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分析:会议内容详解: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加油!


点击上方蓝字↑↑“大白话时事”轻松关注!点击上方蓝字↑↑“大白话时事”轻松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大白话时事”轻松关注!
(2020年5月22日)
本文首发:“大白话时事”微信公众号。
备用号:“大白话杂谈”。
(文末有语音版)
今日分析
今天开会,外面新闻通稿能找到的公开内容,我就不进行介绍分析了,外面新闻一大把,大家应该也都看到了。
我会来跟大家分析这个公开内容所看不到的一些细节,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深意。
所以本文我会挑几个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地方来深入讲解,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而谈。
今天A股和港股都出现久违的比较大跌幅下跌。
其中港股暴跌5.5%,A股则暴跌2%左右。

港股的暴跌的原因,你们应该都知道。
这个事情我明天再来做一个专题分析。
A股的大跌,一部分原因是被港股暴跌影响,但另外一方面也跟这篇文章所分析的内容有一些关系。
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也就知道原因了。
虽然股市下跌,但实际上我却从今天的开会内容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们“转危为机”的希望。
本文会就此做详细分析。
(1)
首次不提及年度增长目标
首先在今天的工作报告里,首次不提及了年度GDP增长目标。
也就是说,今年我们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之前很多人预期要保5和保4的预期也就落空了。
可能大家并没有察觉到这意味着什么。
这实际上意味着今年我们不再试图去使用强刺激经济政策,来保一个GDP增长目标。
换句话说,今年的GDP增长可以只增长3%,或者只增长2%,甚至如果国际形势严峻就算是负增长也并非不能接受。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应对任何可能的准备。
这实际上是一个极其明智的选择。
在今年这样一个严峻的国际形势,还有疫情这个巨大变数情况下,去再强行设立一个经济增长目标,只会百害而无一利。
不过这也让很多人预期落空。
因为很多人,特别是炒股的人希望今年能够设立一个经济增长目标。
因为之前有人评估过,如果今年要维持6%的GDP增长,至少需要大放水7万亿人民币才有可能实现。
如果是保5%的GDP增长,则大概需要放水5万亿人民币左右。
而我们既然不设立一个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际上背后透露出来的意思就是我们不搞“财政赤字货币化”。
这毫无疑问,让很多寄希望于央行大放水,来刺激股市的人,大失所望。
而股市自然也就下跌了。
不过这些寄希望于央行大放水,来让股市上涨的人,却没有好好想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真为了经济增长目标,来搞财政赤字化,搞印钞大放水。
那么即使股市能因此大涨,但大家手里的钱却必然要贬值,这种情况下,你股市里涨的赚的钱,还不一定能够补上你手里钱贬值的速度。
这其中利益得失,实际上大家是需要考量清楚的。
幸好我们在这方面看,对于当前的严峻形势有清醒的认知,并没有盲目为了刺激经济去搞“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大幸。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危害性,我之前文章已经详细分析过,就不多赘述。
这里再补充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救还是不救,是要有一个客观认知的。
比如说救经济,什么叫做救经济?
是GDP上涨了,就叫救经济吗?
什么叫救企业,是把一个垃圾企业,强行续命就叫做救企业吗?
实际上不是,这不是救,反而是在“害”。
就好比,你看一个人负债累累,而且没什么收入,整天依然花钱大手大脚,完全不可能还清债务,这个时候你还去借钱给他, 这不是在救他,而只是在害他。
怎么叫救,是让这个负债累累的人,能够洗心革面,能够开始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能够去自力更生,来勒紧裤腰带,慢慢的把债务还上,乃至还清。
这可能会导致他在短时间内过上非常辛苦的日子,没办法跟以前一样大手大脚花钱,但至少能让他稍微像个人一样活下去。
这才叫做救。
其实放大到宏观经济也一样。
什么叫救经济,不是说撒多少多少钱,只管放水就行了,那根本没有用。
现在经济是滞胀周期,放再多水,也只会被挥霍光。
只有趁这个机会,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
才有可能抓住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机会,来反而推动我们自己加速经济转型。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危为机”。
我们过去这几十年,发展实在太快了。
几乎保持年均8%以上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但我们就像是一辆高速飞驰的汽车,在2015年随着经济下行周期的到来,骤然一下子减速。
这一减速,车上的人一下子都被晃倒了。
为啥?
因为过去这几十年大家都在高速飞驰,一下子刹车,自然会摔倒。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之后,那些习惯高速飞驰阶段,大举加杠杆举债扩张的企业,十有八九不是倒闭,就是濒临倒闭。
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实际上一直在不断积累许许多多问题。
这些问题因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个蛋糕的持续扩大,而被掩盖起来。
但随着经济下行周期到来,经济转型的需要,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开始集中爆发出来。
这就是我们为啥要在2018年去进行十分痛苦的去杠杆原因。
但实际上,我们过去高速发展所积累的很多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这一次疫情爆发,世界贸易中断,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对我们的影响和冲击实际是很大的。
但这也是我们加速经济转型的最佳机会。
应该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不趁这个最糟糕的机会,来破而后立,我们又有什么机会去除掉那些沉疴积弊呢?
我在今年1月底分析世界经济危机的文章里,就明确说过。
这一次世界经济危机,是一次危,也是一次机。
当那些外部烈焰袭来的时候,虽然会把我们灼伤,甚至烧焦,但这也是我们清除我们身上腐肉的最好机会。
如此一来,我们才有可能浴火重生,脱胎换骨,最终在危机过后,轻装上阵。
所以实际上,我们应该趁着这次经济危机的机会,进行大浪淘沙,让市场去淘汰那些垃圾企业,同时尽可能保住那些优质企业。
这样大浪淘沙之后,清除整个社会冗余、低效的产能,同时大力推进产业转型、经济转型,才有机会在危机过后,一飞冲天。
而如果我在这次经济危机里,还试图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这种打脸充胖子的行为,去挽救经济,挽救那些低效冗余的产能,甚至进一步吹大各类资产泡沫,这才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
这实际上也是欧美国家正在做的慢性自杀行为。
幸好,我们仍然有足够清醒的意识,并没有盲目跟风欧美去疯狂印钞来刺激经济。
这有很多数据,来印证我这个观点。
除了上面所说的不设立经济增长目标之外。
今年的财政赤字率,也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2)
财政赤字率3.6%
今天的工作报告给出的全年财政赤字率是3.6%,赤字金额比去年增加1万亿人民币。

