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最近这几年,在网上经常看到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争论。而在这些争论中,最常见的一个说法是因为目前识别的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关于夏朝或者商灭夏的记载,而现代能看到的关于夏朝的记载都是周朝建立以后周人留下的,所以很可能夏朝并不存在,是由周朝人所虚构的。那么这种看法是否有道理,甲骨文是否能证明夏朝不存在,如果夏朝不存在是否又能说明中华文明的历史没有传统上认识的那么长?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甲骨文缩短了中国历史的长度?
首先有一点至少到目前为止是不能否认的,即在已经识别而且识别结果得到相对公认的甲骨文内容里,确实没有提到夏朝,因此也可以进一步说,在目前已经识别而且相对得到公认的甲骨文文献里,没有发现关于商灭夏的记载。
但同时我们也要说明的是,即使因为甲骨文里没有记载夏朝就认定没有夏朝,也就是说把甲骨文是否提及当成是否存在的标准,那么甲骨文文献能够说明的也只是局限于在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一个被称为“夏”的政权,却对中国历史的时间长度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因为在《史记》等传统传世史书里,夏朝从夏启开始算总共传了13代16位帝王。而通过辨识甲骨文的记载,在目前已经识别出的文献里,就至少提到了商汤之前的14位先商王公,所以即使是夏朝不存在,那么仅凭甲骨文里先商存在的时间,就几乎已经与传统史书里夏朝存在的时间大致相当,所以即使否定了夏朝的存在,其实对于中国历史的时间长度基本是没有影响的。
甲骨文里说了什么?
现代主流观点认为,甲骨文是商朝专门用于记录卜辞的文件,也就是上面记录有各种祭祀占卜的结果。所以在这上面,主要的内容有两类,一类是商朝后期各个国王祭祀先祖的内容,还有一类是商朝后期各个国王在准备出兵打仗之前占卜吉凶的内容。
而甲骨文里记载的商汤之前的世系,其实和《史记》等传统史书的记载差异并不算大。除了有个别商族早期领袖的顺序有差异外,唯一比较大的差异只是有一个“恒”的商朝先公因为不明原因在《史记》等传世史书里并没有提及。
金文(上)、甲骨文(中)和楷书对照
而在甲骨文记载的商族早期领袖世系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商族早期的六个首领都被称为“公”,但从第七个首领,也就是“恒”的哥哥“亥”开始,有些商朝首领开始被称为“王”。所以“亥”可以说是商族这个群体里的第一个王,因此他在甲骨文里从来没有被单独称为“亥”,而是始终被称为“王亥”、“高祖亥”和“高祖王亥”。而王亥在后世的商族人心目中似乎受到了极高的尊崇,因为在目前已经发现的卜辞甲骨里有130多条卜辞都提到了他,远远超过他之前的所有商族先公。
通过分析这些卜辞甲骨,可以看出王亥之所以受到后世商族人的极度尊崇,跟他在位时商族人在经济上取得了高度繁荣有关,因为有甲骨显示王亥当时一次祭祀就能使用50多头牛,而《山海经》里则有王亥因为商族物品过剩,不易饲养,而将其寄养于邻近的河伯氏和有易氏那里的说法,这和甲骨卜辞里的记载也有对应关系。另外从“公”到“王”的转变似乎也表明当时商族人摆脱了对另外某个部族称臣的局面,因为在中国古代,“公”始终是诸侯的头衔,一般“公”的上面都还会有“王”。不过这一点在甲骨文里却得不到证实,因为在甲骨文里商族人似乎从引领其兴起的一世祖“契”开始就没有向任何人称过臣。
不过在甲骨文关于商王的记载里,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商王还不是王亥,而是王恒的儿子上甲。在目前已经发现的甲骨文里,他被提及的次数高达1100多次。而传世史书也记载在上甲在位时期商族击败了有易氏,之后他又平定了自己诸弟发动的叛乱,使商族真正地强盛了起来,所以海量提及上甲的甲骨似乎也能和传世史书里的记载形成对应关系。
甲骨文单字:马、虎、豕、犬、鼠、象、豸、龟、爿、为、疾
除了上甲,另外一个被提及次数非常多的人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商族第15任首领,在传世史书里灭亡了夏朝的商汤了,提到他的甲骨也有680余条。虽然在数量上不及上甲,但他受到的尊崇却是最高的。他是所有商王里唯一被后世商人用祭祀天地的礼仪祭祀的人,几乎所有提到他的甲骨都对他极尽赞美。虽然其中没有提到他灭亡了夏朝,但从他的地位也可以看出当时商族人一定在商汤的带领下实现了某种伟业,比如灭亡了之前对自己有很大威胁的强敌,或者与秦始皇扫六合类似,使周边的部族臣服于商族。
为什么甲骨文里没有提到夏朝?
