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吉林的“养牛大王”,不得不提一名女性——潘淑红,从低学历妇女到带领数千村民脱贫,养牛她是真有一套。
就连拥有几十年饲养经验的牛倌,都不得不甘拜下风,可令人不解的是,大家用的都是同样的养牛方式,为何偏偏就她成功了呢?其中到底有何猫腻?
面对众人的疑惑,潘淑红直言:“哪有什么秘诀,一条流水线就够了!”
跟随她的步伐,让我们一起走进传奇女企业家的致富之路。
成功女企业的日常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大山深处春寒料峭,潘淑红的家就住在这里。
1971年出生的她,算是第一个从农村走出去做生意的女人,几乎刚念完初中,就毅然决然地来到镇上。
从卖冰棍到糖葫芦,基本什么苦都吃过了,几年下来,总算积攒了一笔钱,后来又利用这钱,开了一家饭馆。
经过十年的打拼,终于生意越做越大,小饭馆成了连锁店,一开就是三家,潘淑红把贫困的家庭带上了小康之路。
趁着这个好机会,她一举赚到300万,并和丈夫商量,打算到城里去做大买卖,多挣一些钱。
关闭饭馆拿上钱,他们出发了,可仅仅才过几个月,潘淑红就回到了家乡,做起了养牛的生意。
而且越做越好,场子越建越大,等村民反应过来,她已经成了一个“牛人”,当时有人想要仿照她的路线发展,却发现太难了,因为这里头可大有门道。
每天早上金黄的太阳刚撒到雪地上,潘淑红就收拾起床了,踩着嘎吱作响的冰雪,朝着最近的肉牛交易市场进发。
刚到门口人还没站稳,牛贩子一眼瞥到她就会立马停止动作,嘈杂的市场也会即刻安静下来,随后反应过来,大家开始争先恐后的挤到她面前。
“我家的牛今年养得倍好,跟我去看看?给你打折。”
几乎市场上的人都知道,只要潘淑红一句话的事情,那今年赚钱基本就稳了,不光是因为她要的量非常大,还有每次收购也绝不拖欠。
养殖户都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但她从来不玩虚的,不管价格是多少,品质绝对放在第一位。
这就触及到专业水平了,只一眼怎么可能辨别出一头活牛的价值呢?即使久战沙场的牛贩子,都有看走眼的时候。
但潘淑红不一样,她的“火眼金睛”已经练到炉火纯青,不止待宰杀的成年牛,就连小牛犊子,她都知道买下后后期会长成什么样。
小小技能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不过,别看她如今风光无限,无数人邀她去看牛,当初可是吃尽了苦头。
响应号召回家养牛
要知道以前的肉牛交易市场,基本都是男人的天下,他们把这当成战场,自信的侃侃而谈。
而潘淑红作为半道出家的人,在这就翻了大跟头,险些起不来,多年后回忆过去,她直言:“哪怕差点命悬一线,我都觉得这道坎是最难的。”
女人在交易市场里打交道,就是潘淑红创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时间回到2006年,那时她已经移居城里,打算在那边大展身手,可却收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育肥黄牛产业。
很多村民都相信在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干出一番成绩,纷纷加入其中,远在千里之外的潘淑红嗅到商机,也赶了回来。
她也觉得养牛有很大的前景,并且,这个行业是能持续发展壮大的,因为肉牛不管是在国内国外,都非常受欢迎。
可年迈的父母却不支持她这样做,一致认为外面的市场更广阔,无奈她只好赶紧解释:“我回来,是来圆梦的!”
