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待封写了一封八百里加急信,李勣看后骂道:“军情紧急还写诗,当斩!”元万顷看后说,他们在求援


唐高宗二年,辽东战事白热化,主帅李勣收到一封八百里加急信后,忍不住破口大骂:“军情紧急,加急信还有功夫写诗,当斩。” 通事舍人元万顷看着主帅如此暴怒,赶忙接过信件查看,这一看,就看出了大问题。 “主帅,他们被困住了,缺少粮食,在求援。”元万顷一面说着一面指着信件给李勣看。 
李勣也感到很好奇,怎么同一封信件,自己看来就是一首诗,元万顷看见的就是求援信呢。 写信的人叫郭待封,李勣安排他轻装带着水军去攻打平壤,又安排冯师本带着粮草去支援郭待封。 结果,冯师本的船坏了,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将粮食送达,郭待封和手下被饿得前胸贴后背。 于是,郭待封准备给李勣写求援信,但是又担心信落在敌军的手中,我军的虚实就会被探知,从而陷入被动局面。 
仔细思索了一会,郭待封就写下了一首和离诗,这样的话,即使信件被高丽得到,高丽人也看不懂。 但没想到,自己的元帅看到这封求救信,也没有看懂,还要斩了他。 好在元万顷看懂了,要不然,郭待封就得身首异处了。 那到底什么事和离诗呢? 之前,和离诗其实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字游戏,将字拆开放在诗里,或者将两个字合成一个字。 
郭待封之后,这种和离诗被当作密码的方式成了对军家的有利帮手。这也就是后来密码信的雏形。 其实,元万顷和李勣都知道,八百里加急不可能是儿戏。但李勣没有往这方面想。而文化底蕴深厚的元万顷看了。 仔细一思索,就得出来答案。李勣听了元万顷的解释,赶忙派人给郭待封送去了粮食,解了郭待封的燃眉之急,也缓解了战场上焦灼的情况。 战场上用和离诗的来保护机密的这种方式,很适合用在敌我文化差异较大的时候,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常用这种方式。 只是少了和离,更多的是用这种方式来传信,还专门设计不同的密码。 郭待封也算是一个人才,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换来自己需要的补给。 总的来看,唐朝真的是人才济济啊!人的创造力也确实不可估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