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大家知道,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王位的继承方式主要都是父死子继,但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继承王位的做法也时有发生。比如现代主要的君主国之一沙特阿拉伯,自从1932年建国以来,除了其首任国王本·沙特之外,后面到现在的六任国王都是本·沙特的儿子,也就是说沙特王位一直在以兄终弟及的方式传位。在中国,宋元明三朝其实也都曾经发生过兄终弟及的情况,而且宋朝的兄终弟及发生在王朝初年,后来宋朝至少在经济方面还曾经出现过相当长时间的繁荣。但在中国古代,兄终弟及却长期被视为“亡国根源”,而这个原因其实跟兄终弟及实行最多的商朝的一段历史有关,这段历史在后世被称为“九世之乱”。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商朝的灭亡跟兄终弟及有关吗?
商朝形势
现代一些观点认为,兄终弟及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母系社会的遗存。在母系社会时期,一个氏族的军事首领也经常是男性,但因为当时的氏族传承是依据母系血统而不是父系血统,所以会出现父子两人分属不同氏族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氏族内血缘最近的两个男性就是兄弟,而这就是兄终弟及的基础了。另外,在远古时期,多数人的寿命都很短,很多人在死去的时候子嗣都还没有成年,这样相比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可以更好地确保继位者是成年人,避免政权因为未成年人成为帝王导致的动荡。
夏启的两个儿子就实践了兄终弟及
所以在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和商朝时期,其实都曾经出现过兄终弟及的现象。比如在中国第一个父死子继的帝王夏启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太康和中康曾先后成为夏王,虽然这两人的传位有当时太康被有穷国打败,导致夏朝君主成为傀儡的因素,但在后来夏朝也曾出现过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
当然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最为普遍的还是商朝,不过根据现代能看到的史料,其实在商政权的初期,父死子继也是主流的传位方式。比如在真正建立商朝的商汤之前商朝14位先王先公里,只有第七代的王亥和王恒是兄终弟及,其它各代也都是父继子承。而在商汤正式建立商朝之后,前几代君主也是以父死子继为主线。
商汤建立的商朝出现了最多的兄终弟及
商汤在位时本来立了自己的嫡长子太丁为太子,但太丁却在商汤之前就死去了,所以商汤就传位给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卜丙。而卜丙死后,把王位还给了太丁家,传位给了太丁的儿子太甲,之后太甲的儿子沃丁又继承了王位。可以说到这时,虽然也有些特例,但总体上商王的传位逻辑还是父死子继。
不过在沃丁死去之后,他的弟弟太庚继承了商朝王位,此后商朝王位进入了兄终弟及主导的时代。太庚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小甲、太戊和雍己先后成为商王,但此时的兄终弟及应该确实是按照当时既定的传位顺序执行的,所以似乎并没有造成什么混乱,而且一些史籍显示,太戊在位时间长达75年,并曾任用贤人伊陟为相,实行德政,实现了天下大治,诸侯归附的局面。
商代甲骨文也提供了一些兄终弟及的线索
也许是因为太戊的威望确实太高,所以他的弟弟雍己虽然后来继承了商王,但在雍己死后,又传位给了太戊的儿子中丁。但是在中丁成为商王之后,商朝的体制却似乎走向了崩坏,商朝进入了九世之乱,国力也出现了显著的衰落。
不过根据一些史书的记载,商朝王位传承混乱的起因似乎也跟外力介入有关。一些史料显示,在中丁成为商王前后,位于商朝统治区域东南方的夷族蓝夷(可能在今天山东滕州周边)兴盛了起来,他们经常攻入商朝境内,对商朝构成了显著的威胁。可能是为了应对蓝夷的威胁,中丁在即位的元年就把商朝的首都从亳(地点有争议,可能在今河南洛阳或郑州境内)迁到了距离蓝夷更近的嚣(可能在今河南郑州或者山东沂蒙境内),以方便打击蓝夷。
说到这里我们要插一句,大家在历史课本里可能都看到过说商朝前期曾经多次迁都,直到后来盘庚把商朝首都迁到殷之后,商朝才停止了频繁迁都的历史。但这样说是不够精确的,因为在商汤正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确实曾经频繁迁徙,一些学者根据史料里的记载认为至少曾迁徙过8次。但在商汤建立了商朝之后,其实商朝的都城曾经稳定在亳许多年,所以如果单说商朝建立后的历史,其实商朝前期没有迁过都,商朝的第一次迁都就是商朝第九任(或第十任)君主中丁把首都从亳迁到嚣。
