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书中发现“最古老的极光记录”!中国为什么会有极光?



中国古代史书中发现“最古老的极光记录”!中国为什么会有极光?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竹书编年史》是一部记载了公元前2400年左右到公元前299年左右的战国时期的传奇时期的史书。与司马迁的《史记》一起,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但近日却宣布在《竹书志》中发现了人类书写的最古老的极光观测记录在描述中,似乎看到了“五种颜色的光在夜空中闪耀”的内容。发现有记录以来最古老的极光!这一次,对“竹书”的研究由名古屋大学的早川久史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的马里努斯·安东尼·范德苏鲁斯 (Anthony van der Sluijs) 共同完成。据两位作者记载,在《竹书编年史》的一页上,“周昭王末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在位:公元前995-977年),出现五色光在北方的夜空中。”据说找到了“闪耀”的描述。对描述的详细分析表明,观测点位于周首都和靖(北纬34°14',东经108°46')上空,年份为公元前977年或公元前957年。这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极光观测记录。此前,最早记录的北极光是由亚述(现伊拉克北部)的天文学家在公元前 679 年至 655 年间雕刻成楔形文字的。这种描述可以追溯到大约 300 年前。还有其他古代极光记录,如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天文日记,可追溯到公元前567年。至于《竹书编年史》中的极光记载为何要这么久才发现,两人都以原作多次失而复得的事实为证。《竹书编年史》在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曾失传,3世纪下半叶重新发现,北宋(960-1127年)又失传。清代(1616-1912 年)开始再次收集,至今仍在继续修复原件。“由于解释不一致,古代极光的物理特性和年龄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科学兴趣,”他说。但最令人担忧的是极光发生的“地方”。极光通常出现在北极和南极极地地区,但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会出现?为什么极光会出现在极圈以下?极光在极圈等高纬度地区当然很常见,但也有“低纬度极光”出现在低处。在日本,2015年在北海道观测到了,事实上,即使在《日本书纪》中,也有用“发红”描述的极光报告。如您所见,极光本身已经为人所知很久了,但直到 20 世纪,它的发生机制才变得清晰起来。极光是由太阳飞出的电子和质子引起的。太阳每秒发射数百万吨粒子,由于其极高的热量,这些粒子会电离成等离子体。当温度升高时,物质变成气体,分子在其中分离,但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电子和原子核分离,这种状态称为“等离子体”。这种飞行的等离子体被称为“太阳风”,当它到达地球时,会与高层大气相撞。地球的大气层由氮分子、氧分子和氧原子组成。当太阳风等离子体与地球大气层碰撞时,其中的电子接收能量并移动到外轨道。这被称为“兴奋状态”。然而,被激发的电子是不稳定的,会在一段时间后回到原来的内轨道。这时,电子释放出它们从等离子体中接收到的能量,当它以光的形式被观察时,就会出现极光。“低纬极光”的发生机制如您所知,地球被磁力线所包围,磁力线介于北极和南极之间。然而,它的形状并不均匀,在太阳风的推动下,太阳另一侧的磁力线被拉长,形成了一个尾巴状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等离子体片”,大量被太阳风吹来的等离子体聚集起来。等离子体具有沿磁力线运动的特性,因此它会下降到磁力线聚集的极地区域并与大气碰撞。这就是为什么极光主要出现在北极和南极 。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太阳表面会发生爆炸(耀斑),产生比正常太阳风更强的“磁暴”。当磁暴发生时,等离子片中的等离子进入更靠近地球的位置。然后,沿着磁力线运动的等离子体随着靠近地球而下降到低纬度地区,在那里产生极光。这就是“低纬度极光”的发生方式。《武所志》和《日本书纪》中记载的极光,很可能是强磁暴造成的低纬度极光。如果现代出现这样的现象,预计地面电子设备将受到极大的破坏。在那种情况下,极光可能会在停电的黑暗城市上空闪耀。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