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第一次国宴
1959年9月30日晚上,人民大会堂里面坐满了人。这是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举办国宴,而宴会负责人郑连福竟然在宴会厅里指挥起了红绿灯,这奇怪之举引得众人一脸疑惑。更奇怪的是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上居然藏有50个人?这究竟怎么回事?
宴会上除去毛主席、周总理、宋庆龄等我国主要的领导人外,还有赫鲁晓夫、胡志明等外邦领导人,再加上各行各业的代表们,有足足80个国家,将近5000人汇聚于此。
而聚集的理由也很简单,第二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周年,人民大会堂里正在准备着庆祝这一时刻到来的国宴。
为了这一刻的到来,我们准备了太多。1958年10月,我国进行了人民大会堂的修建,在这之后,我们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最终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1959年9月建设完工。看着这座富丽堂皇,足以容纳下近万人的大堂,我们是骄傲的。
国宴上的菜品也是经过反反复复地讨论斟酌,最终由周总理亲自定下。不仅如此,为了让国宴顺利进行,接待过20多个国家,30多个国家领导人的郑连福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国宴负责人。
听到这个任命郑连福是既惊喜又担忧,惊喜的是自己有幸能主持这次的国宴,担忧的则是怎么样才能做好。
这既是人民大会堂的处女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国宴,究竟要怎样才能做好,别说郑连福没有经验,领导人们也没有经验。即便如此,郑连福还是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会给它做好。
郑连福在这几天里都没有能睡一个好觉,甚至在睡梦中都在安排布置着现场。终于,他费尽心思想出来的方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准。
1959年9月30日晚,人民大会堂里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这既是在拉近友邦各国间彼此的距离,同时也是将我国的大国风范展现给全世界,在这一刻,全世界都在盯着这场国宴。
郑连福虽然忙得满头大汗,但却丝毫不敢懈怠,而场中的工作人员们也都绷紧了弦,可好在,事情也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着。
大会堂外的情况也很正常,市委书记刘仁也在仔细维护着周边的治安,力图杜绝隐患的出现,可他心里也是十分紧张。
人民大会堂内贵宾一一登场完毕后,郑连福就连忙赶了下去,四面的红绿灯在这时也都突然亮了起来。
宴会负责人郑连福竟然在宴会厅里指挥起了红绿灯?
指挥红绿灯的郑连福
郑连福为了布置国宴可谓是绞尽脑汁,他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布置好人民大会堂的现场。
虽然人民大会堂可以容纳近万人,可考虑到行走空间,展会舞台,花草装饰和乐队候场位置等等,实际可用的面积其实并不是很多。一张大圆桌最多只能容纳10人,那么5000人规模的话则需要500张大圆桌,这要怎么样才能容纳得下呢?
郑连福为了保证不会出错,自己连夜赶到人民大会堂现场测量,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郑连福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撤掉其中的30桌,省出这30张大圆桌的空间,然后在前面的300桌上各增加一个座位。
可第一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却还有一堆问题等着郑连福。
国宴的进场顺序,上菜的菜品顺序,上菜的时间间隔,工作人员的布局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却是展现我国大国风范的细节,郑连福丝毫不敢大意,一个个仔细妥善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当郑连福安排完会场和细节之后,没想到,下一个问题才是真的让他头疼不已。
近5000人的会场,需要大量的厨师和服务人员,可人民大会堂的厨师和服务人员加起来也仅仅只有数百人,郑连福没有办法,只好在请示了领导之后将周围饭店的优秀厨师和服务员都调来会场。
国宴的服务人员自然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国家礼仪,可谁让远水救不了近火呢,郑连福只得让服务人员们从现在开始学习标准的礼仪规范。
这些人都是其他饭店的优秀厨师和服务人员,当他们得知自己要代表中国接待全世界的来宾后也是激动不已,学的速度可谓一日千里,就连毛主席听说后也是特意嘉奖了一番。
事情似乎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了,可不料郑连福刚刚稍微放松的心就又提了起来。
虽然大家学得很快,但千余人的工作人员又该怎么样调度呢?要知道,光是在这空无一人的会场上练习时,有的服务人员都会晕头转向,比如:上菜的顺序错了,上菜本该给11号桌,却上给了111号桌,上完菜本该从左侧退下却从右侧离开,菜端洒了,找不到位置在会场迷路了等等。到时候一旦在人头攒动的会场现场,难度肯定会加倍提升。
郑连福也没有更好的主意,毕竟他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迫不得已,郑连福只好带着服务人员们加班加点地练习,可就算是这样,也是成效甚微。可着急却是丝毫没用,因为昨晚加班太晚的缘故,今天的练习结果还比不上昨天。
郑连福心急如焚,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上得了国宴。
各位领导也都在宽慰郑连福,让服务人员都好好先休息一下,明天再拿出好的精神面貌来练习,无计可施的郑连福也就同意了。
回家的路上郑连福都在思索,究竟该怎么样才能让大家整齐划一呢?
