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3000字长文!
离关门已不到三天,美国政府拨款案没能在参议院得到通过,导致当前的美国政府运作资金将在周四到期。
议案在参议院100个席位中获得48张赞成票和50张反对票,所有共和党人都投了反对票,几乎所有民主党议员都投了赞成票。
但是,这结果没有达到推进立法所需的60票赞成票,所以,政府支出议案未通过。
令人惊奇的是,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投了“反对票”,体现出拜登政府内部的不团结。
舒默事后表示,民主党人本周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以避免政府关门和债务违约。
他没有具体说明下一步行动会是什么。
“我们的国家现在正面临着共和党制造的两场灾难,”他在参议院表决后说。
两场灾难
舒默的两场灾难是指两个可能冲击美国经济且迫在眉睫的期限问题:
政府关门或者更糟糕的债务违约。
除了前文提到的,美国政府支出授权于本周四到期,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很可能在10月15日至11月4日之间的某个时候用尽借款授权,如果不提高债务上限,到时将出现美国历史上首次债务违约。
在美国努力摆脱新冠疫情影响的过程中,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有可能破坏美国经济的稳定。
这对拜登领导的民主党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拜登很不乐观
拜登政府向来指责前任特朗普政府执政混乱,将自己视为负责任的执政者。
但是,关门或者违约,都将严重打击拜登政府的形象。
拜登告诉记者,民主党本周可能无法达成协议,这一评估得到了参议院第二民主党人迪克德宾的支持。
“我认为没有人有乐观的情况,”德宾告诉记者。
一、双方都在甩锅美债
共和党人已表示,他们希望民主党人自行取消债务上限,表示他们不支持民主党的支出计划。
民主党人则是指出,大部分新债务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产生的。
这种情况下,提高美债上限议案将无法在参议院得到通过,美债违约很可能变成现实中的爆雷风险。
二、拜登政府不团结
民主党人在拜登国内政策议程的两大支柱:
1) 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案
2) 3.5万亿美元的社会支出计划
然而,民主党内部在这两个计划上也不团结。
这种分歧有可能不利于拜登执政,以及该党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保住国会多数席位的希望。
据政府官员称,拜登整个周末都在通过电话与立法者进行谈判。
消息人士称,白宫和国会民主党人正在考虑是否在社会支出法案中缩小电动汽车和社区大学学费的福利。
众议院议长佩洛希(Nancy Pelosi)将对基础设施立法的投票推迟到周四,而之前商定的是周一。
这个改动是为了提供更多时间来促成就拜登更全面的社会支出计划达成协议。
然而,支出计划在参议院完败,导致基础设施立法可能再次搁浅。
虽然,基础设施议案上个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得到了共和党的大力支持。
在基础设施法案中,主要将为道路、桥梁、机场、学校和其他项目提供资金。
但进步派民主党人威胁表示,除非参众两院的温和派同意规模更大的社会支出计划,否则他们将反对这项基础设施议案。
他们指望拜登在扩大医疗保健和教育、减少儿童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加大支出。
然而,温和派民主党人指出,3.5万亿美元的社会支出计划金额过高,包括佩洛希在内的民主党人都认为,该计划需要缩减规模才能通过。
拜登的可选项不多
当下,拜登首先被民主党内部分裂,
以及共和党步步紧逼搞得下不来台,
同时还要重整经济,推进疫情后复苏,
当然也要面对死亡率高企的新冠疫情,每一项都不轻松。
既然拜登已经承认周四前很难达成一致,那么关门+违约的危机之下,拜登如何才能稳住中期选举呢?
放弃国家利益,从选民入手!
1,争夺铁锈带
铁锈带是摇摆区,决定选战的最重要区域。
争夺铁锈区选民,依靠的是汽车业。
因此,拜登政府最近把解决汽车芯片问题作为商务部首要问题之一。
9月23日,拜登政府召集产业链会议,要求芯片巨头交出订单,库存数据。
核心,是为了解决汽车产业链缺芯危机,让美国汽车产业链优先排产!
但是,副作用也很大。
以行政手段直接插手产业链竞争,甚至干预企业生产安排,显得非常霸道!
