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缅甸“华人”李光钿(diàn)的家里来了几位稀客。他们不是别人,正是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而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为李光钿老人敬献花圈。因为就在当天凌晨的时候,李光钿老人不幸离世。
李光钿老人,少时志愿参军救国,曾作为炮兵参与远征军入缅第二次作战。抗战结束后在腾冲打过短工,后来为了躲避战乱远走缅甸,没想到这一走就是75年。虽然远在缅甸,李光钿老人仍然心系祖国。很多人都以入缅甸籍有优惠为由劝李光钿放弃中国国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为了表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深,他多次嘱咐自己的子女:死后葬回中国!
为何李光钿老人至死都不愿放弃中国国籍?
李光钿
弃文从军
李光钿是云南省宣威市人,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父母只能把他过继给一户李姓人家做养子,并改了姓。虽然在李家做养子,他的养父养母都挺疼爱这个“小儿子”,不仅保证他吃饱穿暖,还出钱资助李光钿上学。
1940年,日本全面侵华已过去三年,虽然没有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但却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云南虽然是较为安全的大后方,但是也难逃日军的践踏。当时还在上学的李光钿坐不住了,他也想如同参加台儿庄战役的滇军前辈一样上阵杀鬼子。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日本人都要打到云南来了,为什么还读书?”
李光钿是他们班上第一个决定报名参军的学生,班上也有其他男同学被他的决心感染,决定也向他学习报名参军。见班上的同学这么爱国,老师没阻拦他们从军的打算,甚至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少年,有志气!”
由于担心家里人阻挠自己参军,李光钿思考再三还是决定不告诉他们,派同学帮自己传个话,自己先去征兵处报名参军,等赶跑了日本人再回家。李光钿本以为战争结束可以马上就回家,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八十多年。
滇军
参军入伍
经过严格的体检后,李光钿成功编入步兵部队,并和所有应征入伍的有志青年们一起前往宣威红桥铺佳威四官区兵营,并在这里接受了基础的新兵训练。
由于李光钿受过一定的教育,他的长官们思考再三决定把他分配进炮兵部队,送往曲靖接受相关训练。就在这里李光钿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军旅生活的艰辛。他多次和对军旅生涯感兴趣的儿孙们讲述训练的艰苦:“爷爷当时待的是炮兵部队,那里的训练可辛苦了。军队给我们聘请了美国教官,如果出现多次失误,教官们就会命令我们立刻做十个俯卧撑!”
虽然训练十分艰苦,但是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支撑着李光钿坚持训练。在进入炮兵部队三个月后,李光钿就通过了相关考核,加入中国远征军71军。李光钿所在的炮兵部队经过整编,列为83团第2营82炮兵排,由他担任任排长,参加随后的战斗之中。
1942年4月5日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十万中国远征军被日军打败,幸存的部队爬过野人山,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撤回中国。李光钿的部队也临危受命,带领手下在怒江布防,阻击妄图跨过怒江追杀的鬼子。由于怒江天险,穷追不舍的日军只能望洋兴叹。虽然日军暂时无法威胁到江边驻防的部队,但李光钿也没有放松警惕:“在和日军对峙的过程中,部队一刻不停地进行高强度训练……我们随时准备打过江,收复失地,为牺牲的兄弟报仇!”
