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中国的“意大利国耻”:三门湾事件始末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今天许多朋友提起意大利这个国家,总是会将其近代历史作喜剧化描绘,比如网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的笑话。确实意大利这个国家在近代史上乏善可陈,而且在二战中的存在感也确实很低。不过在公元1890年代到一战结束之后,意大利确实也跻身了欧洲列强的行列,也曾尝试过将触手伸向世界各地,与其它列强抢夺殖民地。比如在公元1899年,意大利也曾经打起了中国的主意,对中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强占位于中国浙江省的三门湾,但最后这个野望却遭到了惨败,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三门湾事件的背景
意大利曾是罗马帝国的发源地,后来又成为中世纪主导欧洲秩序的天主教会所在地,在欧洲及至世界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但也正是因为其地位过于重要,使得意大利成为了宗教势力统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因此错过了摆脱神权统治,建立民族国家,进而开拓海外殖民地的黄金时期。意大利直到公元1871年才最终击败了教皇国军队,占领了罗马城,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统一前的意大利
而统一之后的意大利也很快象欧洲其它国家一样,走上了对外开拓殖民地,通过掠夺殖民地资源来促进本土工业化进程的道路。但当时英法西葡等老牌欧洲殖民者早已在世界各地经营了几百年,而与意大利几乎同期实现了统一的德国实力也明显强于意大利,在公元1884年通过柏林会议,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抢到了大量殖民地,所以当时世界上留给意大利去殖民的空间确实已经很少。

被埃塞俄比亚军队俘虏的意大利战俘
因为要想通过较低的成本建立起殖民统治,两个先决条件是必须要满足。一是这块土地比较落后,二是这里还没被其它列强占领。但这两个条件可以说是悖论,能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地区寥寥无几。不过意大利放眼全球,还真找到了一个地方,东非地区的埃塞俄比亚。从公元1894年开始,意大利入侵当时非洲唯一的独立王国埃塞俄比亚。开始时战争进行得还比较顺利,意大利军队连续八次击败埃塞军队。但在公元1896年3月1日,1.7万意大利军队在当地向导的诱骗下被引入12万埃塞军队设下的包围圈,最终几乎被全歼,7000人被打死,3500人被俘。而这次惨败导致意大利征服埃塞俄比亚的企图宣告破产,虽然最终意大利得到了埃塞北部厄立特里亚的控制权,但身为一个欧洲国家却被非洲国家所击败,使意大利成为了当时的国际笑柄,因此意大利在之后的几年,一直迫切地想寻找一个机会,在国际社会找回自己的“面子”。
意大利如何看上了三门湾
所以意大利当时急于找回面子,而他们把找面子的目标投向了当时同样比较落后,但却没有完全成为列强殖民地的中国。而他们想在中国身上占便宜,除了想在国际社会找回面子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一是当时意大利生产的丝绸产品在欧洲很流行,是意大利外贸的一项主要赢利产品。而制作丝绸产品的生丝有许多是从中国进口,所以意大利希望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为自己牟取更大利益。
此外,当时中国刚刚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列强再次看到了清政府的虚弱,因此掀起了新一轮瓜分中国的高潮。公元1897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公元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俄罗斯强租旅顺大连。而清政府在这些事件中几乎完全无力抵抗,让列强轻易得手。所以意大利也在其中看到了机会,认为自己也应该借机在中国控制一处海湾,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

