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劳工部周三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4月的12个月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涨4.2%,创自2008年9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这是美国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创下逾八年半以来最大涨幅以来再破记录,开启了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的短暂通胀上升期。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分后,核心CPI同比跃升3.0%,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短期,还是长期通胀?
投资者高度关注可能导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转而倾向于升息的更多通胀压力迹象。
根据美联储去年提出的平均通胀目标(AIT)框架, 美联储致力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通胀率适度高于2%的目标,使长期通胀预期保持在2%的水平。
美联储总部
然而,因刺激措施和储蓄而钱包鼓鼓的消费者的被压抑需求撞上供应枯竭,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急升,同时劳动力短缺也推高了薪资。
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周三表示,距离美国经济愈合到足以让美联储考虑减少月度购债规模还有“一段时间”,他预计物价上涨是暂时的。
但是市场并不这么认为!
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资官Peter Boockvar表示,“通货膨胀情况是普遍的,已经反映在官方数据中,市场和美联储希望这是暂时现象,但很遗憾,我坚持认为这不是。美联储的政策与现实脱节,这点令人恐惧”。
Capital首席宏观经济学家Stuart Cole也有同样的担忧。
“展望未来,最大的问题是美联储还能在与市场对立的情况下维持鸽派立场多久,”Cole称,“尤其是如果企业开始提高薪资以鼓励失业人员重返劳动力大军,进而让美联储通胀是暂时的论调出现大漏洞。”
胜研在3月份美国通胀率解读的时候, 就提到PPI的上涨为未来通胀提供助力。
《瑟瑟发抖!美联储首提"拐点": 先缩表后加息,已经听到楼梯响!》
4月份大宗商品暴涨,油价上升,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上涨,必然进一步推高PPI,5月13日,就是今日,美国即将发布4月PPI,再超预期基本可以确定。
在此情况下,未来通胀压力陡升!
前美国财长萨默斯也认为,拜登斥资4万亿美元重塑政府在美国民众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计划选择了正确的目标,但却给正在从大流行病中快速复苏的美国带来了通货膨胀风险。
“我担心进步派有做过头的趋势。”萨默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你需要有进步的想法,但也需要正确的计算,我担心该计划可能会使经济过热。”
股债双杀
而供应链和用工持续紧张正在加剧对通胀长期走高的担忧,欧美股市风声鹤唳。
即使美联储明确表示尚未考虑调整货币政策,有关缩减QE和加息的疑云正在投资者心中迅速扩大。
通胀忧虑下,周三收盘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挫,这忧虑正在向全球扩散!
美国公债收益率(殖利率)周三攀升,10年期公债触及一个月高位,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7.1个基点,至1.695%。
收益率盘中高见1.697%,为4月13日以来最高,并有望录得3月18日以来的最大单日基点涨幅。
通胀vs就业
通胀还是就业,那个更重要?
这根本不用选,保就业,是拜登政府第一优先选项,不然会损失选民,被特朗普攻击。
特朗普已经在大肆攻击拜登多项政策失措。
边境(移民)危机、经济危机、以色列危机、天然气危机,上台才100多天,危机一个接一个。
外交不能保护以色列
巴以冲突升级,哈马斯向以色列发了1000多枚火箭弹,拜登屁都没放一个。
内政,就业不及预期;
股市稳不住;
连东海岸油气管道都被黑客攻破,本土都守不住!
而4.2%的通胀,却成为考验拜登政府最大的危机!
上月美国就业岗位仅增加26.6万个,大约是美联储官员和许多经济学家预测增幅的四分之一。
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表示,这是“历史上最大的预测误差”。
因此,美联储不得不表态,讲继续维护就业,并祈祷通胀是暂时的!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副主席克拉里达(Richard Clarida)周三表示,距离美国经济愈合到足以让美联储考虑减少月度购债规模还有“一段时间”,他承认4月疲弱的就业报告使就业市场复苏的步伐较整体经济“更为不确定”,并证明美联储承诺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智慧”。
“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降低通胀,”他称,不过,“这只是一个数据,就像就业报告一样……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说,经济重启将给物价带来一些上涨压力。”
共和党官员一听到通胀数据就指责拜登政府向经济注入了太多刺激措施,他们称,经济本来也能自行复苏。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则表示,可能要到秋季才能弄清楚发生了什么。
博斯蒂克表示,“未来四五个月将会有很多杂音,”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在工人将以何种速度重返可能已经发生变化的就业市场方面。
对于美联储来说,市场和家庭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2%的目标,正如联储所希望的那样,但高出目标不多,这让联储相信未来几个月的物价上涨不会继续下去。
尽管如此,市场和经济分析师已经开始质疑,美联储是否面临落后于通胀周期的风险,此轮周期的发展可能恰恰是因为工人们不愿重返工作岗位,以及需求激增和供应瓶颈推高价格。
每周300美元的联邦失业补贴延长至9月的决定是否会妨碍人们接受工作?
是否会导致当下的企业招聘困难?
这些问题成为政党之间争论的焦点!
风险在酝酿!
仅仅一项数据不会改变美联储的立场若要美联储改变立场,还需要更多数据,包括“表明通胀和成本上升粘性的数据。
但是风险在酝酿!
美国联邦储备局在最新的金融稳定报告中警告,在美国经济走出冠病大流行、投资者胃纳急升之际,不断上涨的股市、互联网驱动的“模因”(Meme)投资以及对冲基金的暗箱操作,构成了越来越大的风险。
这份周四发布的报告重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担忧,并强调了一些新担忧。
近零利率和大规模债券购买促使投资者追求回报,并提振了投机性股票、加密货币和高收益债券等资产价格。
报告提醒,在这种环境下,如果风险偏好回落,价格可能容易出现“大幅下跌”。
报告提到新出现的担忧包括:
近期股市涨势迅速逆转的可能性,
社交媒体已被证明的迅速推高或推低股价的能力,
以及家族理财室Archegos资本管理倒闭导致几家大型银行蒙受巨亏,折射出令人担忧的风险管理问题。
另一方面,报告列出了一系列潜在的短期风险,如疫情若恶化并破坏美国经济复苏,金融体系可能面临的风险。
此外,如果欧洲无法控制住疫情,而政府计划提供的支持不足以抵消负面影响,一些重要的欧洲金融机构可能会遭受“重大信贷损失”,进而影响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
以及新兴市场的压力也可能蔓延到美国。
然而,也许美联储死不承认的长期通胀预期,才是风险的发令枪!
滞涨初现?
中国的金融数据显示,对未来的预期放缓!
中国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人民币,低于1.6万亿的市场调查中值;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1%,亦不及9.3%的市场调查中值。
央行数据并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明显低于此前2.25万亿元的市场调查中值,比上年同期少1.25万亿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9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而当下,中国却是欧美各国,甚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生产者!
生产者金融数据放缓,是否预示消费者市场经济正在见顶?
上周五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显示,美国4月就业增长意外放缓,基本算是经济活动降温的信号。
如果这种现象持续,是否意味着滞涨来临?
4月零售销售、工业生产和企业库存数据将于周五公布,市场再次凝神静气,静待魔盒打开!
其实,大宗已经涨上天,PPI已经没有悬念,只是超预期的程度到底是多少而已!
而危机出现之后,美国如何甩锅转嫁,将是世界最大的悬念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