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清朝的疆土如此广阔,为什么都没有统一朝鲜半岛?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元朝和清朝的疆土如此广阔,为什么都没有统一朝鲜半岛?其实这个问题有点绝对,清朝时中原与朝鲜的关系基本上是从唐朝以来的宗藩关系,但元朝时其实在名义上已经将朝鲜半岛完全纳入了版图,当然实际情况还不太一样,至于这两个时期中原于朝鲜半岛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就请看下文详解吧。
历史传承的原因
我们要回答这个疑问,首先就要明确一个基本认识,也就是即使在战争频发的古代,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政权要进行战争也都是有明确目的的,而且其中多数情况其实归根结底都可以说是为了经济和人口。比如农耕民族扩张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取得对某地的土地和人民的控制权,从而通过赋税增加财政收入,同时能够养活更多人口,以增加国力。而游牧民族的扩张则很多时候更加直接,为了抢夺财富和人口,或者也是为了占据农耕区,通过赋税和人口增加财富和自己的实力。所以单纯为了寻找君临四海的感觉或者为了君主个人的私欲,没有经济利益掺杂其中的扩张在历史上其实是非常少见的。

(汉四郡乐浪、玄菟、真番、临屯的大致方位)
所以在早期中原王朝对于同样属于农耕区的朝鲜半岛也是发生过兴趣的,比如汉朝在今天朝鲜半岛北部设立过汉四郡,隋唐时期则对发源于中国东北,后来领土扩展到朝鲜半岛的高句丽持续用兵,最终在唐高宗时期将其彻底灭亡。不过在灭亡高句丽之后,唐朝也只是占据了曾被高句丽占据的朝鲜半岛北部,半岛南部则成为了灭高句丽时的盟友新罗国的领地。但朝鲜半岛对于唐朝来说毕竟只是边陲之地,所以唐朝对于当地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是远远比不了新罗的,而且在灭亡新罗之后不久,西线的吐蕃和阿拉伯其实很快成为了唐朝的主要对手。因此之前征讨高句丽的一些名将,如刘仁轨和薛仁贵等很快都被调往西线。
而新罗则在此前后开始支持高句丽余部反唐,并很快与唐朝爆发了直接冲突。虽然新罗和唐朝总体实力相差悬殊,但强龙难压地头蛇,最终经过数年大战之后,双方还是基本达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结局,即唐朝认可新罗占据朝鲜半岛北部大同江以南区域,但新罗继续向唐朝称臣,同时认可自己的疆域完全局限在朝鲜半岛,对朝鲜半岛之外的地区不再有任何非份之想。而在此之后,历代中原王朝和朝鲜半岛之间基本都维持了这种关系。

(唐与新罗也曾大战数年)
双方都愿意维持这种关系是因为,首先朝鲜半岛各个王朝深知自己的实力和中原任何一个王朝相比都有几何级数的差别,所以如果自己在任何情况下主动挑衅,最终除了灭国不可能有任何其它结果。但中原王朝却也认识到,虽然灭亡朝鲜半岛的王朝没有问题,但在灭亡之后的统治却麻烦很大。因为经过新罗和后续几个朝鲜半岛王朝的经营,在朝鲜半岛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民族认同的朝鲜民族,它虽然汉化程度很高,但其独特性也很明显,所以对外族统治很难认可。而这种不认可就会给征服之后的统治造成很大麻烦,维持治安需要长期派驻大量军队,这就会抵消因此占领该地而获得的赋税收益,其人口也很难为己所用,所以是得不偿失。所以还不如就维持原有的关系,使朝鲜半岛成为中原防范日本的屏障。所以这种体制对双方都是最有利的。
元朝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但我们刚才说到,元朝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大杀四方的蒙古帝国,所以虽然元朝从建立起的定位就是中原王朝,但其扩张性相对于其它中原王朝还是要强一些的,而这一点在元朝时朝鲜半岛的状态上其实也有体现。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元朝建立之前,蒙古帝国对朝鲜半岛的经略。早在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在从金朝夺取了东北和北京等地的控制权之后,就曾派军进入朝鲜半岛,但当时蒙古军队的目的却不是灭亡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朝,而是联合高丽去剿灭当时盘踞在半岛北部的契丹残余势力乞奴和金山等部。当年12月,蒙军哈真部和高丽军赵冲部联合将契丹残部剿灭,双方主将还结为兄弟,蒙古与高丽与也约为兄弟,相互建立了比较友好的外交关系。
但仅仅过了6年之后,实力越来越强的蒙古帝国就开始要求高丽称臣,之后高丽还将蒙古派去的使节杀死。但因为蒙古帝国当时正忙于南征和西征,所以没有立即报复高丽。但该来的总是会来,在公元123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命令撒里台统兵数万出征朝鲜半岛,很快攻下高丽北部40余座城池,进逼平壤。高丽高宗王皞(hào)无奈之下只得赔款求和。但蒙军却在高丽各个州郡留下了70多名达鲁花赤(掌印官),事实上间接控制了高丽。

