尽管此时的沈从文在文学界有些名气,但他贫寒的家境、普通的样貌,与张兆和的条件相差甚远,难免让人觉得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感。
面对沈从文传来一封封炽热的情书,张兆和不看、不回、不搭理,她想让老师知难而退。但她小看了沈从文对爱情的执着和毅力,他锲而不舍地苦苦追求了四年,终于在胡适的有意撮合,张家二姐的好心成全下,沈从文如愿抱得美人归。
沈从文迎娶张兆和时,拿不出像样的彩礼,所以拒绝了张家丰厚的嫁妆,这番文人的自尊与清高,也造成了婚后二人生活的窘境。
沈从文是个多情才子,满脑子都是浪漫,包括对张兆和这份执著的爱,也是因为她符合自己对爱人所有美好的想象。但婚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沈从文却不懂理财,把钱都花在了古董字画这些心头好上了,弄得家里更加拮据。而张兆和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现在却要省吃俭用,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日子久了,张兆和嫌沈从文不会过日子,沈从文嫌张兆和婚后不注重打扮。张兆和说自己不喜欢打肿脸充胖子,表面光辉。吃穿无所谓好坏,能活下去就好。
沈从文始终无法理解,那个清纯动人的美丽女孩,怎么这么快就成了双手粗糙、穿着土气的黄脸婆,他不知道这是张兆和为了这个家庭的付出,也是贫贱婚姻的真实面目。
-2-
所以当沈从文遇见打扮时髦,又对他十分仰慕的高青子时,他内心的感情又开始荡漾了。
对于张兆和,沈从文一直属于卑微的追求者。而如今高青子对自己的热情和崇拜,那是他在妻子身上从未感受到的。于是,一场长达8年的婚外情就此开始了。
尽管婚外情给沈从文带来了激情,但他面对日夜为家里操劳的妻子时,内心是充满愧疚的,他承受不了内心的煎熬,没多久就像张兆和坦白了与高青子之间的事情,希望可以获得妻子的谅解。
但清高倔强的张兆和,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屈辱,当初以为他是真心爱自己才嫁给他,为了这个家她省吃俭用,尽心尽力,结果只换来丈夫在自己怀孕时另寻新欢的下场。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的张兆和,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回到了娘家。
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了几封道歉信,但在信中却不断地提起当初自己对高青子的情不自禁和关心,他的这番解释与道歉,彻底激怒了张兆和,她甚至再也无法相信这他了,曾经四年的痴情和追求,如今看来竟然不值一文。
-3-
夫妻俩虽然没有离婚,却一直在分居和冷战之中。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沈从文随学校迁往昆明,他写信给张兆和,希望能够一同前往,面对丈夫的再三恳求,张兆和都拒绝了,毕竟沈从文依然和高青子藕断丝连,她怎么可能原谅呢!
想不到的是,沈从文去昆明后,高青子也出现在了沈从文任教的西南联大。这次的重逢,让压抑许久的沈从文,决定不再控制自己,与高青子在一起了。
两个人就这样郎情妾意地相处了一段时间,沈从文始终放不下妻子,他再次写信给她,希望可以带孩子来一家团聚。最后在张家父母和姐姐们的劝导下,张兆和心软了,毕竟孩子需要父亲,于是她带着孩子去了昆明,由于当时战乱,他们几经辗转,整整走了三个月才抵达昆明。
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昆明的张兆和,没有一家团聚的喜悦,而是听说了丈夫和高青子暧昧不清的事,她再次心灰意冷,继续过着分居的生活。
沈从文就这样徘徊在妻子和情人之间,他日夜渴盼着妻子的原谅,可以一家团圆,又对深爱自己的高青子割舍不下,他就在矛盾、愧疚、不舍中不断地纠结着。最终高青子累了,纠缠了8年的她终于醒悟了,选择了退出。
而高青子的离去,让沈从文如释重负,他和张兆和的关系,也在他一封封道歉信中,渐渐有了缓和。
但他却在此时,把长达八年的婚外情写成了一本书《看虹录》,还在结尾处写着:“我在写青风,聊斋上那个青风,我要她在我笔下复活。” 这也成为了张兆和心中永远的痛,他们之间也因此决裂了。
沈从文因为这部作品,被批判成桃色文艺,写作生涯也随之跌入了谷底,他还被发配去打扫女厕所,身心俱疲的他得了抑郁症,两度自杀,都被救了回来。
张兆和却在此时选择和沈从文恢复了关系,支撑着沈从文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年老后的他们相依相伴,张兆和也像以前一样把沈从文照顾得很好,但两个人的心中都有着难以释怀的心结。直到沈从文临终前,拉着张兆和的手说了声:“三姐,我对不起你!” 可见他的后半生一直是心怀愧疚的。
而张兆和在整理丈夫遗作时,才发现她这一生似乎从来没有真正读懂过对方,她心中也留下了一个疑问:“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沈从文可以写下这世间最浪漫的情话,却经营不好自己的婚姻,一场本该感天动地的浪漫爱情,却因为他的多情,而让这段婚姻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借用林语堂的一句话:“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