就在这时,汽车的突然刹车将郑连福拉了回来,对啊,红绿灯不就是最好的指示物吗!想到这个,郑连福突然就兴奋了起来,下车后他连忙向司机道谢,可司机却一头雾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郑连福就派人在会场的四周都装上了红绿灯,保证服务人员们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看到,可服务人员们却一脸惊愕,不知道这是唱的哪一出。
郑连福笑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纷纷明白了,不由得对郑连福连声赞叹。这个办法很快就立竿见影,服务人员们看着红绿灯,动作也都统一了起来。郑连福笑得合不拢嘴,而为了万无一失,他甚至拿起了红绿灯遥控器,自己亲自指挥了起来。
在这个办法下,仅仅用了两天时间,服务人员们便如获新生,和刚开始的时候截然不同。郑连福在心里也默默地松了口气,会场的布置虽然历经波折,可最终却都安排好了。
距离国宴还有不到20个小时,可是,市委书记刘仁的一通电话急忙让郑连福过去,难道出什么大事了?
天花板上藏了50个黑衣人?
在9月30日中午,郑连福匆匆忙忙地来到了公安局,看到面前的人民大会堂总设计师沈勃和市委书记刘仁时,郑连福心中顿时升起了不祥的念头。
果不其然,两人的一番话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郑连福愣在了原地。
原来,公安部门的同志告诉他们,在进行人民大会堂安全排查后,他们发现宴会厅可能存有安全隐患。
人民大会堂总设计师沈勃无奈地告诉郑连福,当初设计人民大会堂时,房顶的部位本来是要用钢铁来建造的,可是新中国刚刚诞生,钢铁产量虽然不少,可奈何百废待兴,什么地方都需要用到钢铁。而为了尽快建成人民大会堂,在领导们的决定下,取消用钢来建造天花板,而是换成了木龙骨架。
木龙骨架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建造材料,但却十分怕火,而不巧的是在人民大会堂的上面,有无数盘根错节的电线,一旦电线起火,整个宴会厅都会烧起来!为了保证国家领导人和贵宾们的安全,这次国宴得换一个地方举行。
郑连福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自己和工作人员们的努力就要白费了吗,他们尽心尽力,翘首以盼的会场最后要换一个地方?
直到公安局的同志递来一杯茶时,郑连福才缓缓回过神来,可是能同时容纳近5000人的宴会厅哪里能有?而且贵宾们已经都在赶来的路上了,现在如果另行通知的话也来不及了!
众人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可现在进退两难,究竟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市委书记刘仁突然灵光一现,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在人民大会堂天花板的龙骨架上安排足够的人手,每人带上一件棉衣,负责保证电线的安全,一旦有什么突发状况,就可以用棉衣盖住电线,再让人切断电源。
众人一听觉得是个好主意,纷纷同意了这个计划。最后,市委书记刘仁派了50名工作人员身穿黑衣,蹲守在木龙骨架上。
在郑连福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这次国宴顺利地完成了,不仅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纷纷对郑连福等人表示了高度的赞扬,甚至连外邦和各界贵宾也对新生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刮目相看。
而在顺利完成后,精疲力尽的郑连福也瘫倒在床上,沉沉地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