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河南信阳的冬天特别冷,恶劣的天气对穷人家来说是最难熬的,意味着除了挨饿,还要忍冻。
潢川县的黄久生兄妹三人尤其艰难,往年的冬天没这么冷,还会有母亲缝制衣服袜子和制作冬鞋,今年母亲生病了下不了床,有心无力,父亲在外地打工也回不了家。
6岁的黄久生要帮助生病的母亲照顾4岁的妹妹和2岁的弟弟,他学会了烧火煮饭,也学会了到小溪里搓洗衣服,还有上山打柴。
有一天晚上,在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母亲拉着邻居吕中秀的手说:“我治不好了,我走掉之后,我这三个孩子你帮我照看着一些,以后吃饭的时候你想想我家里还有3个孩子,你家娃穿剩的衣服不要扔了,给我的孩子穿别让他们冻坏了。”
还想再说,却又是连续剧烈的咳嗽。吕中秀握着她的手含着泪说,你放心吧嫂子,以后就是我自己的孩子少吃几口饭,也要让你的孩子吃上饭,村里热心的邻里邻居也不少,除了我,其他人也少不了会帮衬的。
母亲说不出话来,吕中秀感到她握着自己的手紧了紧,算是表示了感激。
第二天早上,黄久生的母亲就没有再醒来。吕中秀似乎有所意料,一早就过来了,看到黄久生的爸爸一言不发呆坐着后,叹了口气,然后把村子里能帮忙的人都叫了来。
直到看到邻居们在家里忙里忙外,黄久生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了。他趴在母亲身上哇哇大哭,妹妹和弟弟也跟着他哭,4岁的妹妹虽然年幼,似乎也懂得了生离死别,哭得很伤心,2岁的弟弟什么也不知道,只是因为看到亲人哭他也跟着哭。
邻居将孩子们抱起站在桌子上,给他们穿上孝布,那个邻居边穿边安慰,安慰着安慰着她也哭了,旁边的村民看着,没有不抹眼泪的。
之后父亲也不再出去打工了,况且打工也打不回什么钱,辛辛苦苦干一年,往往结不到一半的工钱。
因为父亲外出了,这一年来母亲身体又不好,今年的粮食收得特别少,很快,家里就揭不开锅了。父亲看着无论如何也养不活三个孩子,便一狠心,偷偷将2岁的儿子送了人。
黄久生找不到弟弟,从外面听人说弟弟被送人了,便回家跟父亲要人。父亲说不送走的话也养不活,咱们几个总要饿死一两个,送人了至少能让他活着。
黄久生不依,说自己吃的可以分一半给弟弟吃。父亲不再理他,他便打听弟弟的去处,跑到十几里外的村庄里去找,可人家怎么会给他见?
慢慢的,他也体会到了父亲的无奈,因为即使少了一张嘴,还是饿得不行。一天,父亲提回一袋米,让黄久生好好照顾妹妹,自己要外出,十天半月不会回来,米省着点吃。
后来黄久生才知道,父亲是走村串巷的给人修锅补盆去了,帮人修理之后,有钱的给点修理费,没钱的给点粮食,或者管一顿饭。
那年头,愿意出钱的人家很少,大多就是管饭和给粮食,但是生意并不好,饱一顿饥一顿的。每隔十天半个月回家时,手里的粮食没有几斤,有时候挣不到钱也换不到粮食,只能到村里借粮食回家。
从父亲第一次出走开始,黄久生便独自照顾起了妹妹。矮小的黄久生够不到灶台,便在灶台前垫两个土坯,站在土坯上给妹妹做饭。晚上独自在黑夜里带着妹妹睡觉,妹妹入睡后,因为没有大人,他便会害怕得瑟瑟发抖。
父亲第一次外出后,妹妹老是喊饿,黄久生自己也馋,便每顿饱餐米饭。这样只过了八天,米就只剩下两小碗了。
不知道父亲何时才能回来,黄久生不敢再煮太多米,每顿只熬点稀饭,过了两天,父亲还不回来,于是熬稀饭时放的米也越来越少,清可见底,饿的妹妹嗷嗷大哭。
有一顿,吕中秀过来看到,吃惊地问你爹不是留米给你们了吗?一定是留得太少了。黄久生在稀饭里不停的撒盐,得意的说稀饭味道太淡了,撒上盐味道就美味多了。
吕中秀责备说就算撒盐也不能撒那么多啊,盐吃多了会得大脖子病的。返回自己家里,不一会儿,端了一盆刚炒好的南瓜过来,用锅铲一铲一铲地盛到两个孩子的碗里。
小妹妹好几天没有沾油星子了,大口大口地吃得狼吞虎咽,吕中秀连忙说吃慢点,别噎着。黄久生却低头慢慢地嚼,心里发酸堵得喉头难以下咽。
两小个将一盆热乎乎的炒南瓜消灭完后,吕中秀才端着盆里去。黄久生走到门口,看着她的背影,心里不断地说以后自己出息了,一定要好好报答她。
