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德州,新能源遭遇冷思考,其实是制度的锅!


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历史性的大停电。

据美国媒体报道,得州2月14日冬季电力需求达到创纪录的69.2吉瓦(1吉瓦=1百万千瓦)。
2月15日,得州电网运营商网站上的数据显示,由于冬季恶劣天气和电力生产商轮流停电,得州电网的批发电价飙升100倍,实时批发市场价格已攀升至每兆瓦1.1万美元(相当于一度电11美元),而平时不到100美元。
电网运营商近日召开发布会表示,美国德州已有超过200万家庭停电。
恶劣天气条件下,天然气、核能、风能和煤电厂全部停止运行。
可再生不可靠?
这场寒潮导致大约有16GW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停运,其中大约6GW是风电,以及接近30GW的天然气发电厂停运。
从这组数据看,大停电全部怪罪于可再生能源明显有失公允,天然气更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毕竟,德州冬天约80%的电力需求,大约67GW由天然气、煤炭和核能发电来提供;只有7%(也有数据是22%)的电力来自风力发电,其他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所以,新能源,风电辩护者认为,7%的损失不大,而且可以改进风机抗冻能力,而天然气的停工才是罪魁祸首。
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风电改造也无法避免极端天气下的灾备不完整,如果全部用储能,效益又要打折扣。
而太阳能在冰雪覆盖下,发电损失是不可逆转的。
风电冻僵,太阳能被冰雪遮挡,这是无法弥补的电力损失。
这次寒潮中,可再生能源全部损失,天然气发电损失40%,一共造成德州一半的电力损失。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剩下的一半电力还是天然气和煤电在支撑, 可再生能源却指望不上!
因此,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指责也无可厚非。
这就是这个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绿色+稳定,如何平衡?
天然气的锅是谁的?
那么天然气为什么会损失30GW电力呢?
德州ERCOT计划中德州冬季天然气发电、煤电和部分核电可获得67GW的能力,占全部电网容量的80%。
而此次停电事故中,67GW的能力中只有43GW上网,更有说法是断掉了30GW的热力资源。
很奇怪啊,在中国这是无法想象的。
制度缺陷一,德州独立电网。
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本土唯一拥有自己独立电网的州,它不受联邦政府的监管,并且与临近各州没有电网连接。
因此在极端条件下,也无法从外州购电以补充电力短缺。
缺电再多也没办法补,这是最大的制度缺陷。
缺陷二,天然气直供电厂
德州是天然气大州,天然气发电厂在电厂内部不会储备太多燃料,这些发电厂用气主要依赖天然气管道来输送。
天然气从西部石油和天然气产区,贯穿整个德州,输送到休斯顿和达拉斯等主要需求中心。
德州的天然气采气系统不能适应极寒冷的天气冲击,而且懒于升级。
西德州二叠纪盆地(实际上天然气最高产区之一)的开发者一旦遇到极寒天气和积雪,就可能需要关闭气田井,或遭遇停电事故,从而导致无法将天然气抽运到地面。
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S&P Global Platts)估计,2月初,得克萨斯州的运营商每天可生产约240亿立方英尺。但周一,得州的天然气产量暴跌,每天的产量只有120亿至170亿立方英尺。
制度缺陷三,谁承担损失?
直供减少了储气罐的投资,这是发电厂这是显而易见的成本降低。
在德州这种南方地带,一般来说直供没有多大问题,极端寒潮天气不多,这就导致投资储气罐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冗余,而不能产生效益。
资本主义社会,民营电厂建设储气罐做百年不遇的灾备,就没有任何动力。
对天然气电厂来说,减少供应并不会减少收入,电价暴涨100倍,而供电只下降40%,这毫无疑问是赚的。
对天然气开采来说,天然气减产40%,价格一样翻很多倍,同样稳赚不赔。
这就是为什么,德州又一次踏进同样的陷阱。
2011年德州也发生过一次类似的大冰冻事件(近30年4次了),当时天然气发电厂也遇到了困难,同样是通过滚动停电来处理危机。
但是那次危机后,只有小部分部分发电厂进行了升级,事实证明大部分电厂对灾备的防范并不积极,没有进行投资升级以防再次出现问题。
冰冻德州的代价,已经波及全世界!
德州是著名半导体生产基地,这次大停电导致多家半导体厂不得不停工,造成的后果是,缺芯很可能要延迟到今年年底。
在不可绕过的制度缺陷下,即使是世界天然气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德克萨斯,也无法避免缺气,停电的死循环。
谁也无法阻挡下一次寒潮!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