远征军士兵
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入缅作战,因为准备不足外加没有当地人配合作战打得十分艰难。远征军最后以缅甸沦陷、败退回国而草草收场。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云南西部怒江以西,南到畹町,北达福贡,数百公里的狭长地带,约3万平方公里、数十万人口的国土,就这样被日军占领。云南由抗日的大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方,著名的滇西抗战也由此拉开序幕。”
虽然李光钿没有亲自参与第一次怒江战役,但是他也为不幸牺牲在缅甸的同胞们难过。一提到翻越野人山的悲壮之举,李光钿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二次战役
李光钿期望的反攻终于来到了。1944年1月,在英美盟军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从缅北发动反击,计划歼灭盘踞在缅甸的日军大部,一举解放缅甸全境。同年5月份,李光钿的部队按命令强渡怒江,发起对日军阴登山阵地的猛攻。阴登山是松山的主峰,而李光钿的首战就是惨烈的松山战役。
松山战役
日军占领松山已有足足两年,就在这期间日军在松山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1942年日军在远东战场吃了几个大败仗,为了巩固已有的防线,他们决定在重要节点松山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狡猾的日军用哄骗、强征的方式,征集了1670位民工来“帮忙”。
为了保守秘密,在防御工事完工后,凶残的日军把1670位征集来的民工隔离起来,以“打防疫针”为名,全部注射氰化物毒死。然后把尸体集中堆积,纵火焚烧并草草掩埋。战后有人在松山工事附近的大垭口发现了日军处理死亡劳工的“千人坑”。
日军在松山修筑的工事坚固异常,堡垒外围密布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的交通壕沟,交通壕连接了松山各阵地,宽敞到汽车可以轻松拖动火炮移动。狡猾的日军甚至给松山来了个改头换面,他们掏空了几乎整座松山, 构筑了如同蚁巢一样复杂的防御工事。为了保证隐蔽性,日军让松山防线外面保持原样,甚至即使花大力气掏空万年老树做火力点也不愿意用炸药包炸毁它。
日军阵地示意图
日军的措施起到了效果,在严密的掩护下,盟军多次高空侦查没有发现眼皮子低下紧张作业的日军。而日军前期的准备活动也起了效果:松山防线的防御的确是一流。很多日军高官都曾亲临松山防线视察,为了证明松山防线的易守难攻,日军特意命令部队用重炮轰击松山防御工事,用轰炸机携带重型炸弹轰炸松山防线。实验结果表明:日军轰炸机投掷的重型炸弹除了蹭掉松山防线的一小部分外壳外,没造成任何损伤。
松山的防御十分坚固,作为松山的主峰阴登山防线更是坚固,甚至还藏有大量暗堡。根据李光钿的回忆:“要打下松山,必须先打下阴登山。我们83团和82团,就是主攻部队。”1944年6月5日,李光钿所在的远征军第82团奉命进攻阴登山阵地。狡猾的日军并不急于开火,等远征军靠近时暗堡里的鬼子机枪手突然开枪,打了战士们一个措手不及。暴露在敌人火力点下的战士们损失惨重,等战役结束的时候,负责主攻的82团三营只有一个排幸存!
虽然远征军在东岸给予友军饱和式的炮火掩护,但是日军在坚固的防御下毫发无伤,82团发起的两次冲击都被日军击退。见日军阵地久攻不克,远征军士兵调集重火力支援。6月6日,82团携带三把火焰喷射器、两把巴祖卡火箭筒进攻。这些本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攻克日军堡垒的制胜法宝,然而在坚固的松山防线面前还是没造成多少损伤。远征军士兵付出惨重的伤亡,仍然没能拔除日军位于阴登山的据点。
日军地堡示意图
见日军据点久攻不克,李光钿的上司发布死命令:“必须一个钟头之内拿下阴登山山头,如果久攻不下连长以上统统砍头!”在求生意志的驱动下,战士们迸发出旺盛的斗志。只听战斗哨一响,端着轻重武器的远征军士兵高喊“冲啊!杀啊!”,往山头发起猛烈的进攻。
根据李光钿老人的回忆,阴登山战役打得实在是艰难:“日本人的阵地在上面,我们是从下面往上冲,他们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个不停。我们上去一个,滚下来一个,上去一个,又滚下来一个。(日军阵地)是个一人多高的坎子,硬是拿人的尸体填平。填平了,踏着尸体冲,才把它拿下来。拿下来一数,100多个人的连队,最后只剩8个人。”
远征军士兵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撬开了日军松山防线的一角。根据战后打扫战场的士兵描述,远征军士兵的鲜血几乎把阴登山染成了血红色,被鬼子打死的尸体随处可见。
不过幸运的是,李光钿老人是负责提供炮火支援的炮兵,伤亡率相较于直接冲击敌人阵地的步兵来说要小一些。
解放龙陵
在攻克了阴登山后,李光钿以及他的部队来不及修整,立刻投入到下一场严酷的战争之中。而他们的下一场战役,就是去解放被日军侵占足足有两年之久的龙陵。龙陵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中国与缅甸的重要交通节点,滇缅公路穿越而过。如果打下龙陵,赶走侵占缅甸的日军将会容易许多。
日军也十分重视对龙陵的防守,特别委派33军团56师师长松山佑三亲临龙陵指挥作战。由于两年的“经营”,龙陵也变成了一个如同松山一样的武装要塞。就在这里远征军碰到和松山一样难啃的骨头,他们花了三次同日军的拉锯争夺,才夺回了被日军蹂躏了足足两年的龙陵县城。
也就是龙陵一战让李光钿光荣负伤,根据他的说法:“就在炮兵部队轰炸龙陵县城时,鬼子也在对他们进行反炮击。”结果,一颗不长眼睛的炮弹落进李光钿的炮兵阵地,并把他炸成重伤。
就在医院养病的时候,李光钿得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日本无条件投降了!”但此时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到李光钿的身边:“是否要继续留在部队?”