(江华岛的位置,右边星处为今天的首尔,下方城市则是今天的仁川)
不过当时高丽对这种安排其实是不接受的,所以仅仅一年之后,王皞就将所有达鲁花赤全部杀死,自己也主动迁都到了位于今天首尔西北的江华岛,并修筑工事应对蒙军来袭。所以可以说当时高丽的抵抗决心还是很大的,而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让大家了解为何中原王朝通常不愿意用兵朝鲜半岛将其完全纳入领土了。
所以从公元1233年开始,蒙古帝国和高丽之间又先后发生过6次战争,高丽王室在此期间始终留在江华岛,持续抵抗蒙军。最终虽然蒙军占据了上风,高丽同意向蒙古帝国称臣,但蒙古帝国也同意高丽“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也就是让其自治,但其王子要前往蒙古帝国作人质。而公元1260年,忽必烈开始执掌蒙古帝国,这一年高丽王皞也死了,所以忽必烈派军护送高丽质子王禃(zhí)回半岛即位。但王禃回去之后却一度被高丽大臣给废了,后来还是在忽必烈的强力干预下才复位,所以王禃对忽必烈可以说是感恩戴德,复位后还亲自到北京去朝拜忽必烈。所以在此之后,蒙古帝国对高丽的控制比之前又上了一个台阶。在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前后,忽必烈更是直接将今天的平壤、朝鲜咸镜南道和韩国济州岛等地区划归元朝辽阳行省管辖。

(现代史学界有许多人也认可蒙古帝国末期及元朝已经朝鲜半岛纳入版图)
同时忽必烈为了准备对日本的征服行动,又很快在高丽其它地区设立了征东行省,所以当时在名义上,朝鲜半岛是完全成为了元朝的领土的。但征东行省和元朝其它行省还是有很大不同,因为它并没有改变高丽由高丽国王直接统治的局面,而且所有官员任命仍由高丽国王决定,赋税也不上交元朝中央,所以当时朝鲜半岛的多数地区可以说是元朝的一个高度自治区。但高丽国王此后不再有庙号,其臣民对其的称呼也从陛下改成了殿下。此后高丽王室和元朝皇室连续几代通婚,高丽历代继承人都要送到北京长大成人之后才能返回高丽。高丽王室和元朝皇室的紧密关系一直持续到元末。公元1358年,高丽在元廷风雨飘摇之时决定反元,其大将李成桂逐步重新占领了被忽必烈划归辽阳行省的平壤和济州岛等地。但高丽王室因为与元廷关系过于密切,所以在元朝灭亡之后其统治也出现危机,很快被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等于也成了元廷的陪葬品。
清朝和朝鲜半岛的关系
而明朝建立之后,和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朝又恢复了之前的宗藩关系。明朝还曾在公元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助其免于灭亡的命运。但在后金和清朝兴起之后,在公元1627年和1636年两次攻打朝鲜,逼迫其向自己称臣,并切断其与明朝的联系。在公元1636年的丙子战争中,清军很快攻破了汉阳,也就是今天的首尔,朝鲜仁祖李倧(zōng)在汉阳南方的南汉山城避难了一个多月后投降,向皇太极三跪九扣,同意向清朝称臣,切断与明朝的联系。

(描绘李倧跪拜皇太极,向其称臣的浮雕)
之后朝鲜就与清朝建立了宗藩关系,而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清末的甲午战争时为止。在此期间虽然清朝与朝鲜的关系不如明朝与朝鲜的关系那么密切,朝鲜王室和民间在暗中也曾有过一些反清的举动,但在总体上清朝与朝鲜的关系与明朝时基本一样,即仍然维持了朝鲜向中原王朝称臣,充当中原王朝屏障,换得自主半岛事务。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朝鲜每年向清朝朝贡一次。而在公元1884年朝鲜开化党在日军支持下发动甲申政变时,清朝还派袁世凯率领2000军队进入汉城,击败日军帮助朝鲜高宗复位。等于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明朝时援朝战争的一幕。
但随着晚清中国国力的进一步衰落,最终朝鲜半岛还是在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完全占领,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宗藩关系至此告一段落。(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