儿时父母靠开荒养活他们兄弟姊妹八人,而为了减轻压力,家里也养过牛,让潘淑红记忆深刻的,就是在山坡上放牛的日子。
虽然现在那些都已成过去式,但还是让她十分怀念,如果能够回家乡创业,带领小伙伴一起脱贫致富,何乐而不为。
父母被说服,一切顺利很多,从建设养殖基地到购买各种设备,潘淑红大刀阔斧,和两个投资人共筹集300万,在老家开始了创业之路。
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只差买牛犊回来育肥了,自信满满的她来到了交易市场。
可刚踏入,潘淑红就被难住了,这里独特的交易方式让她亏损惨重。
不管是小牛还是肉牛,几乎都不上秤,斤数全凭眼力观察估测,假如一头牛有一千斤重,预估的体重要是少了一两百斤,那损失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并且,养殖场才建起来,她需要的量大,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潘淑红不敢贸然出手。
创业第一难
她只能天不亮就跑到市场,一边观察牛贩子的言行举止,一边慢慢学习,等学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尝试收购黄牛。
好几次,买完牛的潘淑红刚出交易市场就放声大哭,除了估算错误外,不少刺耳的声音也让她心情沉重。
市场里的牛贩子性格迥异,有好人就有坏人,她刚买了几头牛,就遇到一些无聊的人。
那些人嬉皮笑脸地与她谈价格,等只差给钱的时候,又临时反悔将牛拉走,嘴里还不忘讥讽道:“一个女人,瞎掺和什么玩意。”
瞬间围观的人哄堂大笑,大家都觉得,这个穿得板板正正,又戴着个精致口罩的小姑娘,不像是诚心来买牛的。
怀疑她在作秀,牛贩子见到她纷纷抬高价格,只值一万的牛卖到一万五,气得她一跺脚当场痛哭。
潘淑红知道,这些人是故意的,可对这个行业一知半解的她,只能无奈忍受。
后来有人看不下去了,直接站出来教她,从如何预估体重到分析牛犊情况,她学得十分艰辛。
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好的结果,第一年潘淑红陆陆续续买进了三百头牛,开始精心饲养。
就在她以为一年之内就能把本钱赚回来时,没想到却赔钱了,两个投资人看情况不对,赶紧撤资走人,偌大的养殖场只剩下潘淑红一人苦苦支撑。
那段时间她非常痛苦,不停反思自己的错误,在发现问题出在前期买牛不会看,后期养牛技术跟不上后,她决定留下来,把养殖场做大做强。
卖掉房子,停掉其他的生意,潘淑红在养殖场一待就是三年,她决心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把之前的亏损的都补回来。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天天与牛为伴的日子里,她逐渐掌握了养殖技术,一头牛是否值得饲养,是否会长肉,达到出栏标准,她通通计算的清清楚楚。
潘淑红说:“坚持做一件事,得用脑用心,你要用心了,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办好。”
而她也的确做到了,在发现牛喜欢挠痒痒后,她引进了自动的大毛刷,把牛赶到那边,让它们舒舒服服的享受按摩。
创业第二难
“快乐养牛”成了她的口号,当她再次走进交易市场,不再唯唯诺诺,只要自己看中的牛,一定会据理力争,让那些牛贩子刮目相看。
但与牛呆的时间久了,她也沾染上了牛的气息,不管走到哪,都能闻到一股若隐若现的牛粪味。
起初,潘淑红毫无察觉,而丈夫天天和她在一起,不知是顾及对方的情面,还是已经习惯了,也从来没有明说。
直到2008年,她获得吉林省“十大青年农民”的称号,独自去坐出租车时,才发现了不对劲。
当时刚上出租车,司机就不停瞟着她,许久之后才缓缓开口:“是不是有人喝醉了,吐你身上了?”