思考再三,李光钿决定脱离部队。因为他实在是不想当兵打仗了,而日本鬼子已经战败了。由于李光钿没有返回家乡的路费,他只能在腾冲替人打短工谋生。
远走缅甸
抗战胜利以后,李光钿决定等攒好一笔路费再返回故乡,结果突如其来的变动改变了他的计划。1946年,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内战,进攻解放区。后来由于兵员紧张,腐败的国民党只能通过抓壮丁来凑够足够的兵员。
不愿看到手足相残,外加早已厌倦战争,李光钿决定远走缅甸,在那里碰碰运气。虽然李光钿在战场上打死了不少鬼子,但这并不能帮助他找工作,因为他除了打仗几乎没有养活自己的手段。为了养活自己李光钿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拉板车、帮缅甸人修路这些工作他都干过,他甚至还在缅甸华侨经营的玉石矿中干过矿工。
虽然日子过得十分贫苦,但仍有人给了他一丝希望。她就是后来李光钿的妻子杨增芬。杨增芬也是个云南人,她在1945年之后和逃难队伍一起来缅甸定居的。杨增芬出生一个大家族之中,十分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杨增芬的性格温和细腻,很好地与脾气火爆的李光钿形成互补,二人婚后的生活十分幸福,并育有一子三女。
魂归何处
虽然从1945年开始,李光钿一直在缅甸谋生,但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
为了永远铭记自己的身份,李光钿坚持在家说中文,即使在自己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也坚持要把孩子们送到华人学校读书,因为只有在那里,孩子们才能学中文。李光钿在缅甸过完了自己的后半生,即使这样他也终身未向缅甸官方申请缅甸国籍,他认为“我至今没有入缅甸籍,我是缅甸的‘客人’,永远都是中国人!”他的子孙不理解长辈为何这么执拗,纷纷劝说他改成缅甸国籍。
这是因为缅甸政府对不入籍的外国人持有歧视政策,不仅会限制人生自由、划定活动范围,而且会每年收取差不多2000多缅币的钱当做“客居税”。关键是缅甸政府也别有用心地挑拨缅甸平民与这些侨民的矛盾。在缅甸政府的蛊惑下,很多缅甸人都认为没有入缅甸籍的人都是外国间谍。就在李光钿带领家人搬进缅甸密支那居住的时候,附近的缅甸人就找过他麻烦:“如果你不限期加入缅甸国籍,我就带人把你家房子烧了!”
虽然李光钿因为不入缅甸籍而多次“惹麻烦”,但他就是坚持不改缅甸籍。如果他的后代们劝说,他就回答:“祖国这么好,我为什么要加入缅甸籍?”
当然,要想在缅甸立足,李光钿就必须隐藏自己入缅远征军的身份。这是因为入缅远征军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心,稳定了中国的大后方。但在缅甸人眼里他们就是英国殖民者的狗腿子(二战前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人十分讨厌远征军官兵,甚至在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时候,就出现过缅甸人袭击远征军士兵的情况。
当然狡猾的日本鬼子也利用了缅甸人、英国人、中国人三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用“赶跑美英殖民者”、“帮助缅甸民族独立”等口号拉拢缅甸人反英、反中,等占领缅甸全境后立刻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大肆奴役缅甸人民,征发他们修筑防御工事。就算这样缅甸人比起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还是更讨厌中国远征军士兵。
正因为这层关系,在缅甸独自居住的远征军老兵都会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很多甚至迫于压力主动选择加入缅甸国籍。李光钿在重压之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实在是让人佩服!