曾来华执行意大利政府强租三门湾任务的意大利海军驱逐舰马可·波罗号
所以意大利开始着手在中国寻找适合的港湾。当时意大利派出了军舰“马可·波罗”号来到中国沿海,名义上是护送意大利新任驻华公使雷纳托·德马蒂诺来华赴任,但实际上这艘军舰的目的却是对意大利想要的几个港湾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先在地图上排除了可能与其它列强势力范围发生冲突的地点,最终确定了浙江和福建沿海地区的几个港湾。之后,马可·波罗号载着德马蒂诺和意军将领因科罗纳托先后造访了位于浙江省境内的象山港和三门湾以及位于福建省境内的三沙湾。之后,因科罗纳托向意大利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在其中他认为三沙湾是最合适的地点,而三门湾则需要进行大量投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但不知为何,意大利政府最终还是选中了三门湾。公元1899年2月,意大利政府向清朝总理衙门递交照会,要求租借三门湾及其周边领土,理由是要将其用作意大利皇家海军的加油补给基地,并要求获得在三门湾和鄱阳湖之间修建铁路的权力。但出乎意大利预料的是,此照会递交之后,遭到了清政府的断然拒绝,总理衙门甚至没有拆封就将其直接退还。而意大利驻华公使德马蒂诺在向意大利国内报告此事时,将其添油加醋地形容成了中国对意大利的污辱,而这种情绪又戳中了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失败之后的敏感神经。3月8日,意大利外交部致电德马蒂诺,要求他再次向清政府递交照会,而此次的照会则是最后通牒,即如果清政府不同意,则意大利就将动用当时已经游弋在三门湾附近的马可·波罗号和埃尔巴号军舰强行攻占三门湾。

三门湾的大致方位
但在此后,意大利政府又很快改变了主意。意大利当时实力确实不强,因此在筹划强租三门湾的过程中,就曾多次向英国政府进行了通报,希望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而当时英国政府却始终对此事不置可否。一方面,当时沙俄获得了参与修建京汉铁路的权力,这让英国非常不安,害怕沙俄会将其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使沙俄在瓜分中国的竞争中占据上风。而意大利则对英国毫无威胁,同时其强租三门湾的举动符合英国对抗沙俄的门户开放政策,因此英国乐见其成。但另一方面,在前文提到的英俄德等国强占中国领土事件之后,中国民间反对列强的民意已接近沸腾,因此英国虽然不反对意大利强租三门湾,但却给意大利划下了不得动武的红线,以防止意大利动武进一步激发中国民间对列强的怒火,影响其对中国的整体布局。
所以当意大利政府向英国驻罗马使馆通报已向中国发出了最后通牒之后,立即遭到了英国使馆的强烈反对。意大利外长卡内瓦罗感到强行动武后果严重,立即再次致电德马蒂诺,要求搁置最后通牒。但意大利使馆在译解第二封电报时却出现延误,使德马蒂诺认为之前的电报已经是最终决定,因此立即向清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而清政府仍然严辞拒绝了意大利人的无理要求,而且很快英国路透社也得到消息,当作特大新闻向全世界播发,之后立即引发全球舆论大哗。意大利政府则立马吓麻爪了,在12日宣布召回德马蒂诺,并向全世界声明无意攻占三门湾。
三门湾事件的后续
而当时国际舆论对意大利强租三门湾反应如此强烈,除了意大利本身国力有限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中国国内针对列强的强烈怒火与相关运动已经使他们感到了一些不安。当时英国媒体对意大利行动的反对尤其激烈,其理由就是他们认为当时中国民间对白人已经有了强烈的不信任和愤恨,而此事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民间“排外情绪的爆发”。他们指责意大利在进行此事之前甚至连外交官或传教士被杀的理由都没找,因此被拒绝后连报复的借口都没有。

列强在中国划定的势力范围,绿粉橙黄黑分别代表俄日英法德
因此,此事后来被担任过意大利首相的吉奥瓦尼·吉奥利蒂称为“浪费了数百万里拉的国耻”。但此事却并未就此结束。当年5月,意大利又派出5艘军舰进驻上海,继续向中国提出租借领土要求。同时,在此前后,比利时向清政府提出在汉口建立定居点,日本要求在厦门设立租界,英国则完成了对新界的接收,英国和沙俄还就划分中国势力范围达成一致,相互约定长江流域和长城以北互为各自势力范围。
而这一系列举动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民间的怒火,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而义和团又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意大利又加入八国联军之中,最终通过辛丑条约在天津获得了租界。而直到二战意大利战败之后,天津意租界才由中国正式收回,可以说三门湾事件引发的余波到此时才告一段落。(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