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分析:从地摊经济看民生与经济的选择


点击上方蓝字↑↑“大白话时事”轻松关注!点击上方蓝字↑↑“大白话时事”轻松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大白话时事”轻松关注!
(2020年6月5日)
本文首发:“大白话时事”微信公众号。

以后智能语音会放文章开头。
大白分析
本周地摊经济成了最热门的词。
关于地摊经济怎么火起来的,我就不赘述了,这方面的新闻和文章很多。
本文主要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个时候推地摊经济,已经从地摊经济背后可以看到国家某些取舍的选择。
在地摊经济火起来之后,不少人是这样吐槽的。
以前不需要的时候,地摊经济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现在有需要了,地摊经济就是城市烟火气的标志。
这个吐槽很难说有啥问题,不过吐槽归吐槽,吐槽之后我们还是得对地摊经济说一句“真香”。
关于地摊经济在解决民生问题,特别就业问题上能发挥出来的作用,这个是必须要点赞的。
在疫情肆虐全球,外贸普遍停滞,再加上经济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保就业和保民生,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时候,国家必须寻找大量方法去尝试着增强整个社会自我消化失业人群的能力。
而这其中地摊经济就是消化失业人群的最佳途径。
所以,地摊经济被上面点赞,再到整个舆论宣传造势,都可以看出国家在这方面的用意。
这一点也是大家基本都能看出来的。
不过,地摊经济虽然可以保就业保民生,但却没办法救经济,甚至某种程度还会降低经济,这就比较少有人能看到。
所以,地摊经济首先就是国家在“经济”与“民生”之间做的一个选择。
这个选择,实际上在前阵子的会议上,在宣布不设经济增长目标的时候,就已经被确定下来的。
所以会议结束后,地摊经济马上被宣传起来,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很多人不理解“经济”与“民生”为什么需要二选一,不能两个都有吗?
当然了,如果经济繁荣的时候,民生肯定也是好的。
不过,民生好,则不一定经济就有多繁荣。
亦或者说,保住民生,不一定能保住经济。
而保住经济,则也不一定保住民生。
因为保住经济,也有可能只是像美国那样只保精英富豪群体,来“劫贫济富”。
而保住民生,某种程度来说像地摊经济是属于保住底层民众最基本退路的“劫富济贫”。
所以,经济和民生虽然在经济繁荣时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联体。
但在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和民生却往往会成为需要二选一的情况。
地摊经济就是一个典型的选择。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为什么说地摊经济救不了经济。
这个是可以简单推理出来的。
首先,地摊经济的本质就是去除掉“中间商”,扣除大量中间成本来销售货物。
这个中间商,其实就是房地产。
高房价带来的高房租,实际上是所有开店的人最大的成本来源。
以至于人们经常埋怨,开店辛辛苦苦赚的钱,基本都是给地产商打工了。
开店需要租金,押金,转让费,装修,水电物业等等,这使得开店是动辄需要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高额投入。
平头老百姓很难负担得起这样巨额的投入,即使负担得起,这么巨额的投入其实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经常出现开店效益不好,最后投入大量的金钱都打水漂的情况。
但地摊就没有这么大的成本了。
找一个好的地段,只要没有店铺成本,其他的销售货物成本都是很低的。
比如我们平常街边经常看到的那些地摊餐饮,就以最普通的蛋炒饭为例,通常成本也就是3-4元,但一般都能卖10元。
地摊餐饮的利润率基本都是100%以上的。
这使得一般摆地摊做餐饮,一个月收入普遍都能有七八千,不说赚多少大钱,但至少保证自己一家子温饱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那种比较极端个例的什么摆地摊一天赚4万的例子,一般都是属于每个行业都有的金字塔效应,不能拿来当普遍现象。
不过摆地摊确实正常来说,不说能赚多少钱,温饱至少是没问题。
并且因为摆地摊的投资不会太多,一次性投入最多也就是几万的水平,这样的风险大多数普通人是可以承受的。
因此摆地摊确实是可以成为很多失业人群最后的退路。
有些兼职摆地摊的IT业人士就这么说,以前生活很焦虑,怕失业之后不知道做什么。
现在摆了地摊至少不会那么焦虑,知道如果失业之后,至少还能有条退路,能够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
其实,能够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安居乐业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最基本的民生诉求。
毫无疑问,地摊经济在这方面的确是可以发挥出很重要的作用。
这是上面为啥突然这么大力鼓励地摊经济的原因。
其实从这也可以侧面看出,我们当前的经济压力有多大,失业压力有多大。
否则,地摊经济正常是不会成为一个需要被鼓励的新鲜事物。
很典型的是,在这次疫情之前,地摊经济一直是每个城市打击对象。
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
有人说是为了评文明城市需要。
但实际上,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不可能为了这样的虚名,就把一个可以消纳大量就业的事物给这样打压下去。
其实如果真的想做,可以有很多办法在即保证城市文明,又能保持城市烟火气。
比如说,可以从城市规划上,就划出一系列允许摆地摊的城市流动带,这样既可以避免地摊成为脏乱差,也能够保持城市烟火气。
这也是当前各个城市推广地摊经济的普遍做法,并不是允许地摊可以任意随便乱摆了,而是做规划和引导。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以前不这样做呢?而是直接一刀切的砍掉地摊经济呢?
