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闷得慌,偷藏了几个男人,还将嚼舌头的奴才灭口,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老冤家慈安蠢了半年,终究还是知道了。
当时,琉璃厂有个姓白的古董商人,又英俊又高大,连李莲英见了都赞不绝口。
很快,在“小李子”的牵线下,白老板认识了慈禧,并在宫里“胡闹”了一个月,直到白家父母报官,大张旗鼓寻人,慈禧才恋恋不舍,将他放了出去。
白老板是个聪明人,对入宫的事闭口不提,并举家南迁,更名改姓,总算保住条命。
若事情到此,也不会捅什么大篓子,可偏偏那两天,慈禧身上烦躁,吃什么都没胃口。
见主子心烦意乱,李莲英忙传令,让郎中薛福辰进宫。
这个薛福辰,可是个巧手的名医,当年慈禧臀部生了脓疮,太医们都不敢碰,只有他异想天开,在坐垫上安了个尖钉,正巧刺破那疮,让恶脓流出。
因此,慈禧每逢有什么棘手的小毛病,都传薛福辰入宫。
可奇怪的是,这一次,薛福辰的脸色却怪怪的。
只见他眉头紧皱,闭目沉思,似有什么难言之隐……
其实,此刻的薛福辰,心中早已六神无主,凭他的经验,这是喜脉无疑!可堂堂太后,寡居多年,怎么会有喜呢?此事一旦传开,他还能活吗?
这时,一旁的李莲英不耐烦了,“薛郎中,给老佛爷瞧病,还敢走神!”
薛福成愣了一下,一咬牙说,“太后为国操劳,心力交瘁,需清一清淤血,自然康健。“
其实,慈禧心里早猜中了八九分,如今听他的话,更加肯定,只是没想到,这个滑头嘴还挺甜。
“既如此,那就有劳爱卿开方。“慈禧说。
薛福辰一个激灵,他知道,一旦开方,定会叫太医过目,若被发现是一副打胎药,岂不定他个死罪?
他连忙摆摆手,“太后凤体金贵,微臣家有秘制药丸,煎汤服下,几日便可康复。“
按理说,宫中备有药房,宫里人是不吃外边药的,但慈禧知道,这药方见不得人,便依着薛福辰,“准奏!“
可话说回来,薛福辰哪有什么药丸?他发疯一样跑去药店,配了一副落胎药,叫仆人煎好。
第2日,他到宫中设“千层布“、”下淤井“,以备落胎后毁尸灭迹。
过了几个时辰,果然传下一道懿旨,“太后淤血已下,薛爱卿可以出宫了。”
薛福辰松了一口气,拔腿冲回寓所,买了匹快马,直奔无锡老家。
他一路走、一路想:慈禧太后,那可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今日之事,岂会留他活口?
他越想越怕,突然冒出个念头——装死!
说办就办,到家后,他立刻让亲人披麻戴孝,浩浩荡荡抬着棺木,横穿集市,折向惠山。
正如他所料,果然有几个带刀的杀手混进人群,不时指指点点,神情得意。
很快,他们便相视而笑,骑马朝京城奔去。
老谋深算的薛福辰,终于逃过一劫。
可惜,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动静太大,死对头慈安太后,终究还是知道了。
慈安太后是个本分人,对她向来忍让,若不是这回太过分,她绝不会出头。
很快,她召礼部大臣,请问废后之礼。不料,礼部大臣吓得扑通跪下,“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哲保身!”
慈安还想再问,那大臣只是拼命磕头,却不肯多说一个字。
慈安百思不得其解,此时的她还不知道,有人已提前动手。
当晚,慈安太后宫中传出一片哀嚎,太后崩了!
这个中缘由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至此,慈禧在宫中更肆无忌惮。
男人登上龙椅,便佳丽三千,慈禧虽不敢明着来,却也在偷偷物色“佳人”。
1988年正月十三,慈禧要去颐和园过万寿吉日,走到西直门时, 一个侍卫的马突然受惊,一头撞向慈禧的銮驾。
老太监李莲英大骂,“大胆的奴才,还不下马请罪?”
侍卫那尔苏吓破了胆,拼命控制住烈马,跪在太后轿前连连叩头。
慈禧让太监把轿帘掀开,怒冲冲往下一看,突然定在那里:小侍卫身材魁梧、仪表不凡,更要命的是,他故意抬了抬脑袋,偷偷撇了慈禧一眼。
这越礼的行为,不但没招来灾祸,反而搅得慈禧小鹿乱撞。
迟疑了片刻,慈禧一抬手,“明日再说!”
那尔苏惊魂未定,吓得直发抖,可没想到,晚上到家后,突然接到太后懿旨:宣那尔苏进宫问话。
那尔苏抱着必死之心,颤巍巍来到殿前,不敢妄动。一个宫女笑眯眯地说,“别等了,快进去吧。”
慈禧见了他,和颜悦色,闲扯了半天,才切入主题:今夜伴驾,可免一死。
那尔苏惊呆了双眼,挣扎了半天,终于选择认命。
很快,尝到甜头的慈禧,越来越离不开那尔苏,可宫中规矩森严,总招侍卫深夜入宫,难免落人口舌,怎么办呢?
