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中央政治局要选副主席,毛主席发言后周总理立马心领神会



1973年的春天,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副主席的人选。
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看法,以年龄为主要因素对目前领导干部的分配问题提出了建议。
按照当时的说法,60岁以上的为老年,40岁以下的为青年,40到60之间的为中年。毛主席建议希望将来的领导干部构成能做到“老、中、青”结合,来保证我们国家领导班子的决策效率。

如今与毛主席一同走完革命道路的大多都是老年了,那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构成“老”,且目前也已经有一个副主席的人选王洪文,年仅38岁,于是他就成了“青”。
就现在看来,“老、中、青”结构中就差“中”了,在中央领导干部的结构里有了老一辈也有了新力量,还差一个中年的参与进来。那么,这个中年的该从哪里开始挑选呢?这时毛主席发话了。
毛主席说:
“这个‘中’,我的意见是从军队里选”
毛主席说完这话,大家便开始思考谁才最合适作为副主席的候选人。大家都面面相觑时,周总理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他知道毛主席这么说是已经想好了人选。

随后,周总理站起来发言道:
“同意主席的意见,建议李德生同志作为一位候选人。他也是军队的,年龄 57 岁。”
毛主席听后,脸上有了笑意,对着周总理点了点头说:“同意”。
此时,李德生就在现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意外。连忙站起来说自己能力不足,资历和水平也不够,还推荐了旁边的李先念。

而李先念当时已经64岁,不符合“中”的特征,李先念连忙拉了拉他,叫他不要再说。并告诉他主席已经表态了。
为何毛主席和周总理会对李德生如此“特殊照顾”,这就要从他的经历开始说起了。
毛主席为何认识李德生
李德生那时是一个开国少将,和朱总司令他们不同,能够和毛主席有很多接触。李德生和毛主席的关系完全是李德生认识主席,主席不认识他。
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毛主席的视野里,还是在1968年10月的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
大会开始时,周总理要对与会人员名单进行通报,在周总理念到李德生时,毛主席突然询问起哪个是李德生。

于是周总理向主席介绍了李德生是安徽省的负责人,还是十二军的军长。随后便向李德生示意让他起立。
李德生听到主席询问自己的名字,非常的激动,立刻站了起来向主席行了个军礼。他紧张的腿都在微微颤抖。
毛主席问了他:“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啊,李德生同志今年几岁了?”
李德生回到:“我是河南省新县人,今年53岁了。”
随后主席夸奖到:“安徽的事情办的挺不错的,那个地方的问题很复杂啊,但是你们做的挺好的。”
随后反问到:“你们是怎么搞得呀?”
李德生这是第一次和主席说上话,难免会有些紧张。长期在军队中的他面对主席的提问还有些不知所措,于是就像打报告一样回答了主席:
“报告主席!就是大造舆论!”
安静的会场里面只回荡着这几个字,场下的同志们都想听一听他精彩的讲述,谁知道李德生就这样回答完后,坚挺地站在那里。这样简单地回答,场下还传来的笑声。

然而毛主席却对这个回答特别满意,接过了李德生的话题向场下的干部们说道:
“是啊,就是要造舆论,我们共产党人闹革命,几十年来,就是靠造舆论。不然的话,怎么能拉起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搞这么多的队伍。不做群众工作,你没有群众,也就没有军队,没有党,没有无产阶级政权。”
从毛主席与李德生的对话就能看出,李德生这个名字是主席是早就有所耳闻的,而引起毛主席注意的应该是李德生在安徽的工作。
1967年7月29日,李德生乘专机来到了北京机场,而此时周总理已经等候多时。
随后周总理和李德生就来到了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会议。

经周总理介绍,在那段特殊时期下安徽省出现了武斗,而且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中央决定派你去执行军管任务,并且强调这是毛主席亲自允许的。
李德生接到任务后,立刻就向安徽赶去。在8月初李德生和部下就来到了安徽,并发现安徽的情况真如周总理所说,于是立刻展开了对当地情况改善的工作。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工作,安徽省紧张的形势逐渐变得缓和过来,社会秩序也变得稳定了。趁着局面稳定,李德生又开始抓起因为此次事件被破坏的经济,恢复了各个工厂的生产,让曾经停止的制造业又动了起来。