之所以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不鼓励地摊经济。
根本还是在于,地摊经济对房地产的确是有较大的冲击。
上面分析过,地摊经济本质上是绕过房地产这个中间商,避免了被中间商薅羊毛。
所以,如果地摊经济大范围推广开来,谁会愿意去租店呢?
当然了,店铺的客户群体有自己的客户群体,不可能真的所有人都跑去开地摊,有些产品就不适合在地摊销售。
但毋庸置疑的是,地摊经济会分流走一大部分原本属于实体店铺的客源。
这里大家需要从整体去理解这个概念。
首先,一个国家的人口是短期内固定的,不会有太大波动。
在有限固定的人口里,其实消费总额也是固定的。
比如以餐饮行业为例。
我们正常一天花在餐饮的钱,差不多就是那么多。
我们一天只能吃三顿饭,最多加个夜宵。
你不可能因为你楼下摆了地摊,你就一天吃五六顿饭。
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度的。
所以,如果你楼下摆了地摊,你可能把原来去实体店吃夜宵,变成去地摊吃夜宵。
或者你把原来要点的外卖取消了,直接跑楼下去吃夜宵。
所以,实质上地摊经济只是一种财富转移,把原本属于实体店铺和外卖的收入,转移到了地摊主身上。
并且,因为地摊经济少了房地产这个中间商赚差价,所以地摊主可以用远比实体店低的价格,来销售商品。
这使得如果地摊经济大规模普及,整体的消费总额反而会有某种程度的下降。
这是为啥说地摊经济并救不了经济的原因。
但为啥地摊经济能救民生呢,因为地摊主赚的钱是实打实的流进老百姓的钱包里,而不是给房地产打工。
可见,地摊经济有利于消费者(价格低),也有利于销售者(成本低)。
但唯独就不利于房地产。
而你们也知道的,过去这些年我们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推动高房价,不但需要人炒作,更需要有大量愿意承担高房租成本的实体商铺。
而如果有地摊大量存在,会很大程度降低人们花如此巨大成本租房的意愿,从而进一步降低房地产的租售比,对高房价是一种制约。
比如说,一个城中村的房租,在清理地摊之前,店铺房租普遍也就是3000~4000。
但地摊摊贩一被清理掉之后,房租立马上涨到5000以上,还一副你爱租不租的态度。
很显然,如果大家能够摆地摊,这些房主态度也不敢这么有恃无恐。
所以,实际上地摊经济对于实体店铺别后所代表的房地产利益群体的冲击是很大的。
因此其实在这次地摊经济火了之后,马上就有所谓的“地产经济学家”跳出来唱反调。

虽然这位地产经济学家的观点也是地摊经济对房地产有巨大的杀伤力,但他得出的结论却跟我完全不一样。
他要求对地摊经济收费,而我认为应该鼓励地摊经济。
这就是我一直跟大家说的,同样一件事情,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得出的结论就会完全不一样。
像这位地产经济学家的角度明显是从地产商的角度,并且从地产商的利益立场去得出的结论,自然跟我们站在老百姓角度,站在老百姓利益立场去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一样。
地摊经济对于房地产的冲击,有没有,的确是有。
但我认为这种冲击,该!
凭啥认为房地产商赚高额中间差价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这个锅全部推给地摊经济,也是无稽之谈。
其实在地摊经济被鼓励之前,人们因为忍受不了高房租,已经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从而催生出近年来两大主要新兴经济模式。
一个是外卖,一个是直播带货。
为啥外卖会兴起?