潘淑红脸唰的一下就红了,这时她才反应过来,自己身上有味,但这些在她看来都是小事,只有把牛养好,才是最重要的。
可还没等她从亏钱的冲击中缓和过来,另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2008年腊月二十那天,大雪纷飞,温度降到了零下三十度,潘淑红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左右。
当忙完一切,烧好煤炭后,她总算能够放心地上炕休息了,可睡到半夜,潘淑红的丈夫却突然闻到一股怪味。
熟睡的他冷不丁地惊醒过来,瞬间感到喉咙干涩,整个人被窒息包围,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自己煤烟中毒了。
丈夫吓得赶紧起来开窗,数次跌倒又起身,好不容易才完成这个动作,但当他转头呼唤妻子的时候,却一下就慌了。
潘淑红已经大小便失禁,陷入了昏迷,丈夫只能一边拨打报警电话,一边不停呼叫妻子。
声嘶力竭中,她缓缓睁眼,最后送入医院,整整抢救了四个小时,才从鬼门关里出来。
医生都说:“再晚个十分钟左右过来,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
创业第三难
经此一难,夫妻俩相拥而泣,而丈夫害怕再出事,开始立场坚定地反对潘淑红养牛。
“这事咱们不干了,哪怕我出去打工,也能养活这个家。”
在潘淑红没开养殖场前,丈夫的工作是金矿工程师,算得上高薪职业,多少人削尖脑袋往里面挤。
可为了支持妻子创业,他毅然决然的辞职,来到养殖场与妻子同甘共苦。
他相信妻子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但眼下遇到的劫难已经让他丧失了信心,她不想再看妻子犯险。
潘淑红感激丈夫的陪伴,奈何她不想半途而废,伫立在养殖场前,她郑重地拒绝:“不行,我一定要继续干下去,在哪跌倒,我就要在哪爬起来。”
曾经辛苦赚到的三百万已经所剩无几,如果这时候选择退出,潘淑红都瞧不起自己。
更何况农村向来风言风语很多,在她亏钱时,就已经有人暗戳戳地说她“败家娘们”,她要摆脱这个称号,让别人知道,她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夫妻俩第一次意见不统一,矛盾一触即发,思绪良久,潘淑红才缓缓开口:“我们离婚吧,要是以后遇到好的,你就结婚,要是遇不到,等我出人头地,我们再复婚。”
为了不耽误丈夫的发展,她作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可丈夫听到却突然一把抱住了她。
“瞎说什么,既然爱一个人,就要选择爱她一生一世,我怎么会在此刻放弃你呢。”
两个人紧紧相拥,离婚危机暂时解除,而丈夫也下定决心,陪伴妻子创业,携手共同度过每个难关。
都说苦尽甘来,历经各种磨难后,潘淑红的养殖场总算迎来了转机。
2009年,牛肉行情高幅度上涨,交易市场涌进无数人,争先恐后地购买小公牛,拉回家饲养,就等来年卖个好价钱。
见此情形,潘淑红自然不甘落后,也来到市场挑选。不过,这次她可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创业第四难
别人都在收购公牛时,潘淑红却反其道而行之——收购母牛,亲朋好友不解:“你是不亏钱不罢休吗?”
在大家的认知里,不管是育肥还是出肉率,公牛都是最佳选择,而市场上最多的,收购商最看重的,也是公牛,潘淑红买母牛,不是自讨苦吃吗?
可她却不觉得:“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公牛哪来的,不都是母牛生产的吗?”
只要以后牛肉继续涨价,那她一定能大赚一笔,更何况她买母牛是有要求的,她买的母牛,基本属于“一拖三”。
也就是一只正怀孕的母牛,还带着一只牛犊售卖的,花高出一倍的价格,就能买到三头牛,这样的选择不好吗?
