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入侵物种的这个话题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入侵物种的这个话题。但是,基本上每一种企图占据中国某处生态环境的新物种总是会在自然竞争中败得一塌糊涂。可有一种鱼,却能在珠江流域繁衍生息了四十年,堪称我国最成功的入侵鱼种,它就是原产自南亚地区的淡水杂食鱼——麦瑞加拉鲮(麦鲮),而且常被误以为草鱼。那么到底该如何区分这两种鱼类?简单来说,草鱼的“体格”要更大一些。因为在一般发育情况下,普通草鱼的重量就可以长到麦鲮极限的两倍还多,这是一处非常明显的生物区别。再就是两种鱼的背部,麦鲮的鱼背明显会比草鱼要隆起一些,看起来身形更接近于流线型。据此分析,麦鲮在水里的游速应该要快于草鱼。

                    
                                                                                          
                                                                           
                                                               还有更直观一点的就是同一身体位置的不同颜色区别。比如,草鱼的鱼眼呈现出单调的黑白色,而麦鲮的鱼眼则是红色,要比前者鲜艳很多。而如果是对比鱼鳞,情况却恰恰相反,麦鲮全身更为暗淡无光,草鱼则略带一些可以隐秘于水生植物之间的草青色。抛开外形因素,草鱼相比于麦鲮更喜欢偏凉水域,野生草鱼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而且,草鱼属于近岸浅水鱼类,麦鲮却一般都生活在于水底。通过这两种淡水鱼之间的对比,也可以间接说明一个问题:无论与原生生物有多么相似,外来生物始终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一模一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