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桃花石杂谈文章精选阅读精彩历史
美国的中文名字为什么是美国?其实这个问题就牵涉到世界主要国家中文译名的演变历史了,因为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国家,其名称在中文里几乎都有过不少变化。而因为中国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最后形成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中文里都没有按照翻译的中性原则确定国名,而是使用了褒义字词翻译其国名的结果,而美国可以说就是这个过程里变化最为复杂的一个了。
“墨国”、“咪国”、“米国”、“咩国”……这些都差点成为美国的简称
其实中文里,关于America的翻译出现的时间要远远早于美国成立的时间。因为America既是美国国名的一部分,也是美洲的洲名。所以其实按照翻译原则,这两个词的中文译名也应该是一致的。而中文里最早出现America这个译名的时间其实是在公元1603年,当时距离美国建国还有173年。
(中文里America一词最早的译名是“亚墨利加”)
而且最早将America翻译成中文的也是外国人,就是明朝末年来中国传教的天主教士利玛窦,当时他把美洲翻译成了“亚墨利加”。而在公元1776年美国建国之后,就开始在全球各地开展贸易活动,到1784年,美国的商船就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中国当时唯一被获准进行国际贸易的广州。而当时因为美国对于广州的英文译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因此他们就按照美国的英文发音,结合当时他们所熟悉的广东话,把美国翻译成了“咪唎(口坚)”国。所以如果后来这两个译名得到沿用,那么现代中文里美国的简称可能就是“墨国”或者“咪国”了。而曾国藩就曾经将美国称为“咪夷”。
后来随着广州地区洋行与美国交往的增加,“咪唎(口坚)”这个名字也逐渐规范成了“米利坚”。而除此之外,在公元19世纪初出版的一系列由中国人自己所写的向中国介绍世界各国的书籍里,对于美国,还曾经有过“咩哩干”和“弥利坚”等称呼。而如果这些译名得到沿用,那么现代美国的中文名称就可能是“米国”、“咩国”和“弥国”了。其实后来虽然“米国”这个名称在中文里不再使用,但却被日语借用了去,到现在日本人还是会经常把美国叫做“米国”。另外在朝鲜,如果把其对美国的官方称呼用汉字写出来,也是“米国”。
(日本现代仍然把美国叫做“米国”)
而除了这些音译之外,因为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在刚开始接触时很多中国人觉得上面花花绿绿一大片,索性就把美国叫成了“花旗国”。这个译名当然是很不规范的了,所以后来在中文里也就逐渐废弃了,只是在一些专有名词上使用。但是有意思的是,早期也深受中国影响的越南却把这个译名借用了过去。在现代,越南语里对美国的正式称呼是Hoa
Kỳ,就是“花旗”两字中文的音译,所以美国现在在越南语里还被叫做“花旗国”。
美国被确定为“美国”,也是那段历史的写照
而第一个把美国和“美”这个字联系起来的译名,则基本上就是美国人自己翻译出来的,而且具有很浓的宗教背景。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叫裨治文(Elijah Bridgman)的美国传教士在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对美国国名中文译名与“美”联系起来起到了核心作用美国传教士裨治文)
公元1830年2月25日,裨治文从美国波士顿来到广州传教。而要在当时的中国传教,会汉语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学会汉语之后,裨治文就开始编著中文书籍传教,同时也开始出版宣传美国的中文书籍。在公元1838年他编著的《美理哥国志略》里,他就把美国翻译成了“美理哥”,这也差不多是美国在中文里第一次和“美”字发生联系。当然这也很好理解了,因为裨治文自己就是美国人,他来翻译,当然会用最好听的字词来翻译自己的国名,这很自然。
但他虽然翻译出来了,中国人接受不接受却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在别的时代,很有可能中国人是不会接受的,因为很明显这个译名所用的字词不是中性字词,不太符合古已有之的翻译原则。其实这种中国不接受美国人所定译名的事在最近这些年曾经出现过。比如前几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文译名,美国一些机构用的一直是“欧巴马”,但却没能得到中国主流媒体和民众的接受,中国人使用的还一直是“奥巴马”。
当时裨治文把美国和“美”字联系到一起之后,开始也并没有被广泛接受。但裨治文却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而这之后不久,“美国”这个译名开始在中国生根的转折点就来了。公元1844年,美国人在看到了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后与中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之后,觉得自己也有资格让清政府给自己同样的优待,所以压制清政府签订了与《南京条约》类似,而且规定更为细致的《望厦条约》。而裨治文则作为美国使团的秘书兼翻译,深度参与进了《望厦条约》的制定过程,成为了确定条约中美国中文国名最有发言权的人。而他当然不可能接受“咪夷”这样的称呼,而且对最后确定的美国国名,他显然又进行了更加深思熟虑的斟酌,最后确定的国名比“美利哥”更加“美好”,叫“亚美理驾”,这样“美”字就在中国官方签署的国际条约里正式和美国连在了一起。
(《天津条约》中文条款中将美国称为“大亚美理驾”)
而在公元1858年中美之间又签订《天津条约》时,裨治文再次参与其中,而经过了10几年对中国的进一步熟悉,裨治文觉得在国名里加个“大”字更能突显美国的地位,所以在这份条约里,美国的称呼又变成了“大亚美理驾”。后来美国的中文译名就基本上和“美”字绑定在一起了。在当时的环境里,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本身那些条约就是“不平等条约”,连条约文本很多都是列强强加的,国名这种事听列强的话也很正常了。
但“亚美理驾”这个词毕竟太长,而且一看就有宗教意味。所以后来,更加简捷的“美利坚”慢慢成了主流,因为还是保留了“美”字,而且也是好词,所以也得到了美国的接受。民国建立之后,1913年与美国正式建交时在建交公报里将美国称为“美利坚”,此后“美利坚”也就成了中文里“美国”的规范译法了。最后再说一下,按照现代规范的翻译,America其实翻译成“阿梅瑞卡”是最接近也比较规范的译法,因此最早利玛窦翻译的“亚墨利加”,其实也算是当时比较规范翻译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长按二维码关注桃花石杂谈
阅读古今历史故事
原创不易,感谢打赏鼓励
如果喜欢,请向历史同好或历史群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