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志愿军为毛岸英迁墓,遭一朝鲜妇女阻拦:这墓谁也不能迁



1950年11月25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去到朝鲜战场仅仅34天,便永远的长眠在了那片充满硝烟的土地上。
年仅28岁的毛岸英在美军的一场空袭中,给他短暂的生命画上了句号,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将他葬在了他遇袭司令部的后方,常年与朝鲜的青山作伴。

1955年,志愿军首长带领战士们来到毛岸英的墓前,欲将这青山之下的烈士迁至烈士陵园。
正要动工时,一位朝鲜妇女突然赶到,挡在志愿军战士面前大声说到:“谁都不能动它,这墓谁也不能迁!”
毛主席:“岸英只是个普通的战士”
在牺牲的前一天机要处就收到了情报处发来的电报:
“明天敌机将要轰炸志愿军司令部”
在当天晚上,毛岸英还在司令部的机要处工作,在离开之余他还特意告诫同事们说:“这几天敌机轰炸很猖狂啊,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时间到了11月25日凌晨,机要处众人及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彭德怀等领导班子,搬到了距离司令部有一公里远的一个已经废弃的铁路隧道,作为“防空洞”躲避敌军的空袭。

可是整整等了一个上午,司令部的上空都是风平浪静,甚至连美军的侦察机都没有了踪影,如同战争结束一般。
这时毛岸英突然想起在撤离时有一份重要文件忘在了机要处,见空中风平浪静便打算返回机要处取回,随行的的还有彭德怀的参谋高瑞欣。
彭总司令知道后和警卫员来到防空洞口查看情况,还没等二人到洞口,美军轰炸机便呼啸着掠过了他们的头顶。
随后美军飞机投下了数枚凝固汽油弹,直接命中志愿军司令部,汽油弹落地后瞬间化作一片火海。就在彭德怀眼前,跑进去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再也没有出来。

影视图片
等火扑灭后,同志们在灰烬中找到了两位烈士的遗体,已经是面目全非,只有毛岸英生前戴着的手表能够确认身份。
彭德怀看着眼前的景象,自责不已,满含热泪地说到:“他是志愿军的第一名战士,是毛主席亲自交付给我,为什么偏偏就是他。”
这一切发生的都是如此突然,毛岸英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
当时在朝鲜战场,在彭老总身边工作的只有两人,一个就是他的参谋高瑞欣,另一个就是作为机要秘书和翻译的毛岸英。
因为工作关系的特殊,机要处的工作人员和毛岸英有着非常多的接触,但是大家在交往中却十分拘谨。

人们都非常崇敬毛主席,所以机要处的工作人员对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也格外的尊敬。导致毛岸英每次问话,他们都站起来回答。
后来有一天中午,工作人员结束了早晨的工作正在吃饭,在食堂里有说有笑。这时,毛岸英端着饭进来了,大家就像看见大领导一样突然安静了下来。
刚才大声说话的同志甚至都快不会吃饭了,全部都低着头不敢说话。其实现在大家的心里,对于毛岸英来食堂就像是领导视察一般,都盼望着他“视察”完赶快走。
就在食堂气氛达到极点时,毛岸英打破了尴尬的局面,他问道:“同志们,你们觉得我长得怎么样?”
这让大家都摸不着头脑,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这毛主席的儿子问这个问题干什么?
毛岸英接着说到:“我不是青脸红发怒目狰狞的妖怪吧?怎么都躲着我呢?”

影视图片
众人一听立刻明白了毛岸英的意思,大家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经常和毛岸英一起工作的杨志明脱口而出到:“毛秘书非常帅啊!哪里是妖怪!”
杨志明这话一出,食堂内的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听见二人的问答众人都不拘谨地笑了起来。毛岸英便说到:“这样才对啊,你们不要把我当外人看,以后我们一起工作要多接触,熟悉了才不至于在胜利后把当年的战友忘记了啊。”
毛岸英这一番话,令大家都非常感动,他们本想着作为领袖的儿子应该要“高高在上”,没想到毛岸英确是如此的亲和。
从那天起,同志们就和毛岸英打成一片。那个在食堂说毛岸英帅的杨志明经常和毛岸英讨论问题,他会问起毛岸英北京是什么样子,毛岸英也神采奕奕地描述给他听。
当时一起出征的同志大多都是在战争后就一直留在军队的骨干,很多都没有去过北京,听毛岸英说起,大家也非常感兴趣的听着毛岸英的讲述。