二十世纪90年代缅甸政局动荡,生活在密支那的李光钿一家更是艰难,他不仅要为养活一大家人忙里忙外,还要想办法应付频频找茬的武装分子,就算这样他也不变自己的信仰:“别人叫我加入缅甸(国籍),我不加入。我娃娃要我加入,我也不加入。为什么不加入?我是中国人!生是中国人,死还是中国人。在缅甸,我永远只当客人,祖国才是我的家。”
回国艰难
李光钿如此热爱自己的祖国,但由于种种问题他一直无法在中国安家。李光钿曾经三次回国探亲,第一次是1990年带全家回宣威探亲,结果这一次妻子突发胃穿孔去世。李光钿没法,只能火化了妻子的遗体带着骨灰回缅甸密支那安葬。也就是这个时候,李光钿养成了只吃素的习惯。
第二次是1997年,这一年李光钿受够了缅甸人无端的欺辱以及歧视,打算携全家申请重回中国,结果在国籍一关就犯了难。原来李光钿的子女们都是在缅甸出生的,外加他也远离家乡数年,两者结合起来就意味着李光钿不是中国人,而是旅缅的中国侨民。这样他们只能获得中国的暂住证,而不能永久获得中国国籍。而生活贫苦的李光钿一家更是无法作为技术移民移居中国。没办法,李光钿只能和自己的家人一起沮丧地回缅甸密支那。
李光钿其实只是个无法落叶归根的远征军老兵的缩影,就在二十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一位河南籍的远征军老兵邓鼎也像李光钿一样滞留在缅甸四十多年。据他的儿子邓恭标回忆:“父亲一收到河南老家的信就会哇哇大哭,怎么劝都没有用。”如果儿子不小心惹邓鼎生气了,那么他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会用河南口音很重的普通话骂道:“没有你们这些小杂种,我早就回河南去了!”
第三次是2009年,由于没有身份证李光钿只能作为缅甸华侨来华访问。也就是,李光钿差点被卡在腾冲边防无法入境。幸亏有好心的志愿者帮忙,他才成功再次回到中国。李光钿入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宣威给老父母扫墓,只见他抱住父母的墓碑,失声痛哭:“娘啊!儿子终于回来看你们了!”
也就是这一次回国,特事特办的宣威民警帮李光钿办理了入籍手续。阔比祖国八十多年的李光钿老人,终于在名义上拥有了中国人的身份。见拿到了摇首期盼的中国人身份,李光钿老泪纵横:“民警同志啊,你们是好人呐!”
李光钿的户口本
永远无法回家乡一直是李光钿的心病,为此他曾多次拉住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我老得很了,快要死了,我死也只想死在中国!”
不忘英雄
李光钿虽然一直因为国籍问题无法携全家返回祖国,但是他的祖国一直没有忘记他。
2005年8月15日,就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特地向所有滞缅远征军老兵赠送了纪念章。这枚珍贵的纪念章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
对于这份珍贵的荣耀,李光钿十分重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是最珍贵的宝贝,也是一生最高的荣誉!”为了保护好它,李光钿特意花大钱定做了一个展示柜,郑重地把奖章放进镜框装裱起来。如果有中国人拜访他的住宅,他就会自豪地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奖章。
2015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个庄严的节日,我国决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很多参与抗日战争的老兵都被邀请参加阅兵式。李光钿老人也在此列,但是他那时已经94岁高龄了,身子已经大不如前。为了安全考虑,他最后还是婉言拒绝了远赴北京参加70周年阅兵的邀请。
事后回忆这个决定,李光钿老人还是忍不住连连叹气:“真想回祖国看看,但永远没有机会了。”
李光钿老人虽然早已离去,但他在国家危难时勇敢站出来为国分忧的精神永远值得敬佩。而他和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同一天去世,也算是死得其所。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