如果芯片企业开始配合美国囤积芯片,那么日本,德国的汽车界该如何选择?
2,争夺农民选票
农民选票也是相当大的票仓。争夺这个票仓,无法绕开中国。特朗普本来和中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核心就是采购农产品。
当初,中美关系紧张,而且美国处于强势地位,第一阶段协议对美方更有利。
所以,和中国缓解,推进这一协议,同样可以加速美国农产品出口中国,讨好美国农民。
中国,很可能是即将率团访问列国的美国商务部长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商讨中美贸易的未来走势,也是选战的需要。
3,压制通涨
在超级通涨条件下,拜登的民主党政府很难赢得中期选举。
笔者常说,油价冲破80美元,美国执政者将失去执政权,因为汽油支出影响到美国每一个选民。
供应链因为物流阻塞被堵死,大宗导致PPI高涨,通涨在这个情况下有失去控制的风险。
所以,和中国缓解关系,共同抑制大宗和降低通涨预期,可能是拜登防止美国经济失控的首要选择。
中国限电停产,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间接压制大宗,以及降低海运价格预期。
所以,中美双方,有渐渐携手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的味道!
中国为什么要帮拜登?
中国的发展主要靠自己,这是非常明确的事情。
一、政治上,拉拢vs对抗
如果外部环境改善,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有利于中国科技发展,有利于中国人民幸福的话,合作当然是最佳选择。
对中国来说,团结美国人民中的朋友,警惕美国人民中的敌人,是永远的策略。
趁美国陷入困难时刻,尽量延长美国执政者的喘息之机,让美国执政者不需要歇斯底里对付中国来换取选票,这是中国的策咯。
在第一阶段协议之后,新冠疫情爆发,让特朗普选情危机而狗急跳墙,撕咬中国企图转移视线,就是美国政客陷入绝境后歇斯底里的体现。
二、经济上,共同的选择
中国大量出口带来的外汇,主要是美元,最好还是换成实物,不然贬值风险极大。
因此,加强中美贸易,有利于中国消耗美元,即使是第一阶段贸易,主要买农产品,虽然不一定买到高科技,也比纸币强。
如果,美国商务部长这次率队访华取得良好进展,突破农产品领域,在工业品、高科技领域达成一定合作,当然更有利于中国产业升级。
而打击大宗,是中美共同利益,帮美国也是帮中国。
中国依赖外国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镍等等一系列大宗原材料,甚至对煤炭都有巨大的进口额度。
大宗涨价,直接冲击国内企业利润水平。
同时,当下美国港口拥堵,英国卡车司机缺位,他们的进口能力被运输掐断。
即使中国现在持续生产,产品出口也只能积压在仓库里,最多是漂浮在大海上。
外贸产品暂停生产,其实已经到了一线之间,借助双限停产只是个由头而已。
而高能耗产业的停产,确实符合国内转型升级需求,是长期的策略,这点并不突然。
停产,一方面可以压制大宗,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运价,让企业利润率有机会恢复,是一举两得的。
三、科技上,卧薪尝胆的时间
中国并不幻想美国政客放弃对中国科技的打压。
美国一方面和中国缓解外交紧张局面的同时,也一样在加强对中国科技的警惕。
美国这周已经开启在美国的通信系统中全面替换中兴、华为、海能达等企业的产品。
另一方面,美国也悄悄放开了华为低端汽车芯片的管制,美国这种矛盾心里,给中国科技卧薪尝胆提供了时间。
四、外交上,坐观美国与盟友的内斗
更多购买美国农产品,减少的是澳洲,加拿大的采购。
中国农产品采取总量配额制度,达到了配额就停止进口。
因此,多买了美国的牛肉,澳洲牛肉必然少买;多买了美国小麦,也必然减少加拿大小麦采购。
而拜登救助汽车业,在芯片上采取美国优先的策略,必然引起日本,德国等汽车大国的抵制。
拜登争取军工联合体的企图,已经从法国嘴里抢单500亿美元,引起法国朝野的震怒。
然而,为了中期选举的选票,拜登需要农民,需要汽车业工人,需要军工联合体的支持。
中国,只需要埋头发展,做好自己的事情,冷静观察世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