在大家体内的入神时,杨志明突然问到:“毛秘书,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毛主席放心吗?”
毛岸英一听他这个问题,突然就愣了神,因为他身份的特殊性,很少有人当他的面谈起主席。他沉思一会儿后反问到:
“那你为什么到这里来呢?你的亲人又何尝不担心,你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呀!”
其实当时毛岸英来朝鲜的时候,是他和刘思齐结婚不久,此次来朝鲜他除了跟毛主席和彭老总坚持外,还隐瞒了妻子刘思齐。
后来,毛岸英还说了一句大家都听不懂的俄语,他翻译给大家听:“你们辛苦啦,等到战争结束后,我请大家到北京做客,请你们到天安门合影。”

他才说完,室内便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都为了国家来到这异国他乡,只知道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家乡,听到毛岸英这么一说,像是和毛主席站在了天安门上合影。
在那天之前,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工作人员心中,毛岸英在空闲时非常的和蔼亲近,在工作时又严肃认真,而如今这一切都埋没在了眼前的硝烟中。
想起这些,看着眼前面目全非的遗体,大家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那个工作认真,和蔼亲近的毛岸英,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当天夜里,志愿军司令部所有人都没有入睡,大家都在默默地缅怀着逝去的两位同志。而彭老总也是忧心忡忡,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毛主席,应该用怎样的言语去告诉毛主席他儿子牺牲的消息。

直到午夜时分,有彭德怀总司令署名的绝密电报才发往北京,向毛主席报告了毛岸英遇难的噩耗。负责发报的正是和毛岸英交好的译电员杨志明,发报时,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流下了眼泪。
此时的中南海,毛主席正在抽着烟,突然秘书急急忙忙地冲了进来,他难以将内容读给毛主席听,就把彭老总的绝密电报递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后,没有多说什么,背过身去一直沉默着。手里的烟再也没有动过,一直烧到了手指。
过后毛主席缓缓地说到:
“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把它当成一件大事。”
事后毛岸英的忠骨是运回中国还是就安葬在朝鲜,有着很大的争议。后来由于战事吃紧,加上毛主席的坚持还是采纳了彭老总的建议。

将毛岸英和高瑞欣安葬在了他们牺牲的这片土地上,在志愿军司令部北边的山坡上——大榆洞山。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用大理石给毛岸英立了墓碑,墓碑的背面刻着一篇碑文,上面写着:
“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教育和鼓舞年轻的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毛岸英就地埋葬,没有特殊的葬礼,只有当时同毛岸英工作的同志及彭德怀总司令参加了下葬仪式。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1954年,关于毛岸英忠骨的处理又再一次出现在了中央领导的视野里。
“落叶归根”还是“埋骨他乡”
1954年12月24日晚,中南海永福堂依旧灯火通明。此时在永福堂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彭德怀正因为军委干部部门的电报而发愁,不仅有愁思还有伤感。
因为这封电报里再一次提到了曾经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的毛岸英,彭德怀看到毛岸英就想起当年在他眼前发生那难忘的一幕。
这封电报由志愿军总部发来,他们询问起在战争胜利后,毛岸英烈士的忠骨如何处理。而军委干部部门却回复要求将毛岸英的忠骨运回国内安葬,因为事关重大,军委干部部门还是将此事向彭德怀汇报。

(右二)毛岸英
军委干部部门要求运回毛岸英尸骨是很合理的,毕竟自从朝鲜战争胜利后,邱少云、黄继光等战斗英雄的尸骨就已经被送回了国内,安葬在了国内的烈士陵园。
看完电报后,彭德怀认为运回尸骨这件事并不妥当,因为除了送回国内的特例外,很多志愿军烈士都安葬在了朝鲜,这场战争牺牲的中华儿女并不少,他们都和毛岸英一样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毛岸英也不应该例外,并且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他代表的是毛主席的精神和中朝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友谊的象征,将他安葬于朝鲜,这将作为一座感情丰碑树立在中朝人民的心中。
这既是对中国人民的教育,又是中朝友谊的象征。

彭德怀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周总理。
“昨二十四日有一封电稿,要求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认为埋在朝鲜最好,在碑文上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的经过,与同时牺牲的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这样会很有教育意义,总理你认为这样可以吗?”
周总理看后频频点头,对彭德怀所说表示赞同。周总理也同意毛岸英的不应该运回国内安葬,更应该和在这场战争中的所有志愿军烈士埋在一起。
随后,周总理叫来了秘书,要将彭德怀的信和自己的想法转述给毛主席,想听一听毛主席的建议。
毛主席拿着彭德怀的信来到了菊香书屋,对毛主席说到:“主席!彭老总接到一封电报,说岸英作为主席的儿子应该运回祖国,安葬在北京。但是彭老总觉得这样做不太好,这是他写给周总理的信,周总理想听听您的意见。”

