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星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因为现代人的休息日基本上都是按照星期为周期确定的,所以说7天一轮回的星期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最主要的作息周期之一。而很多朋友肯定也知道,在英语和日语等语言里,星期一到星期日并不是像中文这样用数字排下来的,而是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那么星期这个概念究竟有什么来历?英语和日语等语言里周一到周日不同的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和中国古代的七耀概念又是什么关系呢?
现代相对主流的观点认为,其实世界许多古文明都曾有过与星期类似的时间周期概念。比如中国在秦汉时期曾经有过5日一轮的官员休假周期,称为“五日休”。在唐代,官员则是每10天休息一天,称为“旬休”制度。而在古埃及时代,也存在着10日一轮回的制度。在欧洲古代非印欧人创造的伊特鲁里亚文化里,则存在着8日一轮回的制度。
记载了乌塔那匹兹姆在方舟里躲避洪水相关故事的古巴比伦泥版
当然,这些和现代的星期关系都不大。而关于"星期"这个概念的起源,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它起源于亚伯拉罕诸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的说法,这种说法说它源自这些宗教所信仰的神创世的7天。但现代去除宗教色彩的研究却倾向于认为:最早开始实行7日一轮回制度的是西亚的巴比伦文明。
在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里,有一个故事提到当时曾发生大洪水,一个名叫乌塔那匹兹姆的人曾躲在一个方舟里避难。而在7天之后,他向外放了一只鸽子去探查洪水是否退去,最终在得到确认之后他离开方舟,回到陆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现代许多学者认为亚伯拉罕宗教中的“挪亚方舟”传说借鉴了这个故事的内容)。
在公元前2100年前后,巴比伦地区苏美尔城邦拉格什(今伊拉克铁罗周边)首领古地亚曾在城内建造了一个有7个房间的神庙,专门用来庆祝以7天为周期的节日。
在伊拉克鲁铁罗周边出土的古代文字
而在古巴比伦时期,当时人使用的也是月亮历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阴历),在其中的第7、14、21和28天被视为“神圣日”或者“不祥日”。虽然这两个名称看似自相矛盾,但其实质含义类似,都是在这一天官员们要谨言慎行,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而普通人在这一天则不能许愿,其中每个月的第28天则被定为了休息日。
此后,巴比伦人还很快将日月以及肉眼可见的太阳系内5大行星作为一星期内的不同日子的代号使用。而这些习俗在近代也就被视为了“星期”这个概念最早的起源。
后来,波斯帝国也曾广泛实行了7天为一周的这个习俗,并将这一习俗整合进了其国教拜火教,将周日定为了其宗教中的创世神阿胡拉·马兹达之日。在公元前4世纪,这个习俗还传入了希腊地区。
公元10世纪前后描绘1周7天,1天24小时的欧洲古图表
而关于亚伯拉罕诸宗教里的星期概念,现代的大量非宗教研究都认为它是借鉴自巴比伦的早期习俗。有学者认为,亚伯拉罕宗教里1周7天的概念是借鉴自巴比伦的创世传说《埃努玛·埃利什》,而这个创世史诗最早是写在7块铁板之上。还有学者认为,犹太教里的“安息日”(Sabbath,即星期六)一词可能源自苏美尔语言里的“sa-bat”一词,而这个词的意义是“中期休息”,在古代的苏美尔语言里常被用来指代(月中)满月。
这些学者认为,犹太人是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被流放到巴比伦时期接触到了巴比伦的这些概念,之后将其整合进了自己的文化之中。当然,这样的观点也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早在公元前9世纪,犹太人就已经有了类似的7天为一周的概念,所以7天为一星期可能也是犹太人自己独自产生的一个概念,只是时间上晚于巴比伦。
公元19世纪用希腊众神代表1周7天的项链
