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帝国为何无力再征服?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公元13世纪,突然从蒙古草原扩展到欧亚各地的蒙古帝国深刻地改变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在成吉思汗铁木真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之后,在差不多短短50年之内,蒙古帝国就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越过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巨型帝国。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蒙古三次西征几乎都是所向披靡,在欧亚灭国无数,甚至几乎灭亡了伊斯兰文明,但在三次西征结束之后,蒙古却再也无力在西亚和东欧发起大型攻势,那么为什么蒙古人在这些地区之前的武力优势突然就不存在了呢?
公元1259年,历史分水岭
其实导致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在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突然毙命。而在此之后,其实统一的蒙古帝国就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其实相对来说,无论是东方的元朝,还是西方的几个汗国,其军事实力和之前的统一蒙古帝国相比,都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

分裂前最后的蒙古帝国
当然蒙古帝国分裂的直接原因就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蒙古大汗宝座的争夺。但其实如果从宏观角度看,这只是导致蒙古帝国分裂的众多因素之一。因为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进行汗位争夺战的同时,伊儿汗国和金帐汗国在西方也打成了一锅粥。而这些蒙古内战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是蒙古帝国在急速扩展之后,自己的文化与经济力量无力长期维持不同地域的统一,所以各地的统治者虽然都是蒙古人,甚至都是出身于铁木真的家族,但在对各地进行统治的过程中都迅速被当地文化同化,他们之间的差异迅速扩大,最后相互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所以一有分裂的契机就不可收拾,最终走上了分裂的不归路,这方面的内容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写过很多,在此先不赘述了。

元朝与三大汗国形势(窝阔台汗国灭亡后形势)
而在蒙古帝国分裂之后,其实元朝与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与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之间也都还爆发过长时间的战争。特别是元朝和窝阔台汗国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了30多年,直到忽必烈孙子那辈才最终联合察合台汗国击败并灭亡了窝阔台汗国。所以其实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元朝和几个汗国的国力有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了彼此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在其它方向的扩张无力也很正常了。而且在蒙古帝国灭亡之后,包括元朝和其它几个汗国可以说都只是继承了其四分之一甚至更小的疆域,国力和统一蒙古帝国相比也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相应地其对外扩张实力不足也并不奇怪了。
元朝的扩张成果
但没有太多扩张成果却不意味着没有尝试过,其实后来无论是元朝还是其它几个汗国,也都曾经多次出动大军希望征服更多土地。只是在这些武力征服行动中,除了元朝在转化为中原王朝之后灭亡了南宋之外,其它的企图基本都全部宣告失败了。
所以其实元朝灭亡南宋确实是一个特例。南宋也基本是蒙古帝国解体之后,世界上唯一一个被继承蒙古帝国版图的政权灭亡的主要政权了。而且南宋地处水系发达的南方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实是已经超越了蒙古人武力征服的极限区域的。因为之前虽然蒙古帝国版图曾经大的变态,但所征服的区域基本都是草原和沙漠的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农耕地区都不多,真正处于温带南部,气候湿润的地区几乎没有。所以从这个视角看,最近这些年网上流行的南宋“抵抗50年”说明南宋军事实力也很强其实完全是一个误会,因为本身南宋所处的地理环境就是蒙古骑兵很难有所作为的环境,其实正是因为南宋的军事力量过于孱弱,才使它成为了唯一被蒙古骑兵征服的湿润温带区域,以及唯一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被蒙古骑兵灭亡的主要王朝。

