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今日说法》

  老崔说,自己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
  升初中的时候,儿子一下子考入县里的三中的坚强班,不仅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好学校,更是一下子三年的学费全免了。

  有这么一个争气的好儿子,周围都艳羡不已。

  同时,崔某夫妇也更加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没有问题,儿子就是要好好读书才是。夫妻两个人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环境,都外出打工赚钱。
  谁知道,刚进初三的时候,就从班主任那里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说儿子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
  崔某夫妇都很着急,班主任说如果家长能够过来和儿子一起住,管住他,说不定还能有成效。
  崔家并不富裕,可就在那样的情况下,夫妻两个还是觉得妻子完全不工作,陪着儿子好好读书。而老崔则一人身兼数份工作养家。

  记者问,这么做(母亲和儿子住)又效果吗?
  老崔说,有。那一年的中考,儿子考的不粗,考到了市里的一中。


  


  可是,崔某又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记者采访了崔某初中的班主任,看到了他在初三上写下的文章《向你介绍我》

  再说到“天赋”的事情

  我说的天赋,觉得应该是喜欢读书(确切的来说是某一门课)和读书的敏感度。

  说喜欢或者不喜欢读书,真的没有任何歧视。
  比如说,其实有些人并不喜欢读书。我觉得这个很正常,人各有所长,有些人善长读书,有些人善长体育,有些人善长和人交流,有些人善长打游戏,有些人善长化妆。不是说,某一种人一定好;
  只是在世界环境下,都觉得读书是最有出息(成材的比例最高),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好书,会下意识地排斥或者诋毁别的行为。小学的时候,可以笨鸟先飞,且不需要太大的努力;可是,到了初中,高中,学习难度大,跨度又长,不喜欢(没人喜欢,应该就是自己意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逼是很难逼出结果的。

  读书的敏感度。
  准确来说,就是天生对一种知识的敏感度。比如,有些人生来对数字敏感,有些对外语,有些对化学,有些对物理。我们长说,男生偏理科,女生偏文科,这都差不多。不是说这些敏感度决定了人的一生,只是说别人要超越那种天生的才能,需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和能承受这种努力地。在初高中的时候,这种努力地艰辛度要远远超过小学,更何况,缺少了老师及家长的夸奖,真的很难坚持的。


  当然,一家之言。
  记者采访了崔某初中的班主任。

  班主任说,崔某的母亲很执着,只关心孩子的成绩。

  (我实话说,这话不仅马后炮,而且真的是只有父母的行为才会这样。)

  除了父母,谁会这么不放弃孩子呢?
  哎

  

  (崔某的文笔,我一开始是想自己转述的。但是,我发现我转述的不如他自己写的。所以,一边听视频一边打给大家看。也是因为这片文章,说这个孩子是完全溺爱过度,不知道人生我不信的。)
  父母以为,孩子上了高中后,学校的生活可以让他忘了他爱上网的事儿。

  可是,事实却是到了高中后,崔某上网的习惯越来越是问题,学校只能责令家长管理。

  而,崔某的母亲只能担任了完全母亲的责任,早上送他上学,能够的时间里都在学校里督促他读书,晚上则接他回家。崔某说,这让他难堪,被同学耻笑,甚至不愿意和他说话。
  而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更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戒掉他的网瘾,家里几度拮据,可也几度换入更好的小区,可这都依然都戒不掉他偷偷上网的习惯。崔某说,在那个只凭武力就能赢的地方,他感觉获得了从来没有的荣誉。

  母亲和儿子的战争,从学校家里一直延伸到网吧。

  打闹不断。

  父亲说,夫妻两个绝对不能看着儿子就这么白白浪费自己的人生,管也只能管;打,只能打。

  母亲不止一次将儿子打出网吧;而后,儿子趁母亲不注意,再溜回去。

  
  事发后,安徽高级法院对本案进行审理,崔某涉嫌杀人罪,一审判处12年有期徒刑。

  那是第一次,在案发之后,老崔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老崔说,儿子也很后悔,也希望好好读书,还问他有没有书带给自己看。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完-------------------