毛主席看着彭德怀的信说到:“他说得对啊,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多少儿女,人家的父母也心痛,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给我儿子搞特殊啊!”
随后,毛主席在信中批到:
“同意彭德怀的意见,把岸英的遗骨和其他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土地上。”
在信的最后,毛主席还特意强调说:“不准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
刚刚批示完彭德怀的信,朝鲜首相金日成就打来了电话说:“毛泽东主席身体还好吗?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他是您的儿子也是我们朝鲜人民的儿子,希望能够将他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听完秘书对金日成来电的汇报后,再一次认可彭德怀的想法,连连叹到:“老彭做得好,做得好呀!”
其实毛主席曾经就说过“岸英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儿子把它当作是件大事”,不把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国内,彭老总的意思便也是毛主席的意思。
后来毛主席曾接见过毛岸英生前在苏联结交的好友,二人谈到毛岸英忠骨回国安葬一事,毛主席很坚定的对他说:
“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儿子死在朝鲜了,就不必运回来了,死哪埋哪吧!”

刘思齐和邵华曾经向毛主席提过让毛岸英回国安葬的请求,但是毛主席都拒绝了,毛主席对他们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有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埋葬在朝鲜吗?岸英不也应该在那里吗?”
二人见毛主席已经不悦,从此便再也不提。
后来这件事情发生没多久,中朝人民就在桧仓郡修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将埋葬在山中的烈士们都迁墓到此地,当然这也包括毛岸英的忠骨。
但是在为毛岸英迁墓时,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青山埋忠骨
1955年初,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建成,在大榆洞的毛岸英烈士和高瑞欣烈士也将面临迁墓。
这天,负责迁墓的几个志愿军战士正打算将毛岸英的坟墓从大榆洞迁往烈士陵园,刚刚要动手挖土,一名朝鲜妇女拉着一个小孩就拦在了他们面前。
她护着毛岸英的坟墓说:“志愿军同志,这是我儿子的坟,你们谁也不能迁走!我老了我孙女会看护它,我们会一代一代地看好它的。”
随后志愿军中带头的战士和她解释说只是迁去烈士陵园,那妇女哭着打断他的话说:“这是我儿子!我要看着他一辈子,这谁也不能动!”

这个妇人名叫朴珍珍,毛岸英来朝鲜的第一天就和她相识,因为朝鲜战争,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死在了美国人的枪下。
在朝鲜战场上由于美军飞机的轰炸,燃烧弹波及了平民,把她的房子点着了。她当时正好在屋外,而她的孙女却被火势困在了屋里。
大人在外面慌乱不已,小孩在里面哭闹,正当朴真真要不顾一切冲进去时,毛岸英拦住了她。毛岸英将衣服打湿后,冲进了火场,将她的孙女抱了出来。
由于身份特殊,毛岸英只能告诉她自己姓刘,朴真真就一直叫他刘秘书。后来毛岸英多次帮她,见她孤身一人还带着孙女,就对她说到:“阿婆,你以后把我当儿子就行。”

从那天起她就把毛岸英当做是自己的孩子,然而战争很快夺走了她“儿子”的生命,她和孙女就一直守在了毛岸英的墓旁。
志愿军战士不知情,听见她说是她的儿子,便只能和她坦白说:“阿妈妮(朝鲜对老妇的称谓),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朴真真一听,惊愕的说到:“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那一瞬间她再一次失声痛哭,在志愿军将她扶起后,她先是向毛岸英跪拜,再起身面向远方鞠躬。而她的小孙女则靠在毛岸英的碑旁,像曾经一样倚靠着毛岸英。
随后,几名志愿军将毛岸英的灵柩抬上了车,大榆洞的乡亲们都来送别。朴真真依旧将他当做自己的儿子,在灵车走远后依然站在原地。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有着一百三十四棵青松,它们代表着一百一十五名党员、十六名团员、还有三位无名英雄。
毛岸英的墓和其余烈士一样,普普通通的墓碑,唯一不同的就是毛岸英墓碑上的字由郭沫若亲自题写,墓碑的背后依然写着曾经在大榆洞的碑文。
“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的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墓背靠青山,面朝的是祖国的方向。他们和曾经一样,坚毅的看着祖国缓缓升起的太阳。
青山有幸埋忠骨!
毛主席改写的诗《呈父亲》中写到: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岸英如是而已

参考文献:
《青山埋忠骨热血铸忠魂—记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毛岸英》.李德顺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的最后日子》.门志坤
《毛岸英的尸骨为何没有运回国内安葬?》中国新闻网.张中江
2015年,重庆男子开路虎卖菜,引隔壁摊贩不满,警方介入牵出重案
2009年,60岁大妈拼死生下双胞胎,只为走出痛失爱女的无尽悲痛
16年四川农民挖到“人形树根”,商人5000元买走,转手就卖200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