而无论如何,7天一周这个概念在后来被亚伯拉罕诸宗教广泛接受,后来随着这些宗教的传播又进入了罗马帝国。在公元321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基督教解禁之后,这一习俗又很快在罗马帝国境内取代了源自伊特鲁里亚文化的8天为一周的习俗,成为了罗马帝国境内通行的计时周期,之后又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传到了日耳曼地区。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也就要说说英语里周一到周日这几个名称的来历了。刚才我们已经提到,早在巴比伦时代,当地人就已经开始用日月和5大行星为周一到周日命名。后来星期这个习俗传到希腊地区之后,也沿用了这种命名规则。但因为希腊语里的日月和5大行星都是用希腊神话里的众神命名的,所以这7天也就跟希腊神话里的众神发生了关联。
星期四在英语里也可以被理解成雷神索尔之日
而这些名称在传到日耳曼地区之后,除了太阳神和月亮神被还原成了太阳(Sun)和月亮(Moon)之外,周二到周五的名称则被替换成了在日耳曼语言里代表四个行星的北欧神话众神。即代表火星的战神泰尔(Tiwaz,古日耳曼语,下同)、代表水星的主神奥丁(Wodanaz)、代表木星的雷神索尔(Thurner)和代表金星的爱神弗丽嘉(Frige),但保留了希腊罗马神话里代表土星的农神萨图尔(Saturn)作为周六的代表,这样再经过一些拼写和发音的演化,最终就形成了现代英语里的Sunday(周日)、Monday(周一)、Tuesday(周二)、Wednesday(周三)、Thursday(周四)、Friday(周五)和Saturday(周六)的名称。
那么说到这里,关于星期的概念及其名称在西方的演化过程也就基本说完了。而亚洲地区近代也通行使用星期则主要是因为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但亚洲到近代才广泛使用星期这个概念却并不意味着亚洲古代没有星期的概念。
其实早在周朝时期,中国古人就开始将岁星(木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太白(金星)、辰星(水星)这五大行星合称为五星或者五曜,再加上太阳(日)和太阴(月)则合称为七曜。
《宿曜历经》里关于七曜日的内容
而七曜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天文算学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过中国古代早期却没有将其与日期对应起来,而只是将其应用在了星象占卜等方面。而在唐朝时期,一些从印度传入的佛经里出现了将七耀与日期相对应的用法。比如在《宿耀历经》里,提到:
夫七曜者,所谓日月五星,下直人间。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复始。
而这本经书里还提到了这七个曜日在胡语(可能是西域康居语)、波斯语和天竺语里的译音,等于当时在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将日、月、火、水、木、金、土定为七个曜日,对应7天的说法。现代一些研究认为,佛经里的相关内容可能跟从波斯先后传入中印等地的明教(摩尼教)里的相关概念有一定关联,所以可能也和巴比伦有关。
而当时这些说法在中国只见于一些古籍之中,在民间以及官方层面几乎都没有实际的应用。到了明朝时,随郑和下西洋的翻译马欢在访问了一些阿拉伯国家之后,在自己回国后所著的游记《瀛涯胜览》里又提到了一些阿拉伯国家所实行的七日一轮的制度。而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唐朝时出现的日月火水木金土这七个曜日开始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应用,原来在中国古代用来指代牛郎织女相会日期的“星期”一词也开始被用来指代这7天形成的周期。同时还出现了依据欧洲宗教传统而翻译的“礼拜”一词。
日语和朝(韩)语里目前仍沿用七曜日的说法
但在民国建立之后,汉语里7个曜日的说法逐渐被“星期一、二、三”这种说法逐渐兴起,因为这种说法明显更加亲民,适合普通人使用,所以很快取代了七曜日的说法,成为了汉语里的通用说法。但曜日这种说法在唐朝时就先后传入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在近代星期的概念也传入上述地区之后,七曜日也开始在这些地区流行。而后来中文中出现的“星期”和“礼拜”这些词汇则没有传入日本和朝鲜半岛,使得曜日的说法在这些地区得到了沿用,一直使用至今。而这也就是日语和朝(韩)语里现代仍然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日来指代一周7天的渊源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看帖打赏是一种美德~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