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兹蓝洞揭开玛雅崩溃之谜。古代玛雅文明因长达数百年的干旱而灭亡?



古代玛雅文明因长达数百年的干旱而灭亡?伯利兹蓝洞揭开玛雅崩溃之谜。位于著名的加勒比海伯利兹近海的水下洞穴“蓝洞”,对从蓝洞开采的矿物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公元800年到900年左右发生了大规模的干旱。这个时期正是玛雅文明四分五裂的时期。此后,干旱似乎得到了缓解,但数百年后又发生了大规模干旱,玛雅文明被认为完全毁灭。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美国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地球科学家安德烈·多罗说:“玛雅文明因干旱而灭亡的研究结果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这次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这种说法。”玛雅文明的灭亡公元300年至700年左右,玛雅文明将尤卡坦半岛收入囊中。那个时代的中美洲人以惊人的高超技术建造了金字塔,掌握了即使在现代也通用的天文知识,还精通《日冕》和《日历》的制作。但是在公元700年左右,文明技术似乎忘记了这一光荣,开始衰退,战争和无政府状态持续不断。近代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时代的衰退是由于树木的减少,作物的消失,以及由于无法确保食物而产生的恐惧漩涡,提卡迪亚曾经是玛雅文明的主食。进入近代,开始主张当时的衰退是由干旱引起的。作为这一新学说的先驱者,科学家们从1995年开始彻底调查了干旱对地球的影响。据2012年登载在科学杂志上的伯利兹附近洞穴的过去发现,大约经过2000年的时间形成的石笋(钟乳洞等从下往上延伸的岩石)留下了长时间干旱的记忆。但是,德洛克塞尔先生说:“这项研究仅仅是从一个洞穴中导出的,在那个阶段,要想建立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的说法,根据还很薄弱。”对于当时发表的关于干旱记忆的解释,科学家们提出假说说,这可能是‘热带辐合体’的变动造成的。”热带辐合体是存在于地球上的气候系统,它给热带地区带来大量的雨,并从其他地区吸收水分。到了夏天,热带辐合体会给尤卡坦半岛带来雨水,但到了冬天,热带辐合体会越过尤卡坦半岛,向更北移动。科学家们认为“热带辐合体与玛雅文明的衰退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明的衰退可能是由于热带辐合体在夏季没有停留在玛雅文明上空而完全脱落而引起的”。蓝洞调查的新发现为了找到干旱的证据,研究小组在蓝洞的礁湖进行了开采。这个礁湖周围完全被珊瑚礁所包围,据说一到雨季,周围河流的水就会把矿石捡起来沉淀到礁湖底部。结果,礁湖底部以矿石的形式留下了过去的气候记录。德洛克塞尔说,这个礁湖是“封闭沉淀物的陷阱一样的洞”。研究小组关注沉淀物的科学构造,测定了钛和铝的量。据说因为下雨的话,存在于那个地区的熔岩中的钛就会被剥掉,沉淀到礁湖的底部。“也就是说,只有钛和铝含量少的层才有干旱的记录,”德洛克塞尔说。通过这次的发表可知,公元800年到1000年左右发生了干旱这一科学事实。而且,2020年通常会发生5 ~ 6次的台风,在这个时期只发生了1 ~ 2次。当时玛雅文明衰退,他们移居到现在被称为“墨西哥”的奇琴伊察。还有一个新的事实,那就是公元1000年到1100年左右(小冰河期时代)发生了大规模的干旱。据说这是奇琴伊察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