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百姓的生活状态,一个人干活一堆人看,生活节奏究竟有多慢?


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勤劳致富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我们父母年轻时的那个年代,更加能感受到人们的勤奋。
那时候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身上的担子都特别重,他们既要做农活,又要洗衣做饭照顾家畜。
仿佛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去娱乐休闲,要说唯一的娱乐方式也许就是织毛衣了。
而现在随着时代发展,百姓的娱乐生活也更加丰富,父母也会经常向我们讲述他们那时的生活有多艰苦,可能正是抱着这样忆苦思甜的想法,大多数人才会选择去朝鲜旅行。

众所周知,朝鲜如今的模样和我们30年前十分相似。这里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先进的机械能代替人力,按理说当地百姓应该也过得非常忙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然而在朝鲜旅行的那么几天,却让我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朝鲜,你根本体验不到我们30年前那种热火朝天的干劲,更多的感受反而是轻松缓慢的生活节奏。因为在这里无论是从当地百姓的工作状态,还是人们日常的出行方式,都看不出一丝忙碌和焦急,好像他们每个人都有大把的空闲时间。

坐在开往平壤的列车上,当游客进入朝鲜境内时,就能明显感受到这里缓慢的生活节奏。
首先是当地农村百姓的工作状态,就和30年前的我们有着天壤之别。
朝鲜如今实行的还是土地公有制度,这里的土地大多数都归生产队所有,农户们每天集体下地劳动赚取工分,工分可以兑换粮食和工资,和在城市中上班基本没什么区别。
不过不同的一点是,农民无论干多干少,每天都拿着固定的工分,因此也不存在贫富差距和攀比心理。
大家便不会去玩了命地干活,往往都是到点了直接下班回家,再加上他们没有机械的帮助,农忙时的收割进度一般都非常缓慢,有时候甚至能从秋天一直干到冬天。

因此朝鲜还制定了这样的一个策略,就是在农忙时所有成年男性都必须过来帮忙。由于不是义务劳动,帮忙的人也可以赚取工分,所以这时无论高中生还是职工,都在农田里挥舞镰刀场面十分壮观。
不过这并不能很有效地解决问题,因为有很多人压根就没有劳动经验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只能在一旁驻足观看,一边学习一边混混工分。
而对于那些真正会干农活的百姓来说,早点干完也不能休息,反正还有其它活要干,所以他们每个人干起活来也都是不紧不慢的,似乎还很享受这种生活节奏,完全感觉不到那种热火朝天的干劲。

不仅是农民如此,朝鲜的工人们干起活来也是一样,因为工作都是上层领导直接分配下来,不存在包工包料也没有中间商。
大家都是按天计算工分,干起活来自然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在朝鲜一个人干活一堆人看的情况很是常见。
而领导们对这种现象也模棱两可,似乎也都见怪不怪了。
这种场景也让我联想起了朝鲜最著名的烂尾建筑《柳京饭店》,这座饭店从施工开始,到有了初步的框架就用了至少5年时间,虽然中途经历了一段停工,但整体修建前前后后大概也用了20多年。
直到今天还没有正式完工,可见朝鲜人民的工作速度的确有待提高,反观我们中国速度对他们来说还真的是遥不可及。

不过这并不是就代表朝鲜百姓不够勤劳,而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条件和工作环境,长此以往才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行走在平壤街头,你就会发现当地百姓不管上班还是下班,给人的感觉都是慢条斯理。他们时而步行,时而推着自行车慢悠悠地赶路,基本见不到边走边吃早餐,和害怕迟到而慌忙小跑的人。
就连乘坐交通工具时也丝毫不会胡乱拥挤,反而都自发地排成长队,好像一个个都不着急上下班。

在平壤,排队其实是件十分普遍的现象。当地百姓无论是吃饭、购物、等车或者参观景点,就算没有人维持秩序,大家也会很自觉的排成长队,从来都没有人胡乱插队,百姓的素质让不少游客都倍感惊叹。
后来我才知道,朝鲜百姓之所以都很主动地自觉排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心中的集体荣誉感,以及日积月累养成的个人习惯。
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的日常工作时间实在太短了,加上下班后又没有其他事情,才导致大家有大把的闲余时间用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朝鲜的企业不同于国内,由于没有私人雇佣关系的存在,因此在这里大到工厂公司,小到街头售货亭,所有的企业都属于国营单位。
百姓们也是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和我们有些相似。
不过不同于我们的是,这里的工厂从不存在加班现象,因为他们自主研发的产品数量有限,大多数商品都只能依靠从外进口,本地生产的商品需求量也比较少。
所以当地企业从来不会有加班的需求,反而要是遇到生产淡季或者停电,单位里还会经常带薪放假。

因此大多数朝鲜百姓的工作压力都很小,再加上这里没有私营企业,百姓也无法利用下班时间去再多打一份零工,虽然他们挣钱不多,但生活节奏确实比较轻松缓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