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被刘禅喊一声,放下大好局势就回朝,结果错失了北伐良机。
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甲仗百人入殿”
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但不会听刘禅一句话就立刻赶回朝,相反,朝政一直控制在诸葛亮手上。
诸葛亮死后二十多年,刘禅也不愿意给他立庙。
于是,很多人据此认为,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那么诸葛亮什么都不是
他把持朝政,甲士上殿,让刘禅当了10多年憋气皇帝,谈何忠心?
他不能玩弄曹操,不能气死周瑜,不能吓死司马,谈何能力?
甚至,他曾经进言刘备处死彭羕,自己执政时又贬谪廖立,谈何人品?
这样看来,如果脱离了三国演义,诸葛亮简直就是一无是处。
然而,令人奇异的是,杜甫,王安石,李白,白居易,陆游,杨慎这些没看过《三国演义》的唐朝人,宋朝人,却纷纷挥笔写下了赞颂诸葛亮的诗篇。
赞颂诸葛亮的名篇,全部出现于《三国演义》问世之前。
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冷静的想一想……历史上的诸葛亮,远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厉害,也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完美。
但最终,我得出的结论却是——
历史上的诸葛亮,远比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更伟大的多。
如果联系起来前边的话,这个结论听起来,简直令人感到有些滑稽了。
然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场充满悖论的游戏。
因此,越是悖论,等你搞懂了他以后,反而觉得,他比真理更像真理。
让我们来搞清楚,这个关于诸葛亮的悖论,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解释悖论,是一个很有意思过程。
关于诸葛亮的悖论就是:为什么在三国演义出版前,历史上那个远不如演义里厉害的诸葛亮,得到的只有鲜花。
而如今,经过三国演义大捧特捧以后的诸葛亮,得到的却是鲜花和鸡蛋?
要解释这个悖论,需要搞懂一个关键词:落差
落差,就是差距,然而,为什么叫落差?因为,这个差距,不是客观的差距,而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因此,他不是顺理成章可以接受的差距,而是要以“坠落”的速度来形容的差距。
打个比方,你有一个同事A,他每天很老实地工作赚钱,然后回家以后把钱交给老婆,在公司,他极为普通,一点都不出彩,但是和同事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这样的情况,你对A,完全是不会产生什么看法的,也不会对他产生一种“鄙视”的感情,更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垃圾。
然而,有一天,老板突然夸赞A,说他是个这个公司里最有激情,最有能力的人,是公司的支柱。
这个时候,也许你的本能反应是:就他?他也配?他不过是个—— 垃圾。
A,还是A。被老板夸奖前的A,和被老板夸奖后的A,完全是一个人,没有任何改变。
然而,老板夸奖后的A,在你的心里,却成了—— 垃圾。
三国演义问世前,三国演义问世后,诸葛亮本人的事迹,都白纸黑字写在历史书里,没有任何改变。
诸葛亮本身,没有任何改变。
在没有《三国演义》之前,诸葛亮,就是诸葛亮。杜甫,李白等人没有看过三国演义,因此不会产生一种名为“落差”的幻觉,因此他们据三国历史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扬。
在《三国演义》问世后,诸葛亮,还是诸葛亮。
然而,在人们的心目,诸葛亮,却已不再是诸葛亮。
从前,有一名叫忒修斯的雅典国王。
他与雅典的年轻人们自克里特岛归还时所搭的30桨船被雅典的人留下来做为纪念碑,随着时间过去;木材也逐渐腐朽,而雅典的人便会更换新的木头来替代。最后,该船的每根木头都被换过了。
因此,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开始问着:“这艘船还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吗?如果是,但它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头了;如果不是,那它是从什麽时候不是的?”
在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之前,有一个叫郭冲的人,列出了一个著名的“郭冲五事”,里边详细描述了诸葛亮一些“不为人知”的事迹,比如“空城计”,比如诸葛亮曾经率领8万人击败了司马懿30万大军,并阵斩了张颌。
之后,无数的民间传说以及各种杂记评书,开始充斥着人们的视野。
诸葛亮的事迹,被一条一条的冲刷,一条一条的换下,不断补充,不断替换。
直到《三国演义》的问世。
人们发现,这个诸葛亮……他真的还是诸葛亮么?
那么,他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是诸葛亮了呢?
你平时所嘲笑,所辱骂的人,真的是诸葛亮吗?
还是…………根本就不是诸葛亮?
真实的诸葛亮,是没有什么可嘲笑的。
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不是神,而是一个人。
一个人,办不了神才能办到的事情,这太正常了。真正被人们所嘲笑的,不是诸葛亮本人。而是一个被脸谱化了,被异化了的躯壳。
当人们最终发现,这具躯壳,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大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思考,制作了这具躯壳的人,到底是要做什么?
