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一个堂堂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变成今天的小贷公司!”
这样的话语如果来自于网上的网友们,可能不会引起什么讨论,可是说出这句话出自一位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总,当然他后面的话更加令人震惊, “联想就是典型的要钱不要脸!”
这位老总,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严介合。
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在国家的支持下,无数有志青年开始下海经商,他们有的铩羽而归,有的大获成功,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几位大佬,例如华为总裁任正非、万达老板王健林等等无一不是在时代的潮流下抓住了机会,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富豪。
一.
1960年,严介合出生于江苏淮安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是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私塾先生,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严介合得以学习到许多知识。
而伴随着1977年,国家恢复了已经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各个学校开始招生,年仅17岁的严介合考入了一所师范院校并在毕业后子承父业,在一所中学担任语文老师。
任教之时,严介合年仅19岁,讲台下的许多学生甚至比他都大,不过严介合毫不惧场,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凭借着个人魅力吸引力一大堆女学生,严介合对此往往是一笑置之,礼貌婉拒。
直到他的班上来了一位叫做张云芹的女生,当年的张云芹是一个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少女,或许是在球场上她抹去额头沁出的汗水恰为他所见,或许是在教室里她认真听课时眼中如清水般的目光与他交汇,她的出现仿佛一颗石头落入了平静的湖水中,在严介合心中掀起了阵阵涟漪。严介合开始主动接近张云芹。
一个年轻帅气、知识渊博、温文儒雅的语文老师,试问哪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不爱呢?
随着二人接触增多,彼此之间互生情愫。
“她是我班上的学生,她不仅聪明,而且身体素质超棒,让我很是佩服。再加上她很聪明,会是我的好帮手。”一向言出惊人的严介合在提到妻子时,却又显得朴素笨拙。“夫人是我生命中的老船长。”
二人私下确定了关系,待到张云芹毕业后,二人便携手跨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段“师生恋”最终修成正果,不过与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其实严介合仅仅比张云芹大三岁。
1983年,严介合的女儿出生,当时的小严便过上了孩子老婆热炕头的生活。由于文采斐然,恰逢市里一位主要领导需要一位秘书,严介合被推荐了上去。严介合给领导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成为了领导的秘书。
此后的严介合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假使没有后来的事情,也许现在的严介合会是一位官员,而不是一位富豪。
二
女儿出生后,严介合整天忙于工作,跟着领导出席各种会议,风光无比。
而严介合的母亲是一位朴素的母亲,她只希望儿子能够儿女双全,如今严介合有了女儿,严母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可就是还有一块石头卡在心头。严介合本人也希望能再有个儿子,但情况不允许。
一面是前途,一面是母亲的期望,严介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在这关键时刻,善解人意的妻子对他说:“凡是都有得失,再要一个孩子可能会失去公职,不过你有经商的才能,你也有经商的想法,可能将来政坛上少了一个严介合,商界上却多了一个风云人物。”
妻子的话让严介合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夫人的话让我心头豁亮!”在得到妻子的支持后,他们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儿女双全的严介合此时也主动辞去了公职并缴纳了巨额的罚款,开始下海经商。他的这个儿子将会在未来把这笔罚款连本带利地交给严介合。
下海经商后严介合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淮安的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只不过这个厂在当时有一个小问题——快倒闭了。
严介合接手这个厂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严介合。
不过在他的管理下,这个厂不仅起死回生,而且厂里的效益蒸蒸日上。
严介合的管理能力与才华初显。之后相继七个厂找到他,而他接手的七个厂无一例外都摆脱了困境,走入正轨。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严介合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眼光与见识得到了提升。
但是在这五年时间里,严介合一直都是帮别人打工,是一位出色的“军师”,一位高级打工仔,严介合不甘于此,他在等待机会。
三
1992年,正是中国基建事业起步的一年,严介合嗅到了商机,果断拿出所有的家当12万元创办了淮安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正式下海经商,严介合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包工头之一。
创立之初,严介合苦于没有项目,便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当时的南京市政府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严介合不敢大意,连夜前往南京考察。
经过前后十余次往返南京,终于拿到了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南京绕城公路的三个涵洞。
当然,这个项目同样有一点小毛病——严介合接手时,这个项目已经经过四手的转包了,到严介合手中时,已经是第五手了。
当时经过计算,严介合做完这个项目,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要亏五万。严介合看着合同陷入了思考,但是经过一番思索,严介合还是决定,干!