这是远低于人们预期的。
因为之前很多人预期今年财政赤字率会超过10%,赤字金额至少跌到4万亿人民币。
但实际上我们只准备3.6%的财政赤字率,赤字金额也只增加1万亿人民币。
就算再加上1万亿人民币的抗疫特别国债,也只有2万亿人民币。
这实际上并不多。
这个是可以做一个纵向和横向对比。
纵向对比来说,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我们推出了著名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当时2008年的4万亿,可比现在要值钱多了,按照购买力计算,2008年的4万亿,至少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亿。
结果今年,我们并没有推出超过10万亿的大放水计划,反而只准备了2万亿,还只有12年前4万亿的一半。
这个力度实际上是非常小的,也难怪今年不设立具体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了。
我们再来横向对比一下。
美国在3月底就推出了所谓的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并在近期推出了后续的3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总共高达5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折合成人民币都35亿多人民币了,是我们的17倍。
如果你觉得美国体量比我们大,没有可比性。
那么我们就拿日本来对比一下。

日本在今年4月份为了抗击疫情,推出了创纪录的99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换算成人民币也有7万多亿,也是我们的3倍多。
所以,不管纵向对比,还是横向对比。
我们增加的1万亿财政赤字计划,还有1万亿特别国债,实际上只是毛毛雨而已。
这根本称不上是大放水。
正是因为这个结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所以这也是今天A股下跌的其中一个原因。
实际上,当前央行别说大放水了,实际上还在悄悄的缩表。
(3)
不为人知的央行缩表
因为昨天文章提到过的一些原因,各路牛鬼蛇神都在过去几个月里不断鼓吹牛市。
偏偏这些牛鬼蛇神都是比较有能量的,可以有很多媒体为其摇旗呐喊。
所以每次央行哪怕只是用MLF来正常操作个几千亿资金,都会被鼓吹为大放水。
哪怕央行进行挤牙膏式的LPR利率下降,都会被各路媒体鼓吹为“全面降息”。
然而,当4月份央行悄悄的进行缩表的时候。
这些牛鬼蛇神的媒体,却一下子跟得了近视眼一样,全都对这样的重要消息视而不见。
可见这些牛鬼蛇神的屁股有多歪。
所以基本没几个人知道,央行在4月份居然还缩表了。
这实际上也是5月1日之后,国内债基,还有国债价格出现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这里简单再跟大家科普一下什么叫做央行扩表和缩表。
这个表就是指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当央行扩表,就意味着央行在印钞放水,朝市场撒钱。
当央行缩表,就意味着央行在朝市场回收过去放出去的货币。
所以,你没有看错,实际上央行在4月份居然一口气缩表了5027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在4月份各路牛鬼蛇神疯狂鼓吹央行大放水的时候,其实央行反而悄悄的向市场收回5027亿人民币。
实际上,我之前也是完全没想到央行居然在这样的形势下,还缩表了,要知道这是在欧美等国都在疯狂量化宽松的大背景啊!
我也是今天因为要查找近期国债和债基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是,才专门跑到央行网站上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情况。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没想到央行居然还缩表了,而且央行今年还缩表了不只5000亿。