从1969年开始,安徽省的经济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而且每年都有增加。在李德生在安徽省整治期间,安徽省的事被《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转载转播。
而也是在这时,李德生这个名字就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所以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听到李德生的名字时突然有了印象,但是由于毛主席每日会听到很多的名字,所以才会向周总理问起李德生。
在周总理给毛主席说到是安徽省代表时,毛主席就已经想起了李德生就是去治理安徽的那个人,安徽省这件事毛主席非常重视,但李德生完成的非常出色。

在这次会上,毛主席亲自询问李德生后还对他的回答表示了肯定,这不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认识了李德生,还让李德生这个名字留在了毛主席的心中。
是李德生处理安徽问题的事让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个名字。
然而,李德生除了在治理安徽这个问题上表现出色。其实在解放前后他还有很多功绩,而这些功绩毛主席都没有看到。
鞠躬尽瘁李德生
1930年,未满14岁的李德生就参加了红军,从传令兵开始干起。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在年纪尚小的他心中就已经有着为党奉献一生的信念。
由于他总能够正确地辨别方向,灵活的腿脚。在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中多次立下功劳,在1933年8月后,李德生成为了交通队班长。

此后他尽职尽责,在1934年时,调任成为十二师三十五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后来又被调任至其他队伍同样任职指导员。
但此时的李德生喜欢拼搏在前线,对于做干部做领导他也不在意,于是他向组织申请后又回到交通队当了班长,同时还是党支部书记。
性格直爽的李德生自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就一直战斗在前线,大大咧咧的性格也让他在长征途中尝到了苦头。
当时由于张国焘左倾思想的影响,李德生对交通队进行总结时,对当前情况的总结被人大做文章。于是,组织就对李德生做出了错误的处理。革去了他的职位,甚至是开除了他的党籍。

而在没有党籍的情况下,李德生坚定的信念也没有被动摇。他经受住长征的考验,还跟随队伍三次过草地。一直到了长征的胜利,张国焘的错误被指出后,才恢复了李德生的清白。
时间到了抗日时期,此时的李德生在一二九师任职团长。在一二九师对日作战的几场硬战中,李德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他曾带领一个团预备队,绕路迂回到敌人的身后,配合主力团在没有损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歼灭日军两个中队
在一场大战中,为了等待主力部队的支援,接受了守护阵地的任务。而面对无数的敌军,他成功带领团部守住毫无掩体的阵地。

子弹打光了,阵地的防御工事早就被摧毁了。李德生带着剩余的战士用刺刀和敌人进行拼杀,双发厮杀到深夜,最后就剩下了李德生和几名战士,等到了主力部队的支援,完成了任务。
毛主席曾经在对马坊收复战时做出过评价,称这场战役是我军典型的歼灭战。而这场战役的最大功臣就是李德生。
李德生与手下七人装作是农民,进到马坊城内进行侦查。在与城内战友的配合下,摸清了敌人的布防情况。
在主力部队攻打马坊时,李德生抽调出80多人组成突击队,李德生带领这八十多人在城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内外合作,完全歼灭了敌人。

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的旅长。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伟大转折中,李德生所带领的十七旅也立下悍马功劳。
当时第六纵队总司令王近山受命对襄阳江汉一带进行突围,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压,王近山决定让部队从周围山体绕行,对各个部分进行分批打击,逐个击破后使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全部突围。
这个任务的艰巨程度让很多战士都唉声叹气,而李德生义无反顾地站起了,担起重任,他主动请缨,“让十七旅担任主攻”。
为了让其余部队和十七旅协同作战,王近山将第六纵队交由李德生统一指挥。

在李德生的带领下,队伍在7天后攻破沿途各个防守天险,在第七天下午我军在李德生的指挥下进攻襄阳城。
在第二天傍晚,襄阳城内破防,所有守军投降收编。敌方干部全部被活捉。
襄樊战役胜利后,还被中央高度关注,毛主席对这场战役电告第六纵队全军,称此次战役“胜利极大、甚好甚慰”。
而毛主席这时听说了在六纵中有一名优秀的战士指挥了战斗,但是当时的六纵里可谓是藏龙卧虎。悍勇骁将王近山、有勇有谋的杜义德等等,他们也在这场战斗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所以,毛主席也没能注意到李德生。

