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从何而来?模拟黑暗星际云的黑暗化学



生命之源从何而来?模拟黑暗星际云的黑暗化学据说,这次的发现是由黑暗化学这门学问弄清楚的。 虽然这个单词听起来很陌生,但研究的第一作者解释道:“黑暗化学是指不需要高能量放射 线的化学。” 甘氨酸被认为是最简单的氨基酸,虽然是在彗星上发现的,但宇宙中的甘氨酸,形成需要 很高的能量,所以研究甘氨酸的形成环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通常,为了宇宙中的化学分子的生成,紫外线照射(高能量的放射线)被认为是必要的。 但是研究显示,在没有这些限制的情况下,甘氨酸也有可能在冻结的尘埃表面形成。 研究团队首先在实验室模拟了宇宙中黑暗的星际云的状态。 漂浮在星际云上的10 ~ 20k(开尔文)的冷尘埃粒子被富含CO、NH3、CH4、H2O的薄层冰所 覆盖。原子在这里碰撞,碎片化的东西重新结合,最先生成甘氨酸的前体(形成前阶段的分 子)甲胺。 世界上首次对彗星着陆进行调查的“丘柳莫夫-格拉希门科彗星”的彗发(围绕彗星的气体和 尘埃)中也检测出了甲胺。 
研究团队通过实验证实,在宇宙空间中甲基胺可以形成甘氨酸。 生命之源在宇宙中随处可见 此次研究的重点在于,被认为是生命构成要素的分子,而分子在恒星和行星形成之前就已经 形成了。 在恒星形成区域进化的初期,就已经形成了甘氨酸这样的氨基酸,这表明这些氨基酸存在于宇宙的各个角落比我们之前认为的要理所当然得多。 如果将在实验室仅用一天就得到的数据应用到需要数百万年时间才能形成的星际环境中,就 可以认为相当数量的甘氨酸会随着时间在宇宙空间形成。 甘氨酸一旦形成,就会结合其他复杂有机分子的前体发挥作用。 考虑到同样的机制会持续下去,从原理上来说,以甘氨酸为材料,丙氨酸和丝氨酸等其他氨 基酸会逐渐形成,最终浓缩的有机分子会包含在彗星中,传递到像地球这样的年轻行星上。 是可以的。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知识##我在做科普# 校稿:金兰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