但这样说估计很多朋友还是会说,也许商汤时代确实实现了某项伟业,但不管怎样,那么多甲骨文里都没有夏朝,这就足以说明夏朝是不存在的。这种推断看似逻辑上没有问题,但其实却很不全面。
首先的一点是,甲骨文在现代并没有得到全面的破译。因为自从公元1920年代殷墟正式发掘以来,出土的甲骨已经超过了10万片,发现的单字也超过4500个,但现在已经被识别出来的只有1500个,所以等于有三分之二的甲骨文单字都还没有被识别,这可能也是近期权威机构会面向全社会有奖征集破译甲骨文单字的原因之一。而大量单字尚未被识别也就意味着还有许多甲骨文的内容并没有被破译,因此也许在其中就藏有夏朝相关的蛛丝马迹。
这个甲骨残片说的是商王问10天内是否会有祸事
而另外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是:甲骨文自己的性质。刚才我们已经反复提到,甲骨文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商朝晚期的卜辞,这些卜辞一是祭祀祖先,二是占卜吉凶,特别是军队出征前。而有些历史常识的朋友都知道“盘庚迁殷”这事。盘庚迁殷比商汤在位的时代晚了200多年,也就是说在此之后的甲骨才有可能出现在殷墟,而现代出土的甲骨文主要都是来自河南安阳的殷墟。
所以这就决定了这些甲骨文里很难提到夏朝,因为殷墟甲骨并不是商朝的史书、公文或者书籍,而是比较单纯的卜辞类内容,所以它记载的都是“时事”或者“预言”,除了里面会提到一些先公先王的名号之外,基本没有那个时代之前的历史内容,所以这些内容没有提到几百年前就已经灭亡的夏朝其实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甲骨文主要出土地殷墟
而且目前在殷墟出土的甲骨,绝大多数是盘庚的侄子武丁成为商王之后的卜辞,所以虽然其中也提到了之前历代先王先公的名字,但都是在一些很简短的祭文里提到的。其中比较常见的格式是当时某个商王杀了多少个俘虏,以祭祀某位先公或者先王。所以在这些卜辞的上下文里,基本不会提到这位先王究竟做了什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现代人只能通过祭祀的隆重程度或者提到他们的次数来判断他们在商族历史上的重要性,而很难直接从甲骨上读到这些人做了什么。
当然对于武丁之后的商王,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因为甲骨文的另外一类重要内容就是军队出征之前占卜吉凶,所以虽然这些记载也都很简单,但至少可以看到当时是为什么占卜,而把这些记载连起来,是可以找到一些历史事件的脉络的。比如武丁妻子妇好的许多事迹,就是通过此类甲骨解读出来的。但商汤灭夏如果真实发生过,也是发生在盘庚迁殷之前许多年,所以即使当时也有类似的占卜甲骨,它也不可能在殷墟出土,而是埋在其它某个未知区域,我们在殷墟出土的甲骨里找不到夏朝的相关记载其实是合理的现象。
但即使这样,殷墟甲骨里还是曾经提及过后世被认为是夏朝后裔的杞国和杞侯。而且甲骨文里提到的商朝先王先公世系和传世史籍里的记载在整体上没有原则性差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传世史籍对于商朝历史的记载确实具有相当的可信性,而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同样的史籍对于夏朝历史记载的可信度。因此,其实夏朝的存在仍然是大概率的史实。(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