经过这一次的教训,之后父亲再出去,黄久生不敢再随意挥霍大米了,每顿都是尽量少下米,在满足了妹妹八分饱之后,自己只吃半饱。但有时候父亲归来晚几天的话,还是会出现饿肚子的情况。
还好每到这时,吕中秀和其他几家邻居便会接济,有时候是端菜端饭,有时候是直接把两个小孩叫到家里吃。
6岁的时候,黄久生不太懂,可是过了几年,他明白了邻居们端饭端菜的情谊之重,因为那时候,村子里没有几家的粮食是够吃的,青黄不接的季节,家家都过得不容易。
有一天,晚上带着妹妹到吕中秀家里烤火,因为和妹妹在家里,老是害怕。吕中秀看到黄久生的鞋尖破了个洞,大拇哥露在了外边,便让他脱下来,借着火光给缝上了一块布。
过了四天,吕中秀过来看望两个小孩,突然从背后取出两双新做的鞋,一大一小,哥哥一双,妹妹一双。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冬天又来了。父亲外出前,只是笨手笨脚地将孩子破了洞的衣服补上了补丁,说没钱买衣服,冷了就多烧点火,或者到被窝里去,别出去乱跑。
去年冬天的寒冷黄久生还记忆犹新,知道御寒的方式只有多烧火,所以趁严寒还没有降临,就抓紧到山上拉些毛柴回家屯着。
妹妹年幼,每次只能拖一小根,屁颠屁颠地跑在前面,故意搅起灰尘呛哥哥,嘻嘻直笑。她什么都不知道,只当做玩。
有一晚下了雪,兄妹两个全身缩到了被窝里还是冷,半夜被冷醒了好几次。
天亮后,村子里好几个人给兄妹俩送衣服来了,这家一件那家一件,有的是破烂的,有的是缝满了补丁的,甚至有大人的衣服,但总归是能够御寒,也有送粮食送柴的。
这一晚,兄妹俩多穿了几件衣服睡,再在被子面上铺了几件大人的衣服,妹妹终于不再冷得直哭了,黄久生也睡了个好觉。
过了几天,雪下个不停,父亲回来了。天气恶劣,揽不到活了,天气没这么冷的时候,晚上哪里都可以睡,可严寒之下,晚上在外边睡差点被冻死。
他将一年下来积攒的钱换成粮食,虽然不多,但是一家人总算没有饿死。过完年后,黄久生上学了,以他的家庭条件,学费自然是交不全。
星期六星期天,他便会到山上砍柴卖给镇上卖油条的老板,以此来挣学费。那个老板倒也是好人,每次都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
黄久生想以读书来改变命运,但是现实环境的残酷让这条路不能实现。1983年,他来到了郑州,成为了建筑工地的一名小工。
刚到工地的时候,黄久生负责给技术工打下手,提砂浆、推车打杂。但是他的心思是在学技术上,他知道只要用心,真诚待人,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提砂浆的时候,他总是提到师傅操作最顺手的地方,搬砖的时候,也是将砖搬到师傅最方便拿到的地方,师傅笑称这小子很会来事。
晚上师傅睡着后,黄久生便会将师傅的脏衣服洗干净并晾干,天亮的时候,衣服就干了。等师傅醒来,干净的衣服已经叠好摆在了床头。
这份拜师的诚心很快就打动了师傅,于是师傅开始手把手地教他,将砌墙、扎钢筋的技术倾囊相授。一年后,黄久生就告别了小工的身份,成了技术工,工资也几乎翻了倍。
因为不能好好上学,知识的欠缺一直是黄久生的遗憾,看着工地上的工程师们,他心生羡慕。
于是,私下里,就会买来建筑方面的书籍学习,工友们都关灯睡觉了,他还在点蜡烛看书,有一次看着看着睡着了,居然将头发都烧着了,在工地里闹了很久的笑话。
头两年里,黄久生没有攒下钱,所以过年也不好意思回家,因为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挣到钱后,一定要回家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村民。虽然这个愿望从来没跟村里人说出来过,但他已经把这当成了自己的目标,目标达不到,愧对自己。
第三年,他当上了民工队长,手底下带着8个农民工。过年前,看着手中的3000块积蓄,黄久生决定回家了。那个年代的3000块,对于农村的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了。
回到潢川县城,黄久生从3000块钱里拿出2000块,买了各种在农村难以见到的水果,买了米面、肉,还专门买了几捆当时非常流行的的确凉,花20块钱租了一辆拖拉机,将所有东西拉回了村里。