上图就是我从央行网站上下载下来的资产负债表截图。
其实你们都可以自行上去看,因为这是公开数据,从中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媒体都对央行缩表的事情缄默,这是多么险恶的事情。
从央行资产负债看,央行在今年1月份的资产负债表是37.3495万亿人民币。
而今年4月份的资产负债表是36.0347万亿人民币。
也就是今年央行前4个月累积缩表1.3148万亿人民币。
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了,更重要的是,这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央行居然不扩表反而缩表了。
要知道,除了2015年央行曾经缩表2万亿人民币之外,其他过去二十多年里,央行一直都是在扩表。
也就是说央行缩表是一件稀罕事情,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持续扩表。
2015年央行之所有缩表,是因为那一年发生了股灾,并且出现外汇储备骤降、汇率保卫战等等诸多金融战的过程。
而今年时隔4年再次缩表,透露出来的信息,自然不同寻常。
首先,我们要明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通俗来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一切市场货币的水龙头。
我们通常所说的M2,实际上是基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基础上,去乘以一个“货币乘数”才得出来的结果。
也就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这个水龙头,放出来的水,实际放到水池里,会被这个“货币乘数”放大。
现在这个水龙头缩表了,实际上就意味着把这个水源的源头给缩窄了
也许你会问,但4月份M2实际增长了11%。
为何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缩表了,但最终M2还增长了呢?
这是因为,央行资产负债表这个水龙头放出来的水,还要经过货币乘数这个放大器放大后,才会最终流到水池里。
所以,虽然央行资产负债表这个水龙头放出来的水少了,但实际货币乘数却扩大了,最终让加乘后的M2数字还增加了。
这个实际货币乘数就是诸如“降准”等手段来实现。
因为4月份我们施行了1次降准,扩大了货币乘数,导致M2增长。
这也是为何各路牛鬼蛇神敢对央行缩表视而不见,只抓着M2增长,来到处鼓吹央行大放水。
然而,在央行缩表的情况下,基于降准而扩大的M2增长,实际上是非常非常虚的。
因为资产负债表是一切货币的源头,是基础货币。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央行4月缩表后,5月1日开始,国债的价格就出现了一波持续的下跌。

国债收益率也随之升高。

可以看到,在5月1日开始,国债的收益率就出现一波大幅度上升。
之前文章也跟大家科普过相关知识。
当市场上的钱变多的时候,国债收益率就会下降,国债价格会上升。
当市场上的钱变少的时候,国债收益率就会上升,国债价格会下降。
所以,5月1日后的国债收益率上升,国债价格下降,是因为市场上的钱变少了,也就是资金紧张了。
这实际上当时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因为明明看M2是大幅度增长啊,为何市场上的钱会变少呢?
原因是央行在M2增长的幌子之下,实际上却在悄悄的开始缩表了。
这个水龙头一收紧,市场上的资金自然就紧张了。
这是5月1日开始国债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
而国债是债券市场的基石,国债价格一下跌,就会导致整个债券市场走低,进而导致所有债券基金都在跌。
但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信息,大多数媒体居然视而不见,而整天在那鼓吹央行大放水,真心是太过于居心不良了。


