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少林寺为什么叫少林寺,而不叫少林庙?为何妈祖庙叫妈祖庙,而不叫妈祖寺呢?
在习以为常的表象之下,究竟是藏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佛洛依德的学生荣格提出一个新奇的观点:群体无意识。
群体无意识,即人类常常会忽略司空见惯的事物,将其当作像行止坐卧一样。“寺”和“庙”的也是类似的事物,以至于寺庙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结果,而不是一个激起人思考的问题。
寺的由来
很早以前,“寺”和“庙”分开使用,寺也不是佛教的代名词,最早是处理政务性工作的机构,电视剧里经常性出现的大理寺就是其中之一。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大理寺卿相当于今天的法院院长,直接受命于君主,他负责将君主的意志传达给自己的下属——大理寺少卿。
大理寺少卿是执行具体任务的官员,职位相当于今日之法院副院长,少卿以下就是各类机构的细分。
寺是什么时候开始和佛教产生关联,事情要从东汉开始说起,彼时在位的皇帝为汉明帝。历史记载,汉明帝某日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境,梦境里出现一个通体发光的人物。
异于常人者,非仙即怪,汉明帝有着自己的判断力。那人头顶无头发,慈眉善目,脚下踩着一朵盛开的莲花,微笑着在他的周围缓慢地旋转。
汉明帝认定那就是仙人,仙人出现在君主的梦中,一定带着某种特殊的使命,他问道:“你是谁?”仙人依旧笑语盈盈,不言不语。
户外一阵凉风透过窗缝进入室内,汉明帝在凌晨时分醒来,醒来后他再也没有睡去,而是焦急等待着黎明的来临。
朝会按照规定的时间举行,文武群臣进入殿内。汉明帝道出昨日的梦境,有大臣信西方之佛,说梦中仙人乃西方佛陀,意在普渡众生。
汉明帝派遣使者到西域,接回两位高僧,同时返回洛阳的还有一匹驮着佛经的白马,《西游记》里的白龙马就和此典故有关系。
汉明帝为迎接两位高僧,命能工巧匠在洛阳城修建了一座住宅,住宅究竟应该取何名讳?成为悬在汉明帝心头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他找来众大臣询问,大臣均不得解,后宫有一名妃子倒是聪慧,深得圣上的心思,趁着君上百思不得其解时,合适宜地说道:“陛下,白马驮经自西域而来,不妨以白马为名。”
汉明帝拨开浓雾见晴天,顿时喜笑颜开,索性就叫“白马宅”。妃子听到“白马宅”三个字后,摇摇头说道:“陛下宅子虽好,但高僧的住宅总得和普通人区分开来。”
汉明帝愉悦地望着眼前的妃子,问道:“以你之意,该取一个什么字?”妃子之所以能受到皇帝宠幸,定然不是一般的庸常人,即使她心底有答案,也不会说出。
她明白,自己一旦说出,就等于抢了君王的风头。四海之内,后宫之中,哪个不有求于君王呢?既然有求于君主,就要君主感觉自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聪慧之人。
妃子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佛教是渡人向善的教派,百姓们信佛陀,无非就是渴望他能保佑自己在尘世间平平安安地活着,佛陀为什么要保佑他们,说到底就是天佑善人。”
汉明帝听完妃子的回答后,仍旧是眉头紧锁,妃子继续暗示:“陛下,佛是思想领域的审判者,你不好就会惩罚你,这样一个身份,取一个合适的名字的确不容易啊!”
汉明帝听到“审判”后,立刻想到了大理寺,大理寺不就是朝廷根据律法给人定罪的地方吗?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妨就拿过来直接引用。
他微笑着看着妃子,说道:“你觉得白马寺如何?”
妃子早就明白为何叫白马寺,却装出一脸的疑惑道:“名字倒是好听,臣妾不明白的是“寺”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汉明帝随之为其解惑,妃子随之表现自己不露痕迹的逢迎技巧。
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官办的佛教修行地——白马寺,就这样出现在中华大地之上。
寺和庙的相遇
庙在那时候还没有和寺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新型的词汇,两个汉字像注定会相遇的青年男女,还尚不清楚各自未来的命运。
两个汉字的含义各不相同,庙是什么?太庙,放的人家的君主去世后的牌位,子孙后代要定期到庙里烧香,告祭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土地庙,也是人家的某个人物因为善良而被封为了神,庙里的神是用来供奉那些保护百姓的英雄,他们类似于古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不同的是他们百姓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牺牲。
诸如妈祖庙、岳飞庙都代表着人间百姓一种美好的寄托,他们就好比中华文化的魂,这些魂在那里凝结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
到底什么时候庙和寺才真正地相遇了呢?这些都是民间百姓的功劳,百姓们信寺里的佛,也信庙里的神,两者之间表达“信”的礼仪不同,但核心一样。
儒家的核心仁,礼是外在的延申,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深入人心,大家自然而然地会将礼仪应用到其他地方。
应用礼仪的目的只有一个,表达诚意,祈求佛,或者说神给自己最高层次的保护。毕竟神也好,佛也好,一旦到了众生的眼里,就成了一个可以依赖的人物。
众生不信自己,信神秘的力量,而他们又无法了解神以及佛的精神境界,于是只能通过凡俗的礼节来表达,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渡。
渡他们抵达到“善”的彼岸,因为恐惧神秘的力量又不敢作恶,而礼仪的混合使用,使得寺庙逐渐合二为一,杂糅到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