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安史之乱之所以能造成如此之大的破坏,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矛盾之外,一个中国历史上很罕见的因素也起到了重要原因——即宗教因素。
这里说的这个宗教是公元前7世纪创立于波斯的拜火教(祅教),而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虔诚的拜火教教徒。而在许多信徒眼中,安禄山更是具有很高宗教地位的神之化身“光之子”,他们所率叛军中的核心力量正是这些虔心信仰安禄山的拜火教教徒。
拜火教图腾
拜火教最早在位于阿富汗的大夏王国广泛传播,大夏王国境内居住着大量粟特部落,中国古籍称为昭武九姓。在拜火教的广泛传播中,这些粟特部落也纷纷成为该教信徒。汉唐之间,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粟特地区的动乱和战争等原因,大批粟特人东迁进入中国,在中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粟特聚落,而这种聚落也使其宗教得以在中原继续传承,并进而使一些部分突厥部族也皈依该教。
北齐石碑上的粟特人
公元703年,在今天辽宁朝阳的一个粟特突厥混合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孩。男孩的母亲是拜火教的神职人员,而关于男孩的出生,史书还记载了一个诡异的传说:据说他出生时,有光照穹庐,野兽尽鸣。妖星落在了其母的穹庐上。这个母亲因此将孩子命名为轧荦山(Roxshan),意为“光之子”。后来男婴的母亲改嫁,男婴也随继父改姓安,他的名字也渐渐被汉译成了安禄山。以现代眼光看,“光之子”这类的传说并不新鲜,类似故事流传于世界各地,甚至基督教里耶稣的诞生也有光之子故事的影子,也就是当时欧亚大陆许多民族“奇人诞生”的典型故事模版。
《安禄山事迹》卷上说:“潜于诸道商胡兴贩。每岁输异方珍货计百万数。每商至,则禄山胡服坐重床,烧香列珍宝,令百胡侍左右。群胡罗拜于下,邀福于天。禄山盛陈牲牢,诸巫击鼓歌舞,至暮而散。”这个祭祀活动,从头到尾全是胡人参加,而且安禄山特别着胡服,更表明这里所从事的是胡人自己的祭祀活动。群胡所祀的“天”即胡天,也就是祆神。安禄山自称为轧荦山神的感应化身,并自称为“轧荦山”或“禄山”,也是有其宗教含义的。拜火教崇拜光明、太阳,其基本教义是讲光明如何战胜黑暗。前文说道,“轧荦山”或“禄山”,意为“光明、明亮”,“轧荦山神”也即祆教徒所崇拜的光明之神,是天神或祆神的泛称。事实上,安禄山在胡人中间,无疑是拜火教“光明之神”的化身,受人崇拜。而当他与同为拜火教信徒的史思明一同起兵反唐时,他周围的这些信徒也就成为了他们最忠诚也是最核心的追随者。甚至在安禄山死后,他在范阳(今天北京附近)的拜火教教众心中仍然长期享有神圣地位。唐末时期,当地教众曾建神庙供奉安禄山和史思明“二圣”,当地官员发现之后试图捣毁,不料却引发士兵叛乱。
安禄山画像
而由拜火教领袖安禄山和史思明所发动,有大量拜火教信徒作为核心力量参加的安史之乱使盛唐损失了一半左右的人口,也成为了终结盛唐,乃至终结中国封建社会黄金时代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