并且,因为公牛十分受欢迎,身价跟着水涨船高,随之带来的,就是母牛行情低迷,潘淑红刚好趁机捡个便宜。
这一年,她购入了179头怀孕母牛,等来到了来年春天,母牛陆陆续续下崽,一下养殖场的牛就达到了五百多头。
潘淑红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最重要的,还真给她压对了,2010年,母牛市场回升,她一下就赚到了三百多万,可让她高兴坏了。
但她没有因此骄傲,反倒继续趁热打铁,把养牛技术分享给想要加入的养殖户,保证公司会统一收购这些牛,并且拉人一起投资,成立合作社,还建了新的饲料厂,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就在她沉浸在顺风顺水的喜悦中时,谁知,意外也毫无征兆地降临了。
2010年7月28日,吉林桦甸市遇到特大洪水,一下就冲垮了养殖场和饲料厂,牛、设备、饲料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潘淑红的心情沉到谷底,她前前后后清算了无数遍,才确定损失了三百万之多,刚刚赚到的钱还没捂热,突然就没了,谁都开心不起来。
而养殖场再次陷入危机,很多人都觉得,打击太大,潘淑红很有可能一蹶不振,纷纷选择退出合作。
这让亏损进一步扩大,犹豫片刻,潘淑红还是站了出来,她辞退工人,选择重头再来。
这一次潘淑红啥事都亲力亲为,从搬饲料到买牛,她不喊苦不喊累,任劳任怨。
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潘淑红还能成功吗?
创建完整流水线,年赚5个亿
在养殖场步入正轨后,潘淑红终于迎来了事业的巅峰,2012年,她咬咬牙,又开了一个牛肉屠宰加工厂。
以前她养的牛都运到人家那里,出钱让人切割,但现在,她都是自产自销,并且,因为一个举动,还让自家的牛在原来的基础上,能多赚2000元钱。
而靠的,就是别人都未曾在意的精细分割,她算过,一头牛的肉要是细分下来,可以分成四十七个部位。
加之每个部位的价格都不一样,有的肉单独卖要贵一些,有的要便宜一些,综合下来,依旧能够赚钱。
所以,潘淑红将重心放到了屠宰这块,可麻烦也随之而来。
与潘淑红合作的企业,往往都有独特的要求,这些人要么就是指定某个部位进行购买,要么就是要的量非常大,以至于每次都要宰杀很多头牛。
相应的剩余部位也会变多,如果无法及时将那些肉卖出去,那公司这边只能独自承受亏本的危险。
这样收支只能基本保持平衡,手下那么多的员工,潘淑红十分担心再出意外。
于是,她赶紧召集各部门领导开会,大家一致商讨出的结果就是:“我们也来研发牛肉半成品!”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能迎合年轻人喜欢方便快捷的心理,让牛肉市场进一步扩大。
从鲜切、试吃、包装,整整一年的时间,潘淑红都沉浸其中,她带着各部门,一点一点的给牛肉挑毛病,最终才达到了满意的程度。
半成品是好了,可要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家的牛肉是好牛肉呢?
看到电商在崛起,潘淑红嗅到了商机,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开辟了另一条销售道路。
从请人拍摄到自己做主播,她各条路径都打通,线上线下齐开花,还开了多家专属的门店,以及供货到各个火锅店。
只要想吃她家的牛肉,只需动个手指即可,而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她也逐步创建了独属于自己的流水线。
生产饲料、养牛、屠宰、售卖、送货等事无巨细,全都囊括其中,没有中间商,她大赚了一笔。
并且,事情到这还没完,在发现用当地泉水煮牛肉,味道更香后,她提高价格,将冰袋换成瓶装泉水,一下受到了更多好评。
包括当地的秸秆,以前都是用来焚烧,容易污染环境,但是当她带着各家各户一起养牛后,秸秆变得供不应求,而牛粪又能当肥料,重新回到地里。
整个流水线,形成了一个大循环,潘淑红带着全村人,实现了共同致富,2019年,公司加合作社的销售额突破了5亿元。
从小镇老板到农村企业家,她真正实现了那句“溪水绕屋前,黄牛满山坡”的豪言,潘淑红成功了,她身上不屈不挠的闪光点,成了我们最值得学习的点,希望在她的带领下,能有更多人脱贫致富。
母狼产子时无食物,老猎人送猪头救活狼崽,数年后狼群前来报恩
2005年,广东男孩与蛇同吃同住,将蛇当成亲人,蛇真的能养熟吗?
2007年,四川一91岁老太身体不适,去医院竟查出已经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