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酒窝女神,早年悲痛丧女,晚年不幸三次患癌,今仍演剧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儿转那,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这是《九九艳阳天》的歌词,也是五十年代传唱度很高的一首歌,来自电影《柳堡的故事》里的插曲。

《柳堡的故事》剧照
当年帅气俊朗的男主角和甜美娇羞的女主角河边对唱的场景,让观影群众至今难以忘怀。
而剧中饰演“二妹子”的陶玉玲,也因此一炮而红,所到之处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之后更是获得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但她并没有骄傲自大,反而始终不忘初心,一直兢兢业业地投身于电影事业,奉献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
如果不出意外,她将会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可不幸还是突然降临在她身上。
她得了癌症,生命随时会被终止,就在大家以为她会停下脚步歇一歇时,没想到她却低调复出继续演戏。
2017年,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金凤凰奖的颁奖典礼上,满头银丝,军装笔挺,英姿飒爽的陶玉玲缓缓走上舞台。

彼时的她已是83岁的高龄,出演过多部电影电视剧,这次还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尽管她的腿脚已经不是很麻利,皱纹已爬满脸庞,背部也日渐弯曲,她还是在毅然决然地坚持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2017年的《感恩有缘》到2018年《大陈岛的誓言》,再到2022年《我的体育老师》均有她的身影,包括春晚她也参与其中。

可以说时至今日,获奖无数的她已经没有太多要追求的东西。但是回顾这漫长的一生,还是有很多遗憾的事情再也无法完成。
儿时的梦想
陶玉玲,1934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家庭条件一般。
所以从小开始,她就特别能吃苦,经常跟在父母身后做家务干农活。
不过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还是将她送进学堂念书,年幼的她聪明伶俐,学习刻苦,也深受老师们的喜爱。

而当时文艺气息蔓延在学子中间,陶玉玲自然也受到不少影响,梦想成为一名能歌善舞的文艺工作者。
在她十四岁这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眼前,文工团招生了!
这时她的家乡刚解放,文工团的演员们背着道具随着解放军一同来到镇江进行表演。
在看了《白毛女》和《血相仇》等几个话剧后,她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演员的台词以及肢体动作,都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这更加坚定了她加入文工团的决心,她多么渴望也能像文艺团的女孩们一样,穿上军装站上舞台。

可是当她向父母提起文艺团招生的事情时,得到的不是支持,却是无言的反对。
父母更希望她能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满腹学识的老师,回馈我们的祖国,所以她不得不暂时放弃加入文工团的计划,选择继续上学。
不过,她也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每天默默自学演员的神态,一点一点地模仿,也渐渐学得有模有样。
不久,华东军政大学过来招生,在家人热切期盼的目光中,她报了名并被成功录取,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
而当时这所学校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的课程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日常的专业课外,还不定期地举行一些文娱活动。

陶玉玲的才华得以施展,每次活动她都积极响应,不管是宣传还是跳舞,她也凭借以前的自学经验,逐渐崭露头角。
后来学校成立了文艺系,顺其自然她被分到了文艺系的戏剧队,成为一名学员。
每天日常就是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专业的戏剧表演,在唱歌跳舞等方面都得到了老师的指导。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伙食也不好,常常要席地而坐,共同分食少得可怜的一盆菜,但她内心却十分充足。

因为她终于踏出了梦想的第一步,并能够为了这个梦想而继续努力奋斗,所以她不敢松懈,在校期间,每堂课都认真听讲。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曾经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转眼也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女孩,她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被分到华东军艺干部训练班当辅导员。
她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可她在接到这个任务时还是犹豫了,毕竟她的年龄还小,看上去并不能服众。
加上当时的辅导员至少都在干部以上,她一个毕业生,怎么想也不够格辅导别的学生。
不过面对这些重重困难,她还是没有选择退缩,鼓足勇气后她担任起这个角色,并竭尽全力把自己这几年学到的知识倾囊相授。

