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进入中国的粟特人跟波斯人是什么关系?



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隋唐时进入中国的粟特人跟波斯人是什么关系?应该说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只有一些文化和语言方面的联系,不过粟特人和波斯人在远古还是有些关系的。
同为古印欧人的后裔
粟特人是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迁居到中亚地区的古印欧人的一支,而波斯人的祖先雅利安人在南迁到今天的伊朗和印度地区之前,也曾经在中亚地区地区长期生活过,所以可以说当时粟特人的祖先和雅利安人是中亚地区两支亲缘关系非常近的古印欧人。

(粟特人的祖居地)
因此粟特人的语言和波斯人比较接近,都属于印欧语系
- 印度-伊朗语族 -
伊朗语支。所不同的是粟特语属于东伊朗语支,而波斯语则属于西伊朗语支。这个意思就是说粟特语可能发源于古波斯语,但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和波斯语分道扬镳了。在中国的隋唐时期,粟特语和波斯语基本上已经是两种互相听不懂的语言了。
另外在历史上,粟特地区也曾经被波斯帝国短暂占领过。在公元前546年到539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曾经发起过对中亚地区的征服行动,征服了粟特地区。后来大流士一世甚至还将大量粟特人编入自己的军队之中。在公元前480年左右,一支为波斯帝国作战的粟特军队甚至还曾经攻入过希腊。不过粟特地区不久之后就发生叛乱,脱离了波斯帝国的统治。

(古波斯壁画上的粟特人)
而在阿契美尼德帝国时代,拜火教在中亚地区诞生,并在不久之后成为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教。因此,在当时受到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的地区,拜火教也得到广泛传播,中亚地区很多民族都成了拜火教的信徒,其中也包括粟特人。所以这就促成了粟特人和波斯人的另一个共同点,即在隋唐时期,他们都是拜火教信徒。
在中原的粟特人和波斯人
虽然有这些共同点,但粟特人和波斯人毕竟早早地就已经分成了两个民族,在后来粟特从波斯帝国独立之后,双方也拥有了不同的历史,因此即使在中原的古籍里,这两个民族也从来没有被搞混过。
粟特人因为长期身处中亚,因此从很早开始就成了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国和西方贸易的商业民族,而且在汉朝时就和中原发生了联系。比如《汉书》里记载的康居很可能就是粟特人建立的王国。而在两汉时期,就开始有少量粟特人移居中原,在中原地区就开始形成了粟特人的小型聚居地。比如在公元227年(曹魏太和元年),金城(今天甘肃兰州)附近就发生过胡人叛乱,而曹魏军队去镇压时,出城归降的有人里就有康居胡,很可能就是粟特人。

(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汉式粟特钱)
之后几百年粟特人也源源不断地迁居中原,到隋唐时期在河西走廊就形成了比较成规模的聚居地,隋唐政府还允许其自行管理内部事务,并封其长官为“萨保”。在此期间粟特人被突厥征服,但也不断有一些人在中原王朝做官,其中多以武将为主。而在唐朝初年粟特人跟随突厥大批归降唐朝,因为其善战,而且其族人多数通晓多种语言,所以唐朝将其大量迁居东北地区,以对付契丹和奚族。这就使东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粟特聚落,而后来安禄山等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主要都是来自东北的粟特人,或是粟特与突厥的混血。

(北齐时的粟特人浮雕)
而唐朝时来到中国的波斯人则主要是在伊朗地区的萨珊波斯王朝被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逃亡到中国的波斯王族。在公元7世纪萨珊波斯灭亡之后,这些不愿接受阿拉伯人统治并被强迫改信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逃到中亚,依靠唐朝的支持,在其两任君主卑路斯和泥涅师的率领下抵抗阿拉伯人的东侵,这两人还曾先后被唐朝封为波斯都督府都督和波斯王,后期基本完全成为了为唐朝在中亚战略服务的力量,但因为在中亚无力抵抗阿拉伯人进军的势头,因此在公元8世纪初举族迁入唐朝内地定居。
而在进入中原之后,波斯人迅速汉化,除了早期信仰拜火教这一点和粟特人一样之外,这两个族群似乎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不过在唐朝以后,东北的粟特人也相继汉化,最终多数也融入汉族之中。因此也可以说进入中原的这两个民族最终也殊途同归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欢迎您向朋友推荐本号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