商朝兵器,九世之乱也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
而亳在迁都之后,确实使商朝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优势,很快击退了蓝夷的进攻。但这次激烈的战争似乎也使中丁自己的亲信势力遭受了很大损失,使商朝王族中出现了造成了群雄并立的局面。所以在中丁死后,在商朝王族中有多股势力都有能力争夺王位,商朝出现了“谁势力大谁即位”的局面。
在中丁之后,他的两个弟弟外壬和河亶甲先后在比较混乱的局面中成为商王,而在此期间商王族的混乱也导致其对周边诸侯控制力下降,邳和侁等部落先后叛乱。而河亶甲在位期间,除了继续对蓝夷用兵之外,还与另外一个东夷方国班方(可能在今天山东省临沂境内)发生了激战。虽然这些战争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邳和侁等部落重新归顺,但河亶甲在位期间再次进行了迁都,将商朝的都城从嚣迁到了相(今河南安阳内黄县境内),这也说明当时的战争应该确实非常激烈。
而商朝与蓝夷和班方的战争一直到河亶甲去世都没有结束。在河亶甲死后,一个名叫祖乙的人继承了商朝王位,《史记》里记载说他是河亶甲的儿子,但在现代发现的甲骨文里,却记载说他是中丁的儿子。不过无论祖乙是谁的儿子,在他在位期间,商朝终于打败了兰夷和班方,国势有了一些起色。
商朝世系
但也是在祖乙在位期间,也许仍然是受战争的影响,商朝再次迁都,又将都城从相迁到了耿(今河南焦作温县境内)。但迁都到耿之后没几年,耿就因为洪水被毁,迫使祖乙再次迁都到了庇(今山东荷泽境内)。而在祖乙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祖辛和沃甲又先后成为商王。此后祖辛和沃甲的后裔对商朝王位进行了激烈争夺。祖辛的儿子祖丁在沃甲死后夺得王位,而祖丁死后,由沃甲的儿子南庚又夺回了商王宝座。《史记》说在九世之乱期间“弟子或争相代立”,也就是说很多个国王的弟弟和侄子都曾对王位进行过激烈争夺,所以商朝在此期间确实是进入了持续的混乱时期。
所以在南庚在位时,商朝的国力应该是出现了进一步的下降,以至于南庚在位时又进行了一次迁都,将都城又迁到了奄(今山东济宁曲阜境内)。而在南庚晚年,商朝王位再次被祖辛的孙子阳甲夺回,但此时商朝国力进一步衰落,阳甲已经无法再控制诸侯,所以阳甲在位期间又与西方的丹山戎发生了激战。而这次战争似乎耗尽了阳甲的精力,使他在即位仅仅4、5年之后就死去了。
后世描绘的盘庚形象
这样从中丁迁都开始,商朝在差不多100年的时间里总共进行了5次迁都,更换了九个国王,无论是内外都陷入了持续的混乱之中。所以到盘庚成为商王之时,商朝国力陷入低谷,周边诸侯已经不再朝拜商朝。而盘庚看到这种情况,认为此时商朝的都城距离商汤时商朝的兴盛之地比较遥远,不利于商朝复兴,所以决定再次迁都,要迁到距离商汤崛起之地比较近的殷(今河南安阳,《史记》记载是迁到了商汤旧都亳),以图东山再起。但当时经历过前五次频繁迁都的商朝臣民厌倦迁徙,怨声载道。但盘庚的意志非常坚决,最终他用复兴商汤的法度和准则这个理由说服了臣民,成功实现迁都。
这次迁都之后,盘庚成功地稳定了商朝周边局势,使商朝重新崛起,周边诸侯再次臣服于商朝,使商朝在后来的200多年里没有再次迁都,终结了九世之乱。不过,盘庚虽然终结了九世之乱,但他本人却是兄终弟及制度的忠实执行者。虽然盘庚通过迁殷为商朝稳定了局势,为商朝力挽狂澜,但盘庚去世之后,却并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先后传给了自己的两个弟弟小辛和小乙。直到小乙的孙子祖甲从哥哥祖庚手里接过王位之后,兄终弟及的制度才基本在商朝消失了,商朝最后的六任君主都是通过父死子继的方式成为国王的。
盘庚迁殷使近代发现殷墟甲骨成为可能
虽然后世也有观点认为,九世之乱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在此期间的祖乙时代其实商朝也曾实现中兴,所以当时其实也并不是乱世,只是商朝继续按照自己的传统进行着兄终弟及的王位传承。但无论如何,商朝在这段时间里频繁迁都,而且国力下降,失去了对相当数量周边诸侯的控制大概率都是史实,所以九世之乱这个说法在后世也仍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同。而伴随九世之乱始终的兄终弟及制度也因此在后世被认为引发政权继承动荡,再加上后世中国的官僚体制逐渐成熟,在很多时候也能保证少年君主在位时政权相对稳定的运转,兄终弟及也很自然就成为了后世王朝排斥的做法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