李德生从红军长征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而在解放战争后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的后期,也是李德生指挥的。
在上甘岭战役的后期,李德义带着队伍前往战场后。李德义立刻对目前战场形势进行了分析,在这场战役的最后时刻,李德义解决了这场战役后期最严峻的几个问题。
第一是这场战役中,弹药运输的问题。美军火力较猛,我方的弹药物资就很难送达前线的阵地。李德生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让运输弹药的战士们50米做为一段,挖出壕沟和地洞,在火力间隙给战斗队伍输送弹药,效果很显著。

第二个问题就是战场上战士们的伙食供应问题。战士们在寒冷气候下作战,伙食供应不能出现问题,李德生就让战场后方的团部不分昼夜的进行伙食供应,保住前线战士的体力支出。
第三个问题就是战场通信的问题,我军与美军作战激烈时,线路经常被炸断,如果造成部队联系出现缺口,对战场形势也会有影响。而在战斗中接线员去接线,对面的美军也会阻挠,要牺牲很多接线员才能保证联系畅通。
于是李德生下令,部队在打反击时,通信排就去壕沟里埋线。部队向前推进到哪里,通讯线就买到哪里。减少牺牲的同时,还能保持通信的畅通。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李德生在这场战争中最关键的指挥。在兵力布置和火力布置上,李德生使用了“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作战方式。

这种战斗部署,大大的减轻了我军的伤亡,还有效的发挥了我军重武器火力的作用,让敌军对我军的炮火打击打空,而我军的主要火力却全部作用在敌军身上。
李德生在前线的指挥,改变了我军在上甘岭战役后期不容乐观的情况,新颖的战略部署也为我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李德生的这些功绩都“埋没”在了集体通报中,但是他的这些功绩都会记载在他指挥部队的功劳册里。
但是自从毛主席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注意到李德生的名字后,他一生非凡的经历也被揭开。此后到改革开放时期,他也从开国少将变成了一位开国上将,曾经的野战军军长变成了中共中央副主席。
从军队走出来,到中央任职
自19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后,李德生在会上与毛主席对话后,李德生就给毛主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1969年4月,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李德生在会后就被选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而李德生认为如果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那就要留在北京工作了。
而现在他依然心系安徽的发展,于是就委托同样任命的老领导许世友和毛主席说一下不要让他当这个委员。而许世友却告诉他,他成为委员已经是毛主席定了下来而且中央也批准的,不会再变了。

而李德生的顾虑也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允许他在外省工作。于是他在安徽工作的同时,也心系着国家。
而在李德生回到安徽后不久,他就接到了周总理的电话,中央决定让他来京工作。
中央决定他除了参加政治局活动外,还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处的工作,同时还兼任安徽党政军职务。
在李德生来到北京工作后,毛主席对李德生的工作十分关心,对李德生在北京工作的安排都是亲力亲为。
在往后的时期里,李德生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做好了分管的各项工作。而在多次的工作处理中,他都出色的完成,这也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信任。

在1970年9月,李德生也成为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时间到了1973年,在中共十大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了主席和副主席的人选。
毛主席认为也提出了自己年纪已经大了,应该让给别人来做了。他可以成为“顾问”,对国家的事情依然关心,而且还要问责。
而在场的与会人员都不赞成毛主席的提议,主席的职位最终还是由毛主席来继任。
随后,主席又说:“谁来当副主席?”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周总理提出了李德生,而这个副主席的人选在毛主席的心中就只有李德生可以胜任。

听到李德生的名字后,毛主席点了点头,并表示:“同意”。
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自此,李德生成为了第一个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开国将军。
尾声
在战斗时,他冲在最前面;在战场上,他建言献策;解放后,他毅然为人民为国家工作在了第一线;而在表彰功勋前,他却再三推阻,站在了最后面。
李德生将军为党和国家奋斗了一辈子,淡泊名利,始终如一。他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精神值得人们世代歌颂。
参考文献:
《毛泽东为何、如何选中了李德生》.董保存
《李德生的三次“意外”任职》.水新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