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一位78岁的老人,竟然一次性捐出8208万元用于科研事业,一下子登上了新闻热搜,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这位老人平时衣着简朴,完全不像一个千万富翁。这位老人就是河南农大的退休教授王泽霖,对于这样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来说,退休后,旅游、购物,养花、喂鱼才是他的正常状态,可是王泽霖夫妇居住的房间还是当年学校分配的教师宿舍,充满了旧时代的气息,没有一点现代化的设备。王老已经不是第一次捐款了,2005年,他曾捐出了近400万,其中一部分用于实验室建设,另一部分则是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设立了创新基金。2008年,王老在汶川地震期间就捐出了20万元,这是当时河南农大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捐款。2015年的时候,王老更是为学校设立了学院科研创新基金,而现在他捐出的8208万元用于科研的资金,几乎是他的毕生收入了。那么,王老这么多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王老之所以赚那么多钱,得益于他所研究的项目。在我国的畜牧业,一直是集约化养殖,集约化养殖最大的风险就是病毒,像禽流感、法氏囊病、新城疫等病,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禽业发展。早年中国在家禽防疫这块几乎是空白,原来中国都是家庭式养殖,大型集约式养殖并没有出现,因此那时的疫病防控主要来源于国外的疫苗供给。1984年,进入河南农大的王泽霖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他用了35年时间,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创立了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打破了国外垄断,攻克了很多世界性难题,难能可贵得是,这一切都是王泽霖在没有向国家申请经费的情况下完成的。王老的研究成果一经面世,每年可为社会创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中有两家上市公司将每年8%的市场销售额作为专利使用费,支付给了王老以及河南农业大学,12年间,王泽霖和其创办的独立法人实体就获得了近亿元的成果转让经费。王泽霖夫妇勤俭了一生,他的亲朋好友都认为他们夫妻对自己“太吝啬”,可是面对科研和公益事业,王泽霖可以说是“挥金如土”。他的同事曾这样说,王老可以眼都不眨地把数千万资金捐出去,但是却对差旅中的几块钱却斤斤计较。王泽霖至今连像样的衣服都没买过,朋友劝他捯饬一下自己,毕竟是国家著名专家,但是王老却说,自己以前是和猪、马打交道,这几十年又给鸡看病,根本没必要在意这些。除了这些,王泽霖在生活中也是“能步行,就不坐车,能坐公交就绝不打的”,对于财富,他经常这么说:“够自己生活就行。”很多人会问,王泽霖把八千万捐出去了,他的老伴和子女会同意吗?会不会闹出什么家庭矛盾?这个大家都不用担心,王老的夫人和女儿对于他的捐款行为,都表示支持,可见王老的优良家风。王泽霖出生在1942年的苏州,他懂事后,新中国就成立了,王老经历了新中国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的过程,明白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虽然后来国家富裕了,但是王老一直不忘初心,将老一代人的优良品格传承了下来。如今王老早就退休,但是他还是一刻也不得空闲,现在他还兼职几家公司的顾问,一有时间就去企业指导生产。谈到捐款,王泽霖一直是风轻云淡,他认为这些成绩和财富都是时代赋予他的,并不是其个人的功劳,自己年龄大了,但是国家的科研事业还要继续下去,就用这些资金为后来者铺路吧。
12年前北京大哥捡到一乌龟,养了7年才知:这哪是乌龟?这是宝贝
2015年,重庆男子开路虎卖菜,引隔壁摊贩不满,警方介入牵出重案
16年四川农民挖到“人形树根”,商人5000元买走,转手就卖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