要知道,扩表和缩表是真正的金融市场的万水之源。
要是美联储现在敢缩表一下,现在美股就敢马上熔断给你看。
但我们央行在4月份悄悄的缩表之后,A股居然还在4月份和5月份一直持续小幅上涨,无数散户茫然无知的在各路大V的鼓吹之下,冲进场内接盘,一直到最近几天才开始大跌。
有时候真心不得不感叹,这个市场实在是太险恶了。
不过,本来资本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的地方,大家都是要进来赚钱,如果大家都赚钱,谁亏钱呢?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散户不做任何准备就贸然冲进金融市场,就好比完全不设防的小绵羊,冲入狼堆里,想不亏钱都难。
回到正题。
央行今年在这样的形势下,居然还缩表,透露出什么信号呢?
大家再想想今天会议上,不设经济增长目标,较低的财政赤字率,以及较低的特别国债。
这些信息综合下来,都指向一个结果。
那就是我们不搞大水漫灌、不搞量化宽松、不搞财政赤字货币化。
很多人预期的我们央行会跟随欧美国家来疯狂印钞和降息,是一个错误的预期。
为什么央行会在当前全世界央行都在量化宽松扩表的大背景下,突然鹤立鸡群的进行缩表呢?
原因有几个:
1、当前疫情对中国伤害相对比较低,且已经控制住了。所以我们并不像欧美国家那样已经经济崩溃,而不得不疯狂印钞来无限刺激经济。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虽然自身经济也有问题,但可能只是刚被送进病房。
而欧美国家,则是因为疫情,直接被送进ICU病房,并且已经心脏骤停,随时都有可能挂掉。
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只能不断下猛药(无限印钞),来做一个心脏起搏抢救。
而我们则还有机会在病房里接受比较长期的针对性治疗,来对症下药。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反对跟随欧美来进行量化宽松、全面降息、无限印钞的大放水行为。
因为这会导致我们完全失去逆袭欧美国家的机会。
2、我们当前的经济是处于滞胀周期。
根据美林时钟的4个经济周期,分别有:
(1)经济过热的通货膨胀周期。
(2)经济衰退的通货紧缩周期。
(3)经济衰退但又通胀的,滞胀周期。
(4)经济增长又通货紧缩的,经济复苏周期。

我们当前就处于: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的滞涨周期,也就是上图的右下角。
这一点从CPI指数和PPI指数就可以看出来。

从上图可以看到,最近一年来,我们的CPI指数在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同时PPI指数在持续下降(经济衰退)。
这是很典型的滞涨周期。
滞胀周期,被称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噩梦。
西方国家以前最害怕面对滞胀周期。
因为其他几个周期,比如说经济过热的时候,央行可以加息。
经济衰退的时候央行可以降息,来做一个立竿见影的针对性应对解决。
唯独滞胀周期是即加息也不是,降息也不是。
一方面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压力,让央行不敢降息。
另外一方面因为经济衰退的压力,让央行又需要降息。
但如果一降息,很容易因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出现恶性通胀,甚至货币贬值的情况。
这种畏手畏脚的情况,让央行很难在滞胀周期里去有效的刺激经济。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只能去取舍。
是要“保民生”,还是“保经济”。
很明显,从今天会议内容看,我们是选择了“保民生”。
而在经济方面,我上面也分析了,我们应该是下定决心,要借助这次世界经济危机,来加速我们自身的经济转型,决定不再去使用太过于激进的手段去疯狂刺激经济。
这意味着,今年很多企业要面临比预期更艰难的苦日子。
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开始做好勒紧裤腰带来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谁没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还依然大手大脚的花钱、乱投资,谁就有可能倒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是一种长痛不如短痛的过程。
而一旦我们撑过了这剧烈的短痛,就有可能凤凰涅槃,迎来脱胎换骨的新生。
所以你们实际上可以从今天会议的内容里看到,就专门提到了过苦日子的说法。

这说明,我们已经做好这种过苦日子的准备,而不准备去打肿脸充胖子。
所以,我从今天的会议内容里,看到了真正的希望,那是我们能够转危为机的希望!
面对这样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需要我们上上下下,都有大智慧、大魄力、大勇气去随机应变。
包括,明天要分析的另外一件事情,也是这样的大智慧、大魄力、大勇气体现。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
中华民族加油!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备用号“大白话杂谈”。
我每天都会发表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更多文章可点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