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懒”对联,下联一字不差照抄上联,流传至今已是经典绝对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古人聚会饮酒作乐时,总会有些文人雅兴。李白的很多诗词都是在喝醉后诞生的,这首《将进酒》也成为千古名篇。
文化发展到如今,也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一些网络热词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可见古人的确很有智慧。

而其中在节日时,也会猜灯谜,做对子的形式,来让各方友人大放异彩。
流传至今的对联有很多,其中有一副对联却是别具一格,上下联都一致,被称为是明代“最懒”对联,但是如今看来,已经成为经典。
对联
中国的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虽然最初只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但是有才之士用它来作诗,写词,更创作出经典文章。
文字的魅力可谓是博大精深,一字一句的组合放在不同的语义中都有不同含义。像如今的春联也是讲究对仗的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要有美好的祝愿,这体现了人们的文化传承。
古有曹植应对兄长逼迫而做出的七句诗,今有各种现代诗歌的产生,寄托了人们的情怀。可见文学载体发展至今已经有多种形式。

而对联讲究的是平仄协调,和诗词比起来更宽泛许多。如今我们得知的对联都是有典故的,比如说:孔子游齐国,三月不知肉味;颜渊居陋巷,一瓢可胜琼浆。
这里面写了孔子和他的徒弟颜回在求学期间淡泊名利,一心向道的故事。
当时孔子在齐国,听到一首音乐,觉得异常美妙,便沉醉起来,三个月的时间对美食佳肴都提不起兴趣,尝不出肉的味道来。而颜渊虽然住简陋的居所,即便是喝水也胜似美酒琼浆。
可见流传下来的对联都是有意义的,虽然字句短小,但也表达了两人安贫乐道的心态。若是我们在做学问上,有如此的精神,想必什么都可以攻克。

在古装剧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对对子的片段,有人给出上联,接下来就自由发挥来做下联。即兴的方式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学涵养,赢了的人更能获得奖励。这种文化上的较量,实在是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和才华。

“读书”
从唐朝时期文化大肆发展以来,一直到明朝,各种形式的文学体裁也应运而生,比如说小说,戏剧等。当时明朝还有三位才子,分别是徐渭,解缙和杨慎。
这三位才子中,只有徐渭是在戏曲,音律,书画等各方面都精通的。除了有名气外,徐渭在外表上也是不输其他人。
古人在记载中写道,他皮肤白,个子高,声音也是好听的。换到如今,可堪比娱乐圈中的实力派加小鲜肉了。

有次和朋友聚会途中,大家起了雅兴,纷纷作诗吟对。其中一人出了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当下,宾客们都愁眉苦索思考怎么接这下半联。
而徐渭只是思索片刻,就拿起毛笔,写出了下联。仔细一看,这上下联竟然一模一样。众人刚开始只是摇头,觉得这个才子不过如此,接不下来就开始抄。
可是经过认真观看后,才有人发现这个下联的绝妙之处。原来这个好字,在上联分别是擅长和喜欢的意思,到了下联就发音颠倒,成了另一个意思。

整副对联结合起来就是,在年轻时候本该是读书容易,可惜当时不太喜欢去读书。而等年老时,知道读书的好处了,又想一头扎进书本里,却发现没那么容易了。
这么一解释,众人都对徐渭的才华表示敬佩,这句对联就这么流传下来。而这其中的深意,也是劝告我们年轻时要多读书,不然白首方悔读书迟。
可见对联这个形式,在语义上有丰富的表达方式,不止讲究意境,有时候叠字和复字的出现,更显得独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命途多舛
古人有句话叫做天妒英才,似乎有才华的人物总是会英年早逝,或者人生路途上波折起伏。比如唐代诗人王勃,少时成名,意义风发之时却因一篇文章被贬,27岁回乡探望父亲时溺水而亡,给后人留下了《滕王阁序》。
明代的徐渭也从小聪明过人,可惜在嘉靖年间投靠了胡宗宪,受到了牵连。虽然他一心爱国,对严嵩的行为予以抨击,可最终还是被牵连入狱。
早在入狱之前,徐渭就是不得志的状态,虽然从小就比别人聪明,周围的环境更是对他吹捧有加,可是八次科举都失败的阴霾始终挥之不去。

加上一夜之间家产被抢夺而空,他变得一穷二白。从最初的被人瞩目,到沦为私塾里教书的先生。他是愤懑不平的。
在狱中的生活,他痛苦难捱,接连自杀九次都未成功。外界也传闻他得了精神病,出狱后的他,更是疑神疑鬼,怀疑自己妻子不忠,在发病时亲手杀了妻子。
这样的经历可谓是不疯魔不成活。好在之后,他的病情得到缓解,在狱中的时间精心揣摩书画艺术,至今他的画作都被齐白石称赞,也被临摹了很多遍,认为他写意派的画风出神入化。

在入狱期间,当地很多文人都竞相为他奔走,徐渭还参与了《周易》的注释工作。当再次出狱,他已经年过半百,一生跌宕起伏,早对金钱不以为然,在穷困潦倒时靠自己卖画为生。
兴许是曾经对功名利禄有过执念,在康复之后才懂人生的真谛,他的艺术作品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弘扬。正是深入地狱后,才会对艺术有着不一般的见解,也怪不得能做出“最懒”对联。
结语
上帝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传奇的人物,经历都是非同寻常的。他们似乎经历过许多痛苦磨难,正是磨难的加持让他们的才华,精神力更被世人认同。

对联如今也比比皆是,这些流传下来的瑰宝确实有着深厚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发掘学习。而每一个站在历史舞台的人物,都是有着不一般的经历,才会被大众共情。
而这幅明代“最懒”的对联,竟是出自一个曾经得过精神病人的手中,也着实让人惊叹。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