  去搬点评论给大家看看!!
  家长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问题
  觉得一直很难
  要讨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估计能先被人呵呵一脸,去你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特列之外,父母对自己子
  父母管孩子读书,孩子叛逆,父母错。(不知道教育方法)
  父母不管孩子,孩子不成材,父母错。(放任不管)
  父母管孩子读书,孩子苦读书成材,孩子太不容易了。(孩子自己争气)
  以此类推
  所以,怎么说呢,教育总是和爱玩的天性背道而驰的,似乎就是有原罪的。

  节目的最后说,家长是用了错的教育方法才让孩子叛逆加逆反,希望家长以此为戒。

  好吧,我看到一位网友的意见,和大家分享下,算是两个说法


  这个节目犯了方向性错误!孩子犯罪,所谓的心理学家和主持人都把责任归咎于家长,这是误导。甭说一个文盲父母,博士父母又能怎样?孩子一旦吸毒上瘾,父母的能量敌得过毒品作用下的青少年吗?节目制作方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应对社会问题,单靠任何父母都是力不从心的!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弑母少年没有吸毒呀?孩子因吸毒犯罪,大家都好理解,那是药物作用。可是孩子因沉溺网络游戏而杀人,人们却责怪父母的管教?!这就是整个社会的认识误区!如果人们还意识不到,网游对青少年精神的毒害绝不亚于毒品,那这个社会就没救了!拥有话语权的主持人和所谓心理学家们,与其不着边际地神聊,不如做点实事,敦促政府立法,把网游等同于黄赌毒严加管制!
  第十七个故事!!!

  我其实没有想好八什么。。。

  不过,刚好看到有筒子留言dupin和网络游戏的成瘾性的问题

  那就下一个就是du品的人生的问题吧

  20150708 今日说法 一个女子的反转人生

  @satantianya 2015-11-12 18:49:07
  LZ,那个小宝宝被高空抛物的案子好像结案拉,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
  谢谢!!!
  虽然不是很好的结局,总归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谢谢
  每期禁毒节目,节目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大家不要碰du品,真的碰一次死一个,千万不要去沾染。
  但是,节目说我国吸毒人员有290万,其中35岁以下,占了70%,年轻化的趋势让更多人与恶魔共存。(也有可能是吸毒后面贩毒,就枪毙;光吸毒,就戒毒;在吸毒,活不久)


  
  jc根据这些“零售商”的交货信息,开车的是一个黑色小轿车的男人。jc再调取交货时期能找到了监控视频,大致确定了来送货的,叶某,48岁,广州本地人。


  
  在随后的跟踪中,这个白色车子终于上了车牌,车主是一个叫做小丽的,1990年生的女子。

  jc反复比对照片,终于可以确定小丽就是这个开车的女人。


  

  长期的跟踪,发现小丽经常在交货前来往增城,然后便开车回到附近的一个小县城里面。jc可以确定的是每次大量的毒品都是从小丽这里出来,再流向叶某,再流向各个嗨场。

  可就在jc打算对小丽实行逮捕的时候,却发现反侦察能力极强的小丽,突然躲了起来,完全消失了踪迹。
  在跟踪叶某一个月后,jc发现失踪快一个月的小丽又回来了。

  这次,她并不是开车,而是坐着大巴来到增城,来接的就是叶某。

  他们坐上了叶某的车,先到了一处出租房后,过了15分钟下来,又下来去往各个交货地,最后又绕回了这个出租房内。jc已经通过监控,调查到了出租房的地址,再二人再次回到屋内后,实行了抓捕。

  房间里,散发着一股恶臭味。一个房间,所有的窗户都被封死,地下堆满了各种成品和半成品。房间里搜出了100kg的毒品,这震惊了整个办案的jc。
  (jc说,之前看到的毒品都是几百克的;这次随便一个小袋子都是1kg左右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