她的一举一动都被学校看在眼里,领导十分器重她,在她已经磨炼得差不多的时候,又将她调到了华东军艺解放军艺术剧院。
学有所成后她终于可以去剧院了,即使目前只是在剧院里打打杂,但她相信自己指日可待,不久之后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磨炼演技
不过初来乍到,见识到剧院的景象后,她发现了一个问题,剧院的工作与她想象的不一样。
她如愿登上舞台,可她只是一个躲在幕布背后配效果的演员。
这个工作很多人都能做,有人觉得枯燥无聊,有人觉得身处那个位置屈才,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做。
陶玉玲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幕后,没过多久,她就在这里找到了不一样的乐趣,并对这个工作乐此不疲。
要知道她的现场表演经验不足,需要学习,幕布后的那个位置,刚好能够看到舞台上的师哥师姐表演。
这对她来说又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机会,她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看演出,为自己积累经验。
在她对这个工作已经得心应手后,剧院为了更好地培养她,让她任职文化教员,跟随山东的一个连队下乡体验生活。
她的舞台表演获得无数乡亲们的喜爱,她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得到战士们敬佩。
大家都喜欢看她讲文化课的样子,那样的自信,那样的铿锵有力,加上美妙的歌喉和行云流水的舞蹈动作,都让所有人对戏剧演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她也不放过每个学习的机会,白天只要有空就会跑到村民必经之路,观察他们的神态,模仿他们的语气,锻炼自己的演技。
到了晚上也不搞特殊,肩负起一个军人的职责,认认真真站岗放哨。
半年后,从连队回来,这张稚嫩的脸庞已经变得睿智明朗,一看就能扛起重要角色。
不久适合她的戏如约而至,这次的角色不再是无足轻重的小配角,而是《东海最前线》里正儿八经的女主杨慧英。
这是她第一次演大戏,也是她努力这么久换来的结果,每次舞台挥洒的汗水,都是她成功的最好见证。
一连演了好几场后,她的演技得到认可,随后就被调到北京,准备为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做汇报演出。

可是,这件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节目预审的时候,她受到了部队领导的批评。
领导的原话是:“不真实且过于英雄状。”听到这句话,陶玉玲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伤,眼泪唰唰唰地掉在地上。
当时的剧院负责人一直陪在她的身旁开导,并教她改进的方法,通过不断的克服,她才获得演出的资格。
最终这场演出在大家的努力之下,获得不错的反响,而陶玉玲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她,她在剧坛逐渐小有名气。
二妹子的爆火
不过,真正让她爆火,并被全国人民熟知的,还是不得不提那部《柳堡的故事》。

195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筹备这部电影,导演正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王苹。
在女主“二妹子”这个选角上,他一直飘忽不定,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这时,该剧的编剧想起了一个人,他在前线话剧团看到过陶玉玲的表演,觉得形象气质与女主十分铁盒,立即向王苹举荐了她。
虽然已经有好几名候选人,但王苹还是决定亲自去看看陶玉玲,于是便千里迢迢赶到南京。
但是恰逢陶玉玲不在剧团,跟随部队去到各个地方演出,王苹当时并未见到她。
在剧院足足等了一个星期后,她才姗姗来迟,因为名气带来的繁重演出,加上四处奔波,她的眼睛受到感染,不合时宜的高高肿起。
与王苹一同过来的主创看到她的第一眼,纷纷摇头,觉得没有期待中那么好,可王苹却微笑着点了点头。

王苹导演
不管是气质还是长相,王苹都觉得她非常符合,于是力排众议,让从未演过电影的陶玉玲来当女主角。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陶玉玲自然不会放过,可演电影的这个过程,却让她吃尽苦头。
不管是冬天跳进莲花池,还是割稻撑船等各种劳动技巧,每一次都必须演好,不然就会浪费一张宝贵的胶卷。

所以她只能不停地提前练习,一遍一遍寻找感觉,而导演给她的唯一忠告就是:“收着点。”
因为她以前是话剧演员,为了让台下观众能够感受到那种饱满的情绪,表情往往会夸张一些,这与电影有很大的出入。
陶玉玲又在这方面下苦工,放下学了好几年的戏剧身段,重新开始学习。
幸好,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全剧组的努力下,这部电影瞬间火遍大江南北,九九艳阳天的歌声也飘到了祖国大地。
陶玉玲用演技征服了人民,得到业界的一片好评,年仅23岁的她成了当时的“全民偶像”。

而“二妹子”刻在所有人的心中,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角色,多年后,她甜美笑容和两个浅浅酒窝,依旧让人记忆犹新。
爆火后她继续趁热打铁,1959年出演了电影《英雄岛》,同年又拍摄了《江山多娇》以及《熊岛》。
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她也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大明星,爱慕她的人多到数不过来。
甜蜜恋情
特别是剧组中的演员,一些年轻长相帅气的也对她一见倾心,但都被她一一拒绝了。
她相信内心的感觉,只要缘分到了,喜欢的人自会出现,所以她没有浮躁,或者在外界的催促中迷失自我,反而静下心来研究演戏。
1959年,她出席了全国积极青年分子大会,参加了国庆的十周年宴会,并在宴会上,第一次遇到周总理。
周总理记得她,当时对她说的话是:“你还年轻,受到观众的赞扬,不要骄傲,要好好学习。”
陶玉玲铭记于心,此后一直谨记这句话,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