本质也是人们受不了高房租的巨大成本。
热门地段的房租高得吓人,迫使人们只能往偏僻角落的店铺里转移。
但偏僻角落的店铺人流量低啊,怎么办,于是外卖就出现了。
外卖的出现,使得大量人们跑去城中村最偏僻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租店面,完全不考虑线下客户,只为线上外卖业务的店铺在最近几年来是大量兴起。
不过在美团这样的外卖平台做大,并且具备垄断地位之后,平台某种程度也起到了“中间商”的角色。
只不过,外卖行业同时带动了大量外卖小哥就业群体,给国家减轻了大量就业压力,所以即使外卖平台定了房地产商的奶酪,房地产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说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的货源基本都是来自厂商,完全省去中间商赚差价,依托于直播平台的巨大人流量效应,来实现快速直接的销售。
本质上来说,电商的兴起,某种程度也是实体店铺房租太高而必然带来的结果。
本质上,外卖、直播带货、电商,都是绕开了房地产这个中间商赚差价,这使得外卖、直播带货、电商,都同样给房地产商带来了巨大冲击
这本身也是社会竞争的一个结果。
你房价那么高,房租那么高,并且是远高于整个社会的平均运行成本,那么必然会迫使人们去寻求其他出路,从而催生出这一系列新兴经济模式。
地摊经济只是这样一个竞争结果之一。
然而,相比外卖来说,外卖还有平台这个新的中间商。
直播带货和电商,都有着不能实际看到货物的劣势。
实际上对实体店铺的冲击,都还不如地摊经济来得大,来得直接。
这是为什么,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不打击外卖、不打击直播带货和电商,光打击地摊经济的缘故。
不然实际上,真要想办法在保障城市文明的同时,仍然保持城市烟火气的方法是有很多,而不是只有一刀切砍掉一途。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这一次我们如此鼓励地摊经济,从侧面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国家的一个取舍和选择。
那就是,在经济和民生需要二选一的时候,最终选择了民生和就业。
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是双手双脚支持国家这种坚定保民生保就业的态度。
但凡是有取舍,如果我们选择保民生保就业,就不可避免需要舍弃其他一些东西。
比如说,股市。
很多炒股的人,甚至拿持续上涨的美股和3000点下徘徊的A股做对比,与此说明中美之间的巨大差距。
但这种对比,是比较不公平的。
因为如果我们要推升大牛市其实也很容易,央行直接搞财政赤字货币化,搞大水漫灌,一口气把利率降为0,分分钟大牛市就起来了。
但那样有啥意义?
2007年、2015年也出现规模盛大的牛市,但有多少人从这样的牛市里真正赚到了钱?
反而更多的人在牛市之后的股灾里血本无归。
金融资产泡沫,本质上就是一种财富洗劫。
当前的美股,实际上就是美国华尔街资本精英对全美国民众的财富洗劫过程。
像美国那种依靠无限印钞来推升金融资产泡沫,从而解救富豪精英的行为。
就算美股能继续涨上天又有啥用呢?全国数千万人失业,动乱骚乱,经济萧条背景下的金融财富都只是账面泡沫而已,最终还是会一地鸡毛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跟美国完全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经济刺激模式。
我们没有无限印钞,也没有大水漫灌,也没有去无节操的推升金融资产泡沫,这看着让整个社会的民众没有陷入诸如2015年,2007年大牛市那样的财富狂欢氛围里。
但同样也不至于我们的民众,在金融资产泡沫里被又当一茬又一茬的韭菜割掉。
追求的,其实就是一个稳字。
在稳字当头,只要保住民生、保住就业,就可以让整个社会保持一个稳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经济遭遇到一些冲击,外部发生较大的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也才有这个能力和底气去抵御住这样的冲击和风险。
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在这场世界经济危机里熬到最后的国家。
其实我们最近的很多政策,都是直达民生,直达实体。
除了地摊经济这样的直达民生政策之外。
比如说,本周央行还推出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创新工具,目的是为了精准放水,结果把寄希望于降息来大水漫灌的债券市场给吓了一大跳,导致本周债券市场继续大跌。
所以,还是我一直跟大家说的一句话。
凡是有取舍,皆是选择。
我们如果想熬过这场世界经济危机,比其他国家活得更好。
那么我们总归还是需要舍弃一些事物。
地摊经济就是这样取舍和选择的结果。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备用号“大白话杂谈”。
我每天都会发表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更多文章可点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