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汉化为何不够深入?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元朝的汉化程度为何不够深入?回答之前先上一个图:

这是北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的一幅书法作品。爱猷识理答腊是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长子,也是元朝退出中原之后,北元的第一个皇帝。
爱猷识理达腊出生时还是元朝中期,按照元朝皇室传统,他被寄养在大臣脱脱家中。而脱脱家是一个汉化很深的蒙古家庭,因此爱猷识理达腊也从小就接受了儒学教育,跟随南人学者郑深学习《孝经》等儒学经典。十岁起又进入学端本堂,跟随汉臣接受系统儒学教育。

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
从小开始的汉化教育使爱猷识理达腊拥有了很深的汉文功底,以至于他登极时虽然元朝已经退出中原,但他还有汉诗传世:
新月诗
昨夜严陵失钓钩,
何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光遍九州。
在这里啰嗦这么多这个北元皇帝的经历,答主是想说明元朝的汉化也并不慢。爱猷识理达腊出生时,元朝建立其实才刚刚68年。如果对比清朝,这时只是相当于康熙年间,如果把爱猷识理达腊的汉化程度和康熙比,其实并没有差多少。而当时满族的整体汉化程度其实也没有多高,一些满族大臣也还不会说汉话。
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元朝汉化程度低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元朝虽然在中原维持的时间不长,但皇帝很多。97年里就有11个皇帝,但其中除开国皇帝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元惠宗(元顺帝),其它皇帝在位时间都很短。一头一尾这两个皇帝的在位时间就达到了59年,特别是元惠宗,在位长达35年之久。也就是说,元朝从第二个皇帝到第十个皇帝总共在位38年,也就是不到两代人的时间。不了解的人一看元朝到第十个皇帝还没完成汉化,就觉得元朝汉化程度很低,但其实到第十个皇帝时,元朝建立也才刚刚六十年,放到清朝等于才是入关之后的第二个皇帝,这么短时间哪个民族也不可能完全汉化。

元朝中间十个皇帝,总共只在位不到40年
第二个原因是元朝后来退出中原,蒙古族的汉化进程逆转。比如大家从上文已经可以看到,北元昭宗其实已经是汉化程度非常深的蒙古人了,而同一时期许多蒙古重臣,如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和李察罕(察罕帖木儿)甚至已经都改汉姓,取汉名,其汉化程度甚至都超过清初的满族人了。但元朝退出中原后,蒙古族的汉化进程就完全逆转了,所以现代人看起来,好像蒙古人从未汉化过,但其实是后来的历史给人造成的假象,真实的元朝汉化速度一点也不比清朝慢。(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