为了按时按质完成工程,严介合做了一回不一样的包工头,他亲自带着工人上阵,没日没夜地干。时间恰逢春节,严介合家都不回,带着工人们在工地上干活。最终提前了接近一半的工期完成了任务。
事实证明,这次的投入与回报是呈反比,由于严介合非常上心,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做完这次工程后,预算亏五万的严介合最终亏了八万。而严介合也放出了狂话“亏五万不如亏八万!”
当时的八万,足够在南京买一套房子,而他的全部家当也就12万。要是不出意外的话,严介合的这个公司便会夭折了。
但是还是出意外了。南京市政府看到严介合的效率之高,质量之好,不禁大喜过望。
市长更是亲自前往工程处验收,严介合向政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当时的人们觉得严介合不是疯了,就是傻了。
这是属于严介合的“土伦之战”,他深谙沉没成本的原理,并且毫不吝啬,凭借壮士断腕的精神取得了行业内人士的认可。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完工速度以及无懈可击的工程质量,严介合的公司在工程方挂了名。
多年后,有一位大富翁在自己的自传中提及这次事件,他向严介合表达了自己的尊重与钦佩,这个富翁的名字叫做,李嘉诚。
次年,严介合凭借之前的亮眼表现,南京市政府将所有的环城公路项目承包给了严介合。严介合小赚了一笔——八百余万。这让严介合的公司起死回生,可谓是“企业圣手”。
严介合后来谈起此事,才说出真正的原因:“我们在南京没有背景,如果不亏钱,我们拿不到这个项目,我们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的工程质量来立起招牌。”
就这样,严介合拿下了第一桶金,并在之后的承包合作中表现得很稳定——只会提前的工期与完美的质量让他接下了越来越多的订单。仅仅三年,他的公司便成为了南京市最大规模、最好口碑的建筑公司。
但是,严介合的脚步并没有到此为止。
“无悔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一部单车,上去就下不来,只能向前!一切问题都在前行中、发展中解决。”严介合如是说。
四
1995年,严介合投资1200万注册了太平洋建设集团。一个未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此诞生。
在成立太平洋集团后,严介合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BT(build - transfer)模式。即“建设-移交”模式。
通俗地说就是,承包商先办事,事情办得不错,甲方再给钱。这一模式成为后来大型承包商与政府合作的常见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逐渐演变为PPP模式。严介合被称为是“BT模式的始祖”。
这一模式的优劣很明显。风险都在承包商一方,承包商为了能利润最大化必然不会拖工期,而且能以更高的报价拿下订单。
对于政府而言,以前的一些承包商卷钱跑路,之后工程烂尾,这个模式下能很好地规避工程烂尾的风险。
缺点在于,这个模式对于承包商的融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而这,太平洋集团恰好有。
1996年,宿迁市政府想修建一条市政府大道,不过当时宿迁市政府财政紧张,没有如此一大笔资金,在了解到严介合的BT模式后,立马将工程交给了他。严介合果断出手,按时按质完工。而宿迁市政府也在财政压力缓解后向严介合打款。
BT模式的第一次成功让严介合尝到了甜头,并将这个模式复制到了其他地区。其他财政紧张的城市也采用此种模式既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建造,又缓解了财政压力。
“跟政府打交道,你要吃透它,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跟政府打交道没有风险,一旦能为政府分忧,你就能赢得政府的厚爱!”严介合在针对BT模式的演讲时如是说。
这种在当时特立独行的模式的加持下,太平洋集团如同滚雪球一般,发展愈加壮大,在中国规模庞大的基建事业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005年,严介合高居胡润富豪排行榜第二,成为中国最大包工头。而2006年的“兰州新城”项目,让严介合又火了一把。
2006年,严介合的太平洋集团参加了兰州的“兰州新城”项目。根据合同内容,太平洋集团需要在半年内完成推平700余座山的任务!平均下来几乎是四天一座山,面对这样旁人看来不可能的任务,严介合再次放出狠话:“太平洋集团,180天完工完全没有压力!”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出意外的话,严介合这次要栽了。“猖狂无知”,“没有自知之明”这一类言论一时甚嚣尘上。
可终究还是出意外了。太平洋集团按时完成任务,圆满交接项目,人们对于严介合的评价反转,被称为“现代愚公”。
兰州在各方努力下,焕然一新,至今人们都对当初180天搬完700余座大山的事情津津乐道。
时至今日,提起BT模式,严介合都是一脸骄傲。当有人质疑时,严介合便会情绪激动地怼回去:“BT模式没有缺点!不存在任何问题!中纪委都查过,也没查出问题,任何质疑BT模式的都是傻子!”