相反的,很多人,是去嘲笑,那具躯壳下,埋藏着的活生生的实体。
尽管,这实体,根本没有过错。
究竟为什么要制作“诸葛亮”这样一座躯壳,以及,究竟是什么人,需要“诸葛亮”这样一具躯壳?
是诸葛亮本人么?
当“诸葛亮”成为了一具“躯壳”的时候,诸葛亮本人早已长眠地下数百年。
要诸葛亮从一个人,变成一具“躯壳”的人,他并不真的敬佩诸葛亮。
他只知道,这样,对他,有用。
诸葛亮,他根本不会知道这些。
现在,我已经不想去研究,为什么有人要把诸葛亮变成一具被异化的“躯壳”了。
我想告诉大家,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杜甫挥笔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绝句的时候,杜甫脑海中浮现的,是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
不是那个神仙诸葛亮,而是一个真正的人——诸葛亮。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让我们从头来看看诸葛亮在历史上走过的一步步脚印。
当曹操在官渡的烈火中狂笑的时刻,当曹操纵兵千里溃乌桓,彻底一平北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时刻。诸葛亮在家里种田。此刻的诸葛亮已经明白,曹操的力量,已不可挡。然而当刘备来找他以后,他依然加入了刘备。
不久,曹操南下了。
这个时候,面对纵横沙场数十年的曹操以及他手下的精兵悍将,诸葛亮的选择是——跟随刘备逃跑,而不是——设下几场精彩的计谋,让曹操吃大亏,让曹军被耍得团团转。
因为什么?
因为,诸葛亮,他是一个人。
一个出山前一直读书种地的年轻人,刚一出山,就要戏耍一个纵横沙场20多年,灭二袁扫吕布的盖世大英雄。
那是扯淡。
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戏耍曹操,而是跟随刘备逃跑。
不是因为诸葛亮是垃圾,而是因为诸葛亮——是人。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有借东风
因为诸葛亮,是人。
人是不会找天借东风的。
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因为诸葛亮比罗贯中聪明,他知道,在大雾天靠近敌营,有作战经验的曹操会放果断火箭——既有杀伤力,还能顺便照明。
赤壁之战结束后,身为刚出道的低调年轻人诸葛亮没有去三气打败曹操,威震天下的吴国三军总司令周瑜,大出风头。
因此诸葛亮是人。
此刻的诸葛亮,知道刘备最需要什么,因此他默默在管理军需粮草,筹备内政,帮刘备接下来的蜀中征伐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魏延加入以后,诸葛亮没有谈什么“反骨论”,没有“预知未来”一口咬定魏延一定会造反,没有盛气凌人叫刘备斩杀魏延,相反,在日后与魏延接触后,他与魏延一文一武,虽有意见不同,但始终肝胆相照,绝不因私废公,在诸葛亮魏延的配合下,打出了深入羌中大破费曜,以及逆战司马懿斩魏军数千的精彩战例。
因为,诸葛亮是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在四川的日子,诸葛亮一直在做一件事。
打压贵族,以法治国,唯才是举,人尽其用。
当后世的人们以为诸葛亮脑子想的都是“复兴汉室”的时候。
很少有人知道,建立一个人尽其才,依法治国的天下,才是诸葛亮一生真正的梦想。
诸葛亮不是一个大军事家,不是一个神机妙算的BUG,一个用计必中,晕人晕一片的变态。他擅防守,擅反杀,却不擅进攻。
蜀国国力弱小,北伐希望渺茫。历史上的诸葛亮,军事能力远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因此北伐成功的希望,更比演义里要小无数倍。
然而,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诸葛亮,才更比演义里的诸葛亮伟大无数倍。
他不停地出兵,他制造着机会,他成功制造了一次曹真伐蜀的机会,制造了一次防守反击的决战机会,却被被一场大雨浇灭。
他不服输,明知道司马懿不会给他机会,他依然咬着牙,硬撑着继续北伐,明知道不会有结果,他依然不后悔,依然全力去做。
为了梦想,本来不是一个神的诸葛亮,终生在挑战神才能做得到的事。
他,终究不是神。
他,终究只是一个人—— 人。
一个有脾气,有好恶,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懂得变通,不愚忠,充满梦想的人。
最终人类诸葛亮,在追梦的道路下,心血耗尽,彻底倒下。
他倒下了,但他比演义里那个神,伟大无数倍。
因为一个神,挑战天,并不伟大。
而一个人,挑战天,才真的伟大。
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
永别了,诸葛亮。
【第三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