1963年,沉淀了一段时间后,她与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排练了《霓虹灯下的哨兵》。
毛主席和周总理先后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话剧演出取得成功。
后来周总理指示,要将《霓虹灯下的哨兵》进行部分剧情调整搬上银幕,在演员和台词没有更改的情况下,也在1964年拍成了电影。
电影获得大众喜爱,而陶玉玲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的对象名叫黄国林,是前线话剧团的秘书。

介绍两人认识的,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当时介绍时导演还有些忐忑。
虽然黄国林年轻帅气,一表人才,但他与陶玉玲的地位天差地别,大家都不看好。
可陶玉玲并不嫌弃,她最看重的,是黄国林的勤劳能干,不管组织给他下发什么任务,他都能很好地完成。
没多久,两人共结连理,喜结良缘,成为剧团里人人羡慕的神仙夫妻。
但是,幸福并未持续很久,因为《柳堡的故事》陶玉玲和丈夫在动荡的年代受到牵连,离开了话剧团去到农场劳动。
此后两人生下三个女儿,不过因为生活的奔波,大女儿不幸染病,最后不治身亡,这也成为陶玉玲内心的一道伤疤。

丧女的悲痛给了她沉重一击,说不难过是假的,可她还是压下这种心痛,在丈夫的鼓励下,重新面对生活。
这件事情结束后,她也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继续工作,即使已经错过演员最好的年华,她也没有放弃这份职业。

1975年,她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汇报了自己的生活情况,后来周总理的秘书打来电话,周总理约她在中南海那边见面。
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在车上的周总理与她匆匆一瞥竟成了最后一面,这也成为她心中一件憾事。
后来陶玉玲继续投身于电影事业,从1979年开始,几乎每年参演一部电影。
从《二泉映月》、《归宿》、《如意》到《明姑娘》、《夏明翰》、《远离战争的年代》,再到《共和国往事》、《爱情钥匙》、《老人与故事》,每个角色都在她的演绎下活灵活现。

就在她越来越好时,不幸却再次降临。
三次艰苦抗癌
1993年,60岁的陶玉玲在拍摄《趟过男人河的女人》时,因为口腔里长了一个大包,不得不去到医院进行检查。
结果口腔上颚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必须进行手术,没办法,她只能暂时停下工作。
因为这种病手术可能造成毁容,作为演员的她一度难以接受,整天失魂落魄的躲在家中,黄国林看到十分担心,天天守候着她,就怕她做傻事。
最终在丈夫的劝说和安慰中,陶玉玲接受了手术,医生竭尽全力,切除上颚癌变部位,才保住她的容貌。

可即使这样,术后的病痛依旧折磨着她,她不能张口说话,也不能吃饭,只能依靠流食和营养液维持生命。
身体渐渐康复后,她又找来小黑板,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大家看到她这样坚强,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但癌症还是没有放过她,在她重返岗位没多久,2011年,癌症再次来势汹汹。
这一年她的肺部出现一个阴影,去到医院检查,结果患上了肺癌。
不过因为她自第一次发现癌症后,每年都有做体检的习惯,这次癌症发现较早,癌细胞还没有扩散。
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这次癌症并未对她造成太大的伤害,她再次抗癌成功,重新投入演戏。

可很不幸,刚治好肺癌没多久,同年她发现左侧鼻子上长了一颗痣,去做检查,又被查出基底细胞癌。
这些年的抗癌经验,已经让她变得处变不惊,安排好一切后,继续做手术,又从鬼门关里走了出来。
从那时开始,药罐陪着她在剧组度过多少风风雨雨,丈夫也在她身旁不断鼓励。
2011年,她参演了三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前后与张国强、陶虹、吴军等人合作。
2012年,又拍摄了《飞越老人院》、《平壤之约》、《三个未婚妈妈》,虽然都是小角色,但她的表演依旧可圈可点。
可就在她积极抗癌的时候,她的丈夫黄国林也不幸患上结肠癌,最终在2017年的时候去世,享年86岁。

而生活虽然给了她太多的困难,但都被她用坚韧的身躯对抗成功,在丈夫去世后几年,她还在努力的活着。
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粉丝,也为了最喜欢的事业。
她的事迹感人至深,她的意志坚定不移,在她身上,我们看到军人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演艺圈乃至所有后辈,都树立了榜样。

2022年,在春晚的舞台上,大家再次看到了她的身影,虽然那两个酒窝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逐渐消平,但她的眼睛依旧闪耀着光芒。
我们希望她好好保重身体,为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演绎,也希望她能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37年,相伴毛主席将近10年的贺子珍,为何“执意”要离开主席
《亮剑》政委赵刚原型:杜义德,邓小平批准他携机枪为父报仇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两个警卫营造反,目标是袭击毛主席
参考资料:
南方都市报:电影演员陶玉玲:昔日甜美“二妹子”,如今飒爽“太奶奶”
光明网:陶玉玲:“军民鱼水情”铸就经典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