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发生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第一场真正波及到全球5大洲的战争,它的主战场虽然在欧洲,但参战国和遭受伤亡的国家遍及全球各地。但一战的爆发原因却多少有些奇怪,因为它的直接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王储遇刺身亡,为什么一国王储遇刺就能引发这场几十个国家参与其中的全球混战,一战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战又造成了怎样的结果,对它又应该怎样评价呢?
一战的惨烈
首先对于一战,我们可以没有争议地下个定义,即它是一场波及全球的惨剧。因为一战虽然主要战场是在欧洲,但却实实在在是将几乎全球各地的国家都卷入了其中。首先从参战国的角度看,当时全球一共只有60多个主权国家(具体数字视不同标准而定,最多不超过68个),直接参与进一战的国家就达到了32个。
32这个数字现在听起来并不算多,但要知道当时一个英帝国领土面积就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在现代可以分出超过60个国家。再加上领土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的沙俄和领土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法兰西帝国,所以虽然一战主要在欧洲的土地上打,但参战的士兵却是来自全球各地的。
一战欧洲各国军队数普遍占人口10%以上
比如在当时的法军中,光北非突尼斯这一个殖民地就为其提供了6万士兵。而英国东非长枪兵团人数更是超过10万。同时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也派出大量军队,与法国非洲殖民地作战。所以如果按照现代存在的国家来反推一战时期的参战国,其实有超过100个国家都直接或间接参加进了这场战争之中。
而就算是在距离一战主战场也比较远的太平洋地区,其实也没有逃到一战的冲击。首先日本在一战期间,趁德国无暇东顾,出兵击败了德国在亚洲和太平洋殖民地的留守军队,占领了中国青岛和许多太平洋岛屿。而在此期间,德国海军也曾多次在太平洋与日本和英国舰队爆发激战,最远的战役爆发地达到了美洲的智利和马尔维纳斯群岛。就算是当时曾想置身事外的中国,也从1916年开始,派出了至少14万名劳工,到欧洲为英法等国从事后勤服务。
而一战的伤亡相对于当时的全球人口也绝对堪称惨重。一战爆发时全球的总人口大约有17亿人左右,经过4年多的全球大战,参战的两个阵营总共有大约991万军人阵亡,2122万军人负伤,此外还有至少770万平民死亡。只是把这几个数字相加,就已经超过了当时全球总人口的2%。而这其中,中国派往欧洲参战的劳工旅可能也有1万人不幸遇难。所以说一战是一场波及全球的世界大战和一场在全球各地都造成了惨重伤亡的悲剧可以说都是没什么疑问的。
一战为何而战?
所以全球各个主要国家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在全球各地进行的决战当然不可能只是为了把奥匈王储斐迪南遇刺这件事掰扯清楚,而是有着各自不同的战略利益原因。
首先有一点要明确的是,一战可以说是世界从近代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殖民体系的盛极而衰。当然,盛极而衰也就意味着殖民体系肯定要有一个走向极盛的过程。可以说一战之前的世界就正处在这个极盛的阶段。
英帝国的陆地占比是殖民时代的最好注脚
自从公元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之时起,开辟殖民地就成为了许多欧洲国家的基本国策。而开辟殖民地在当时能够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掌握了更多殖民地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更多的金银铜铁等金属资源,而这些金属在当时本身就意味着通行全球的财富。所以像西班牙这样在发现新大陆当年才结束了数百年分裂的国家和荷兰这样本身曾是别国“殖民地”的国家,在走上海外殖民道路之后,也都曾强盛一时。而本身在欧洲就是强国的英法虽然起步稍晚,但很快在殖民浪潮中后来居上,凭借其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在公元19世纪先后成为了世界第一和第二强国。
而在公元1846年,加拿大人发明了从石油中提炼炼油的方法,公元1853年,奥地利治下的波兰克罗斯诺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油田。公元1861年,沙俄境内的巴库建成了世界第一座炼油厂。此后,石油就逐步成为了近代工业化国家生存和发展必须的生命之源。而这也进一步突显了通过抢占殖民地,掌握更多资源(以石油为核心)对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一战两个阵营可说是内陆国与海洋国对决