村里来了拖拉机,闲散的村民们都出来围观,当看到开拖拉机的竟是那个穷小子黄久生,大家都七嘴八舌,说几年不回来,想不到你变化这么大。
黄久生将车上的食品衣物搬下来,分好份数后,一家一家地给人送上门去,并感谢这些年的帮助之恩。乡亲们都高兴得很,毕竟那个年代物资还是有点匮乏的。村里出了有出息的人,他们也由衷地高兴。
之后的每一年过年,黄久生都要给村里的老人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送物资。在不断地学习之下,黄久生渐渐从民工队长,干到了班长,他的收入也越来越好了。
黄久生的人生从此开始逆袭了,他每年送给家乡的物资,不但没有减少,还由前几年的几千块,增加到了几万块,而且从没中断过。
刚当上班长的前两年,黄久生也很困难,有一年因为工程款没有要到,自己欠了很多材料钱,被材料商寸步不离地跟着追债。后来虽然通过到处借钱将材料款付清了,可是身上却没剩多少钱了。
黄久生给潢川县民政局的领导打电话,说明了自己的困难。在民政局的协调下,黄久生从屠宰场赊到了肉,从大米厂赊到了米。
看着乡亲们兴高采烈地接过手里的过年礼物,黄久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1996年黄久生将附近很多村子的残疾人、贫困户、孤寡老人都纳入了照顾的范围,每年都发放生活物资及现金。
1998年,黄久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同年成为了中建七局一公司的项目经理。他开始从家乡带农民工到郑州的建筑工地上,并带领着400多人的家乡团队,获得了年度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
家乡的农民工们每年都要从工地上挣回七八百万的收入,大大加快了家乡的脱贫进度。2002年,黄久生被评为郑州市第二届“十佳”外来务工青年。
2004年,黄久生顺利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建筑工程系毕业,取得了本科文凭。多年的工地生活,黄久生观察到家乡出来的农民工很多,本可以干一番大事业的,但是由于人员分散,不能拧成一股绳,浪费了人力资源。
而且农民工在外,作为弱势群体,工资被拖欠、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黄久生联系家乡的党组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很快,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在郑州成立了,由黄久生任支部书记。
党支部的作用,一是组织农民工技能培训,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民工队伍。第二,不同工地之间的多余劳动力可以协调调配,让每一个农民工都有工可打,收入稳定。
最主要的,以前农民工兄弟工资被拖欠,春节拿不到钱,不知道去哪里申诉,于是就去堵门去爬塔吊等,不但对自己形象不好,也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但是通过党支部出面协调,拖欠工资的事情都一一得到解决了。
就在党支部刚刚成立几天,就遇到了一个拖欠工资的事件,当时那名农民工非常冲动,去买了死亡保险,扬言要去跟人拼命。党支部紧急出动,安抚了他的情绪,那个民工见有家乡的组织撑腰,也放下了心,重新投入工作。
最后,在党支部的协调之下,成功帮农民工讨回了工钱。农民工们听说跟着黄久生干,能学到技术,工资还有保障,都愿意跟着他干。
黄久生每天奔波揽工程,他的队伍渐渐扩大,已经达到了一万人,每年为家乡实现2亿多元的劳务增收。2005年,黄久生荣获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有突出贡献新闻人物”称号。
