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负责人在12月21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要加大煤炭的清洁化开发利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并要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低碳能源来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如果说,历史上的中国经济错过了蒸汽机发明带来的工业文明及海洋文明,那么,在如今全力提速的创新科技时代,中国企业除了高铁和大飞机这两项高端制造外,中国勤劳智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许多新能源领域的突破,并确保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作为中国的另一张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就是代表,要知道,现在全世界的核电建设都在依赖中国制造,但目前,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外的核能公司前景却暗淡。
与此同时,除了高端制造外,此刻,世界已经处于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迭代的交汇期,如果说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信用的展示,能源则是一个国家经济未来的体现,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线,我们所熟悉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下神火、中国传说中燧人氏钻木取火等等,都在说明人类长久以来对光明和能源的探索,从草木到煤炭,从煤炭到原油,从原油到新能源……,而新能源又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当现在全球多国还在中东产油国家的原油产量和油价喋喋不休之际,中国相关企业已创下了多个全球绿色能源之最,中国勤劳智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实现了众多重大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这些突破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能源安全保障、降低用油气成本及、优化能源结构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并确保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消息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掌握可燃冰试采核心技术的国家,并将要正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目前,蓝鲸1号已经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完成首次可燃冰开采,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这也意味着中国已提前占据了该能源技术高地。值得一提的是,美日德韩印等多国也制订了可燃冰勘探计划,但目前,拥有先进技术的美国、日本、德国却一直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进行全面开采。
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中国还计划将在3.6万公里外的太空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根据计划,将在2030年开始建设兆瓦级空间太阳能试验电站,据悉,该项目已在重庆启动建设,这意味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国家。
同时,中国的“嫦娥五号”还首次从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并且,中国还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和月球基地,对此,外媒评论称,中国将新能源和太空技术的科研努力推向新高度。
我们注意到,这只是中国太空计划的一部分,最新消息显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核动力飞船将定期往返于行星际空间,在遥远行星和小行星上的采矿地之间运送工人,而下一个目标将是火星。
同时,中国对太阳能、风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应用也非常广泛,不仅于此,中国预计还将在几十年内建成世界上首座用于发电的稳定燃烧人造太阳项目托卡马克装置,给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而就在这个时候,媒体又传来重大的利好消息。
据俄卫星通讯社一周前报道称,被称作中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造太阳项目托卡马克装置,12月4日已经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等离子体温度达到1.5亿摄氏度,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更早时(2019年10月底),中国相关企业还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主机安装工程的核心施工方之一,这标志着中国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
据人造太阳项目装置总工程师宋云涛介绍,人造太阳没有链反应或放射性废物不受控制的问题,甚至海水也可用作燃料,一升海水所提取的聚变燃料相当于350 升石油所产生的能量,所以,仅从这点上说,热核反应堆能产生人类用不完的大量能量,这也是这项新能源技术能吸引全世界目光的原因所在,要知道,目前,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和欧盟多国也正在致力于掌握这项核聚变新能源技术,但没有一个团队能像中国团队一样保持核聚变的稳定性。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上周报道称,中国正在努力制造“人造太阳”,该外媒援引科学家们的分析称,它的温度将是真正太阳的13倍,并将产生与行星中心相似的能量,如果人造太阳的创造者们能遏制住热核聚变的能量,那么地球上可能会出现几乎无限量的清洁能源,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能源领域或将取得重大突破,并印证了BWC中文网提及的关于中国在人造太阳项目上将取得突破的观点。
BWC中文网国际财经团队认为,这是世界能源史上继煤炭和原油被开采使用之后的又一次能源变革。而我们要告诉读者朋友们的是,这或许也是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重大投资机会之一,并将成为继高铁、华龙一号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张国家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