要说损,还得是李莲英,他提议从皇帝的饮水上做手脚。
早在乾隆朝就规定,皇帝的饮水,每日从西郊玉泉山运来。
御膳房的太监带着侍卫,赶着一辆毛驴车,清晨出去,午后拉回,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李连英说,“我们自己运水,打一个双格大水箱,一边装水,一边装那尔苏,早晨出去,晚上送来,谁敢怀疑?”
实习一听乐坏了,忙让他依此行事,自此,他与那尔苏日日相伴。
一开始,这事被瞒得滴水不漏,可没多久,那尔苏的三个老婆就扛不住了。
他们跑去找婆婆告状:相公夜夜不归,不知在哪里偷吃!
老福晋大吃一惊,那尔苏的品性他最了解,并不是好色之徒!于是,安抚好三个儿媳,福晋便派人悄悄观察。
果然,一连几月,那尔苏从不回家。
父亲伯王得知后,气得大骂:“年纪轻轻不学好,在京城偷鸡摸狗,这个混帐!”
于是,他去那尔苏当值的地方,声色俱厉地问,“夜夜不归,住到哪儿了?”
那尔苏不敢说实情,一来怕父亲责怪,二来怕老佛爷翻脸不认账。他转了转眼珠子,敷衍道,“为了防贼,乾清门侍卫不敢离开岗位。“
可伯王是谁?他是领侍卫内大臣,说难听点儿,规则就是他定的!
只听“啪“一个耳光,伯王怒喝,”胡说,侍卫们不是轮班吗?“
那尔苏还想抵赖,伯王大骂:“若不说实情,便于你恩断义绝!“
那尔苏一听,突然声泪俱下,“说也是死,不说也是死,父亲你就别问了!“
伯王大惊,只得沮丧着脸,灰溜溜走了。
很快,文武百官们都对他指指点点,一个相好的官员透漏道,“宫中有风言风语,说那尔苏和太后好上了。”
伯王瞬间崩溃,要知道,民间早有传言,说他日进斗金,来路不正,如今再扯上这档事,岂不是要诛九族?
再想想前几日,那尔苏的反常表现,伯王越想越害怕,可干等着也不是办法啊!他决定豁出去了,亲自入宫勘测一番。
次日,他借口查皇宫内的防卫,到各殿走了一圈,并趁机求见慈禧太后。
太监一听,忙向慈禧报信,“伯王在外候旨求见。”
这时,慈禧正与那尔苏对坐饮茶,你侬我侬,她很奇怪,伯王怎么到这儿来了?
太监回答,“查皇宫防贼到此。”
慈禧闻言大怒,“大胆,查贼竟敢查到我殿里来了!”
太监连忙说,“老佛爷息怒,伯王说他已查完,只给老佛爷请个安就回去。”
慈禧没招了,只得让伯王进来。
那尔苏坐不住了,拔腿就要躲,慈禧却下令,“不许动,看他敢怎样?”
伯王到了宫门外,跪着爬进去,叩了几个响头,慈禧冷冷地说,“出去!“
伯王又跪着爬回来,在往外爬时,他从腋下捎一抬头,果然见儿子那尔苏,与慈禧紧贴坐在一起。
这趟回来,伯王寝食难安,福晋和几个儿媳也跟着犯愁,但都不敢动嘴劝。
这事一直拖到元宵节,那尔苏终于脱身,回到府邸。
伯王苦口婆心规劝,可那尔苏含泪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儿子没有别的路了。”
伯王边哭边骂,“你个蠢货,可知伴君如伴虎,慈禧阴险歹毒,早晚有一天要杀了你,还会灭我九族!”
那尔苏跪下痛哭流涕,“儿子不孝,愿以死谢罪,保全祖宗清誉。”
其实,这一天他早料到了,与其身败名裂,死在慈禧手里,倒不如慷慨赴死,保家族平安。
不得不说,那尔苏温文尔雅,却也是个血性男儿。
父子包头痛哭一场,依依话别。
随后,那尔苏给父亲磕了个头,一口吞下了金溜子。
伯王知道,若如实上报,必然得罪慈禧,因此他撒了个谎,说那尔苏暴疾而亡。
听到噩耗,慈禧悲痛欲绝,她根本不信,身强体壮的那尔苏,会无故暴死。
为了追忆恋人,她下令追封那尔苏为亲王,并赏赐了大量宝物,其中就有极为稀罕的金壳怀表和照相机。
入葬时,那尔苏嘴里塞满夜明珠,从嘴一直塞到耳根子。
除此之外,慈禧还派金、马、富、白4户人家,作为那尔苏的守陵人,并赐名“添寿庄”。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对于杀死爱人的凶手,慈禧恨得咬牙切齿!
隐忍半年后,她命令一个武功高手,深夜刺杀伯王,不料刚一入府,就被侍卫识破,一脚踢死。
慈禧仍不罢休,没几天,又招王公例行宴会。席间,她叫自己的心腹给伯王敬酒,投入慢性毒药。
伯王自知必死,喝下酒后,忙请假回故乡,跪在老王陵那里。
此刻,父子二人终于团聚了!
万幸的是,慈禧没有继续下手,而是传旨,封那尔苏6岁的儿子承袭王位!
有人说,伯王太歹毒了,竟逼死亲儿子,更何况,从慈禧的反应看,她深爱那尔苏,未必会下死手。
可世事无常,杀与不杀,谁又说的准呢?
而这段缘分,也常令人唏嘘。若泉下有知,不知那尔苏是否后悔,曾偷看了美人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