对家乡老人及贫困家庭的资助,从未停止,资助的孤寡老人渐渐达到700人,资助的五保户、贫困户一千余户。2006年,黄久生光荣地获得“全国敬老之星”称号及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黄久生出资45万元,在家乡修建了敬老院,收容的老人们的吃住及生活用品,除了国家补贴的部分,剩下的全由黄久生出资。之后,他先后出资230万元用于家乡的养老工作建设。
在贫困学生辍学问题方面,黄久生深有体会,为了让家乡的贫困孩子有书读,他投资20万元,修建了希望小学,让200名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孩子重回校园。
黄久生偷偷资助过多名癌症患者和白血病人而不留名,直到被人爆出,才知道他在1998年到2008 年之间捐款数达20多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黄久生第一时间捐款12万元。
2009年、2011年、2013年,黄久生三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每次回到家乡,老人们都像见到亲儿子回来一样欢迎他,黄久生自己也感到开心幸福,觉得一切都值得。
有一天,黄久生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敬老院的患癌老人李红金打来的。李红金在电话里说他知道自己不行了,想在临死前见见久生。
有人在去世前想见自己一面,黄久生很受感动,说一定回去。回到敬老院的时候,李红金已经几天吃不下也喝不下了,全靠打针支撑着。
李红金说久生呐,活着你养我,病了你给我寄那么多钱治病,我在闭眼之前如果不见你,我死了也不闭眼。你看你给我买的衣服、鸭绒袄、鞋,我到死也没穿完。
黄久生看到他墙上挂着的衣服,用化肥袋内膜罩着防尘。黄久生突然觉得内疚,觉得自己给他的并不多,他要的也并不多,衣服多了舍不得穿,也穿不完。
他珍惜的,其实是那份关爱而已,但是自己不经常回来,对他们的关爱并不够。这些孤寡老人平时不止要让他们吃好穿好,更重要的是要多陪陪他们。
离开的时后黄久生对李红金说你放心吧,你不行的那天我再忙也要回来把你送上山。过了12天,李红金去世了,黄久生赶紧赶回去,将老人送上了山。
从那以后,黄久生明白到,敬老院的这些老人,除了物质上要照顾好,精神上也要注重。特别是想到自己现在虽然成功了,但是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子欲养而亲不在,他最有体会。
于是,黄久生增加了回家乡的次数,每次回去,敬老院里都跟过节一样欢欣鼓舞,村子里的人们也都要来看他,欢迎他回家。
黄久生还亲自带老人们外出旅游,有些老人一辈子没有出过潢川县城,第一次到那么远的地方,有老人甚至声称比结婚时候还高兴。
这些年来,赡养费、铺路修桥、各种捐款,黄久生没有仔细统计过他到底出了多少钱,但有人帮他估算过,一千万以上。
而黄久生自己,还经常因为没钱买像样的办公室觉得寒酸,跟甲方说自己的大办公室正在装修,没来得及搬。
黄久生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荣获许多荣誉:
2012年当选为“中共十八大代表”。
2013年9月26日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2016年7月1日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17年6月,当选河南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2020年10月16日,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2021年2月25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
参考资料:
信阳日报:农民的儿子——黄久生
大河报:好人黄久生带着40个“爸妈”游北京
安阳日报:黄久生:饮水思源不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