公元1285年元越战争形势
那么说完了南宋的这个特例,我们再来看看同一时期元朝和其它几个汗国对外用兵的结果。首先还是说元朝,在灭亡南宋的同一时期,其实忽必烈在别处也没有消停,除了与另外两个中亚蒙古汗国长期作战外,还忙里偷闲先后在公元1274年和1281年两次跨海东征日本,在公元1285年和1287年两次用兵越南,在公元1277、1283和1287年三次南征缅甸,还在公元1293年跨越南海试图征服爪哇,也就是今天的印尼。但在这些征服行动中,三次跨海征服行动,也就是两征日本和一征爪哇全都彻底失败,两征越南除了最后迫使越南陈朝称臣之外,对越南没能实现实际控制,等于也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对缅甸的三次战争实现了一定的实际控制权,但也是以缅甸蒲甘王朝成为元朝附属国的形式实现的,并没有完全将其纳入中国版图。但相对来说,元朝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还是取得了一定战果的,而其它几个汗国则就乏善可陈了。
三大汗国在蒙古帝国解体后的征服企图
首先来说其它三个汗国里存在时间最短的伊儿汗国。伊儿汗国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灭亡了阿拉伯帝国之后建立的国家,所以它虽然是在伊斯兰教的核心区域建立的,但在早期却是强烈反对伊斯兰教,甚至以完全灭亡伊斯兰教为己任的。因此在它存在期间,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当时仅存的伊斯兰王朝埃及马穆路克王朝用兵。从蒙古帝国解体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开始,伊儿汗国曾经在50多年时间里至少5次大规模入侵亚非交界地区,试图征服马穆路克,其中公元1281年和1299年发动的两次入侵出兵规模分别都达到了8万人和10万人,但这两次入侵分别在今天叙利亚境内的霍姆斯和大马士革被击退。公元14世纪,伊儿汗国的统治者也皈依了伊斯兰教,最终在公元1323年与马穆路克签署了和约,这也宣告了伊儿汗国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的所有扩张举动宣告失败。

公元1300年伊儿汗国入侵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区形势
而地处中亚的察合台汗国建立之后除了在早期和元朝一起灭亡了窝阔台汗国之外,后期则把主要征服目标放在了位于印度次大陆的德里苏丹国。在公元1293年到1327年之间,察合台汗国与德里苏丹国之间的战争几乎就没停过,其中至少有四次大规模的入侵。在公元1303年八月察合台汗国甚至曾经一度占领了德里,也就是今天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但德里苏丹国的军队凭借城中的西里要塞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蒙军始终没能将其攻破,最终在大肆劫掠之后撤退。而到公元1327年之后,察合台汗国因为国内伊斯兰教与蒙古传统信仰及佛教之间的矛盾,不断爆发内战,也无力再对德里苏丹国用兵,两国之间的战争也告一段落。虽然两百多年以后,与察合台汗国有一定关联的巴布尔最终成功征服了印度,建立了印度莫卧儿(蒙古)王朝,但这些完全伊斯兰化的征服者其实已经和蒙古征服没有什么关联了。

描绘德里苏丹国与察合台汗国战争的古画
而位于东欧的金帐汗国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其实也曾经多次对欧洲发动过进攻。比如在公元1285年、1287年和1291年,金帐汗国第七任大汗兀剌不花曾先后入侵过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和塞尔维亚,但除了一度迫使保加利亚沙皇乔治一世和塞尔维亚国王米卢丁对其称臣之外,其它几次对欧洲的入侵行动都遭遇了惨败。这与之前欧洲面对蒙古军队几乎无力抵抗形成了明显反差,而欧洲人认为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就是反映了蒙古帝国作为整体入侵时和金帐汗国单独入侵时的实力反差,另外匈牙利君主贝拉四世等人在之前蒙古西征之后进行的军事改革也被认为卓有成效,对后来击败金帐汗国起到了重大作用。到公元14世纪之后,金帐汗国对欧洲的军事威胁进一步弱化,除了曾两次入侵东罗马的色雷斯地区,并最终迫使东罗马与其通过和亲结成同盟之外,它对欧洲基本上就没有再造成了什么威胁了,相反从公元14世纪中叶开始,格鲁吉亚、立陶宛和意大利境内一些国家的军队还多次反攻,侵入金帐汗国境内,公元1347年金帐汗国甚至被向意大利军队求和,允许意大利人在其周边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的卡法城建立了殖民地。

描绘公元1285年金帐汗国与匈牙利战争的古画
所以总体来说,蒙古帝国解体之后,无论是元朝还是各个汗国的实力和统一时的蒙古帝国相比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他们相互之间的战争几乎也持续不断,对其各自的国力损耗很大,所以他们后来虽然也多次发动征服战争,但胜少负多也是正常情况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原创不易,欢迎打赏鼓励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