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北宋无法收复的燕云十六州为何明朝很容易就收复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天时地利人和都是决定因素,而宋明两代在天时地利人和几方面,在燕云十六州所面临的形势都完全不一样。
宋明时代军队装备的差别
首先石头君要说的是天时的差别。其实宋明之间只隔了不到100年,但这却是南宋和明朝之间的间隔,而跟燕云十六州相关的时代其实只有北宋时代。所以这其实和明朝是间隔了二、三百年的。
那么这二百多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在军事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类从几乎完全的冷兵器时代过渡到了火器大量应用的时代。其实北宋时也不是没有火器,比如有些人就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应用火器的战役就是靖康之耻前一年的汴梁保卫战(石头君另一篇文章说的很详细)。但北宋时期的火器其实还非常原始,对左右战场局势起不到根本作用。
(明军火铳,朱元璋的义军已经成建制装备火器)
而到元朝末期,朱元璋的军队已经大量装备铜火铳等各种比较成熟的火器了,这使得蒙古骑兵的优势相对于北宋末期金国骑兵对北宋步兵的优势已经大大缩小。
而除此之外,北宋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最大的问题是战马奇缺,中原王朝丢失燕云十六州和河套地区之后,没有地方能够大规模养马,所以在华北平原面对北方骑兵几乎完全无法抗衡。
而朱元璋的起义首先是在江南地区发动的,比如朱元璋最早称吴王就是在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而在江南地区,本身北方骑兵的优势就不大,所以军事实力不强的南宋才能以长江和江南水系为依托,和蒙古周旋了几十年。但在元朝时期,大量蒙古骑兵还是南下驻守在江南。而朱元璋起事之后,通过在不利于蒙古骑兵作战的江南地区和蒙古骑兵作战,缴获了大量的战马,所以朱元璋时代明军在战马方面相对于北宋时代,其实劣势要小的多。
人和的差别成为决定性因素
除了双方在装备上的差别之外,更多的差别其实是在面临的对手方面。北宋时期所面临的是统一的辽王朝。辽国既占有漠北,保证了其巨大的骑兵优势,又占有燕云,使其文明水平和之前的游牧政权相比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但最大的优势是辽王朝的统一比北宋还早了30年左右,所以其内部高度团结,能够形成合力,对北宋在军事上能够始终保持碾压式的优势。
而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朱元璋起事时,面对的也是统一的元朝,而且实力更强。但其实事情根本不是这样。元朝末期,元廷实际上很长时间面临的最大危胁都不是江南义军,而是自己内部的内讧。
(元末军阀混战形势)
元廷的内乱首先是两个汉化蒙古军阀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所率领的豫军和孛罗帖木儿所率领的川军之间的内斗。公元1360年开始,双方在山西一带大打出手,争夺地盘。而这其中还牵扯到了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和自己的儿子爱猷识理答腊的矛盾,结果元顺帝一度利用孛罗帖木儿,故意让其攻破大都城,迫使太子出逃,投奔王保保。
而王保保和元太子不久之后又向大都进军,反攻孛罗帖木儿,结果元顺帝见势不妙,又设计把孛罗帖木儿给杀了,并封王保保为左丞相和河南王,让他南下去肃清义军。但王保保到了河南之后,不但没有去打朱元璋等江南义军,反而以元顺帝的圣旨为借口,试图收编周围四个亲元汉蒙军阀李思齐、张良弼、孔兴和脱列伯的军队。这四人辛辛苦苦自己趁乱世拉起的队伍,哪肯轻易让给王保保?结果他们和王保保先打了起来,一年时间就爆发了大小上百场战役,自己先打成了一锅粥。元廷不但调停未果,还在调停过程中把几路军阀都得罪了,最后闹到没有一路军阀听从元廷调遣。
(主持明军北伐的徐达)
而朱元璋正是看准元军自己内讧的时机,在公元1368年派徐达和常遇春北伐,而王保保等各路军阀却眼看着明军渡过黄河仍在山西等地按兵不动,不顾元廷要求其勤王的命令,坐视明军向北京逼近。最终无兵可用的元顺帝在明军攻至大都郊区之后弃城北逃。元廷基本放弃了在中原的领土。
而王保保等人直到明军占领大都,休整完毕,又出兵山西直接进攻他的领地之后,才加入战事,但此时显然为时已晚,中原大局已定。不久之后山西等地也相继失守,王保保也逃往漠北,燕云十六州尽数被明朝所占领。
所以明朝能够顺利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时代进步带来的军事科技进步和元廷的严重内乱,而这两项因素在北宋时都不存在,所以北宋始终无力收复燕云也并不奇怪了。(网图侵删)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欢迎您向朋友推荐本号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