对于当时起步比较早,领土(包括殖民地)面积早早突破千万的英法美俄4国来说,石油资源当然不是问题。虽然其早期开拓领土时并未曾以抢占石油资源为目的,但因为其领地非常庞大,所以在这些土地上很自然的基本上都会出产远远超出其需求的石油。所以这几个国家在当时其实是希望维持世界格局不变,以确保自身的既得利益。
但在公元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这个在欧洲同样历史悠久,但在海外一寸殖民地也没有的国家很快也加入了殖民浪潮之中。在公元1884年,德国通过在柏林举行的“西非会议”,掀起了瓜分非洲的浪潮,成功地抢到了一些殖民地。但这些殖民地可以说都是英法西葡等国经过几百年挑剩下的地区,所以相对来说为德国的发展所能够提供的支持有限。而在此前后,德国几次分别与奥匈、沙俄、奥斯曼和意大利组成不同的联盟,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即通过合纵连横打碎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从而为自己的发展赢得空间。但因为德奥同时又担心沙俄染指同样是斯拉夫人聚居区的巴尔干地区,导致其与沙俄的同盟于1878年破裂,所以德国始终也未能在欧洲大陆建立起对法国的优势。
1903年,德国通过和奥斯曼的盟友关系,开始修建从柏林到奥斯曼境内巴格达的铁路,如果完工,德国就能取得伊拉克境内刚刚发现的油田,并通过这条铁路将石油一路运回本土,同时还能连接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港,绕过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使德国与自己在东方的殖民地直接取得联系。而一旦这一铁路顺利建成,那么英法等国对德国的战略优势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化为乌有。所以这条铁路很快引发了英法等国的高度警觉。
柏林-巴格达铁路的修建也是一战的诱因
同时,海外殖民地比德国更少的奥匈帝国此时则在欧洲内部打起了主意,他们在1908年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将波黑地区正式吞并,也就是想在欧洲内部开拓出一块新殖民地,但这种意图则遭到了和波黑有亲缘关系的塞尔维亚的坚决反对。而在塞尔维亚身后,则是不希望看到德奥这种资源贫乏国家通过扩张领土改变劣势的沙俄和英法等国了。所以一战的爆发的直接导火索看似是塞尔维亚和奥匈围绕波黑归属形成的矛盾,但本质上却是列强在全球殖民地瓜分一空,世界上再无有价值的“无主之地”可供其占领之后,因为资源竞争无法调和形成的必然结果,斐迪南的遇刺只是在装满了火药的火药桶旁边点燃了火柴。
一战如何分出了胜负
所以一战其实是欧洲列强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而发生的战争,最后分出胜负也还是因为双方的资源差距。德奥等国因为资源的困境,深知自己和英法俄等国打不起消耗战,所以在开战之后,德国的战略意图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全部主力调往东线,全力击败沙俄。也就是要速战速决,因为这是德奥等国唯一能够取胜的途径。
1914年8月2日,德国占领中立国卢森堡,次日出兵法国盟友比利时,9月3日就进逼巴黎,此时看似德国的计划进展的比较顺利。但在9月5日至12日爆发于巴黎近郊的马恩河战役中,法军却绝地反击,赢得了胜利,此后双方的战局就陷入了僵持,德国速战速决的企图落空。
参加“一战绞肉机”凡尔登战役的法军
而此后德国还曾试图封锁英国,即通过潜艇袭击英国运粮船,大幅增加本土粮食不能自给的英国海外运粮成本,从而使英国不堪重负退出战争。但美国的参战使英国运粮船只的护航实力大幅增强,最终这一企图也宣告失败。而在此之后,其实德国的败局就已经基本注定了。
但真正让德国无法支撑的还是封锁战,只不过这次是英美等国对德国的资源封锁。在当时,德国其实和英国一样,也是本土粮食不能自给,需要从海外进口。所以英美也很快对德国采取了海上封锁政策,而德国却无力打破这种封锁,导致其国内很快出现严重饥荒,在很短时间内就有42万到76万人饿死。同时其它资源也出现了严重短缺,导致德国虽然在东线战场还占有优势,并迫使沙俄率先崩溃,却仍然无力再维持战争,最终在1919年宣布投降。
物资严重短缺的德国搜集废金属支持战争
所以一战在总体上其实是因为资源而起的一场战争,最终也是因为资源的差距而决出了胜负。而且一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海洋国家对内陆国的一次胜利。因为虽然一战最后的胜利者是协约国,但主要协约国里唯一一个以内陆为主的国家沙俄却没能撑到胜利,却和德奥这两个内陆国一起在一战中走向了崩溃。但一战内陆国失败的同时,德国和俄罗斯却没有完全丧失元气,所以才会有了20多年之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导致一战爆发的矛盾,直到二战德国非常彻底的失败之后才告一段落。(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