五
常言道,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2006年,既是严介合被誉为“现代愚公”的一年,也是太平洋集团面临最大危机的一年。
BT模式中对承包商的融资能力要求极高,在这一点上,承包商的容错率极低。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2006年,由于太平洋集团发展过快,太平洋集团资金链首次断裂,在媒体的曝光下,事件迅速恶化。前后9家银行联合向严介合追债。严介合财富迅速缩水,05年登上富豪榜,06年便身负巨债。
“抵押!能抵押的全部都抵押!房子、车子全都拿去还债。”当时法院对严介合的多处房产进行了数次查封,更是数次冻结严介合资产。不少媒体猜测严介合此次难逃牢狱之灾。
“我没想过我会坐牢,我又没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不会坐牢的。”当时的严介合尽管深陷舆论风暴,却依旧自信且镇定地应对着局面。
最终,在严介合的带领下,太平洋集团还是成功逃过一劫。
经过此次事件后,严介合痛定思痛,对太平洋集团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建了主攻金融产业的苏商资本。并宣布退出太平洋集团,让妻子进入太平洋集团,并参与一些集团要务,自己则腾出精力在其他方面。
2011年,在儿子严昊地婚礼上,严介合正式宣布退出太平洋集团,并给了他一份特殊的礼物——太平洋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
消息一出,再次引起一阵波澜。首先,严介合本人刚满50岁,论精力还远达不到退休的年龄,论资历,年仅20余岁的严昊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资历。
这种担心不仅在外界广为流传,甚至集团内部也对这位少主的能力表示怀疑,此时严介合站了出来,自信地为儿子撑腰,“我培养的儿子,能力是同龄人的20倍!”
有了严介合的背书,集团内部才稳住了局势,而严昊也无愧于父亲的信任。上任之后采取新思路,并在父亲创造的BT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
接手两年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严昊率领太平洋集团杀入世界500强,稳稳地接过了父亲手中太平洋集团的船舵,自己又被评为“2011年度杰出CEO”、“胡润百富企业优秀接班人,”集团内部的怀疑之声也就此消弭。
尽管如此,网上依旧有不少对于严介合的质疑,各种流言漫天飞舞。面对这种情况,严介合不屑地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从不做公关,我们太平洋集团公关费用为零!”
我们可以发现,严介合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从“师生恋”到“赔五万不如赔八万!”,再到兰州新城以及为儿子背书撑腰。他从不在意外人的看法,而事实往往证明,严介合的狂并不是无知的狂妄,而是一种对自己的自信与对自己精准眼光的信任。
当然,严介合并非真正过上了甩手掌柜的生活,而是开始转入其他行业,先后创建了“华佗论箭”、“苏商集团”,至此严介合所谓的“苏太华体系“建立完成,从各方面对太平洋集团形成了拱卫。
“06年的那种状况不会出现了。”当年的那场浩劫还是给这位“狂人”留下了不小的影响。
之后的严介合可能在某天突然想起自己曾经是位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教训,开始着书立说,进军文化产业,着有《管理境界》、《产业决定未来》等书。
可能在某一天,突然想起自己曾经是位语文老师,便写了一本书,这本书有一个别样的名字——《新论语》。从书名中便可以看出严介合本人的“狂”。这本书以他多年的经验为基础,讲述了他对于企业的一些看法。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尽管严介合已经老了,但是他开始重新回到讲台上,发挥自己的余热,创办太平洋商学院,为太平洋集团输送新鲜的血液。讲台上的他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每当他演讲之时,便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无愧于“狂”!
“精彩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一路风雨,你昔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都是成就你未来风和日丽、一马平川的必由之路!”
如今的严介合已经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咄咄逼人,口出惊人。从读书到教书再到写书,时间已经将他表面的“狂”气渐渐褪去,从书桌到谈判桌再到醉酒桌,我们还能看到他内心中的那根“狂骨”。
伟大是熬出来的,稻子熟了,就低头了。经过数十年商海沉浮,如今的严介合身上已然多了一份哲学家的思辨。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严介合畅谈人生
《我本狂人—严介合》 – 杜博奇
《经济纵横》-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BT模式的研究-席敏,张婉君
《我的三书与三桌》-严介合
16年四川农民挖到“人形树根”,商人5000元买走,转手就卖200万
12年前北京大哥捡到一乌龟,养了7年才知:这哪是乌龟?这是宝贝
1983年15岁少女救人牺牲,20年后获救者被判死刑,临刑前提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