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的通话、美国务卿的挑衅,如此精分表演背后,折射出美国霸权扭曲的自恋心态



10月26日,美国财长耶伦找我们通了电话,似乎显得美国在经济领域还比较务实。
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却在半夜发表了一份充满挑衅的声明。

美国如此精分表演的背后,到底是何居心?
本文会来详细分析一下,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关于本次的会谈,我方的通稿是这么说的:“双方就宏观经济形势、多双边领域合作进行了务实、坦诚、建设性的交流。双方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正处于关键时刻,中美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十分重要。中方表达了对美国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公平对待中国企业等问题的关切。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从公开的通稿内容看,我们对本次通话给予比较正面的积极评价,是用了“务实、坦诚、建设性”。
这个评价,是跟10月9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给我们打的那通电话一致。
而内容因为电话对象不同,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我们在跟美国财长耶伦的这通电话里,首次提及“宏观政策沟通协调”这个话题。
我注意到,美国的通稿里,也有提及宏观经济。美国通稿里是这么说的:“他们在谈话中讨论了美中两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认识到我们两个经济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耶伦部长也坦率地提出了关切的问题。”
双方的通稿大体上是比较一致的。
美方通稿没有说,我们要求美国取消加征的不合理关税、制裁,公平对待中国企业等问题。
而我们也没有提及耶伦“坦率”提出的关切问题。
这某种程度也是我们最近这一年跟美国“坦诚”沟通的特点,就是双方大都是在各说各话。
本次通话突出的一个变化,就是“宏观政策沟通协调”的话题。
美方用“讨论了两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
美方的用词显得更加隐晦,采用宏观经济,而非宏观政策。
不过美方提及了金融发展,这个其实就挺有意思的。
今年以来,我是一直跟大家分析,美国从3月份开始,每次通胀数据一公布,美国都会急不可耐的派人打电话给我们,或者说要跟我们见面。
并且随着美国通胀越严重,美国显得越着急。
而美国每次打电话给我们的目的,肯定是有很多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目的,我认为就是美国希望我们多买点美国国债,来分担一些美国的债务压力,同时希望我们跟随美联储大放水,来帮美国压低通胀,降低美国通胀压力。
不过,以上这个观点,仅为我的个人猜测,是一直得不到明面上的正视。
但美国财长耶伦的这通电话,实际上是从侧面某种程度证实了我的这个观点。
双方讨论了宏观政策和宏观经济,并且是“沟通协调”,为什么要沟通协调?
我们再结合11月3日,美联储即将正式宣布缩减QE。
我们就不难理解,当前全球货币政策,正处于美联储即将开始收水的大背景下。
也就是美联储即将从过去18个月史无前例的超级大印钞,到未来2-3年的收水过程。
至于这个收水过程,会不会出现相对应的超级大收水,则取决于美国的通胀严重情况。
所以,在美国的货币政策即将面临较大转折的情况下,美国财长耶伦的确有必要跟我们好好“沟通协调”。
但美国的这种“沟通协调”实际上就是指望我们,能在美国缩减QE的情况下,从减持美债,变成跟日本一样,持续购买美债。
因为美联储缩减QE,实际上就是减少了印钞购债速度。
当美国国债市场,缺少了美联储这个最大买主后,肯定会出现价格暴跌,收益率暴涨的现象,这不利于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所以,我个人认为,美国财长耶伦,这里讨论的双方“金融发展”,恐怕也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
那么我们会不会如美国所愿呢?
答案,我们也已经写在通稿里了。
我们在介绍完双方“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协调”之后,下一句话是“中方表达了对美国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公平对待中国企业等问题的关切。”
这个顺着看下来,我认为,我们意思就是,美国需要先取消对我们加征的不合理高额关税、制裁,并且也要公平对待我们企业,比如说华为。
也就是,美国需要恢复到2018年特朗普对我们发起的种种无理手段之前的状态,把特朗普搞的这些乱七八糟政策统统取消,我们才跟美国有谈的基础。
当然,美国肯定不会在一通电话里,就同意。
所以“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说白了,就是双方还没办法达成一致,只能“坦诚”对话,然后各自“走着瞧”,过段时间再聊聊看,看谁会不会撑不住。
这里的坦诚,实际上就是指,双方已经很明白无误的指责了对方存在的问题,不加掩饰的表达自己的不满。
相对来说,比起前几次通话,美国这次显然距离“撑不住”更靠近一些。
因为美国当前已经出现严重的供应链危机,这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而这势必会加剧美国通胀。

在美国9月份通胀持续小幅增长的情况下,美国10月份通胀势必会因为当前能源价格暴涨和供应链危机的双重打击下,出现较大飙升。
并且,这个冬天美国的通胀率恐怕是很难降下去。
所以,美国当务之急,就是要能把通胀压下去。
这才使得美国已经开始给特朗普对我们加征的不合理关税,进行针对性豁免程序。
说白了,就是把加征关税的商品类别里,比较容易对通胀产生影响的商品,进行关税豁免。
并且,美联储11月3日大概率会正式宣布缩减QE,到时候恐怕会对美国国债市场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所以,美国现在是急需寻找一位大金主来顶替美联储缩减QE后留下的空白,来维持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
最近美国国债市场出现一个现象,就是中短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明显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幅度要快很多。
比如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创下年内新高,远超过今年3月份和7月份的高点。

中短期国债利率,相比长期国债利率来说,会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敏感。
长期国债利率很大一部分是受通胀预期影响。
我们简单理解,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像是美国的实际利率。
而中短期国债收益率,则相当于短期存款利率。
假如连中短期国债收益率也开始飙升,则意味着美国金融市场已经是比较实质性的在用脚投票加息。
简单说,就是美联储这个过去18个月疯狂放水的水龙头,要开始收紧了。
但美国的最近临时提高的债务上限,还会在12月3日到期,虽然到时候美国国会大概率还是会出现民主党通过特别和解程序来大幅提高美国债务上限。
但这意味着美国财政部会大量发债,而这个时候美联储反而因为通胀压力而不得不缩减QE。
一边是供应端要大幅度增加国债供给,一边是需求端美联储要降低购买量。
这一增一减,到时候美国国债市场不崩盘才怪。
虽然美国现在有日本和英国这两个忠实的小弟和跟班,在捏着鼻子不停加大购买美债。
但很显然,光靠他们两个,是不够填补美国当前的巨大债务窟窿。
所以美国才一直想要把我们拉下水。
这就是我认为美国所谓务实背后的真相。
美国的务实,只是因为美国确实没了我们不行,所以即使在意识形态上极端敌视我们,他们也仍然得在经济层面跟我们寻求“再挂钩”,跟我们去进行务实的谈判。
但是,美国当前内部对我们的这种不友好氛围甚浓。
所以,拜登为了减少在内部被共和党攻击,就会采取这种一边在经济上跟我们务实谈判,一边在外交上会对我们进行各种挑衅,进行着这种看上去十分精分的表演。
于是,我们就看到,在美国财长的电话刚放下去没多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发表这么一份充满挑衅的声明。
说白了,美国只是因为经济上撑不住,需要我们帮助,才不得不跟我们进行务实谈判。
但在外交领域,美国就不加掩饰对我们进行各种造谣污蔑和挑衅,并在军事领域动作频频。
在美国的强盗逻辑思维里,他们却总认为,我们帮美国是理所应当的,所以美国可以心安理得的既要我们帮美国,还同时对我们的各种造谣污蔑挑衅。
美国这种“既要……还要……”的牌坊心态,正是美国霸权即将落幕的时代转折点大背景下,所显露出来美国极端扭曲的心态。
今天《纽约时报》有一篇文章,可以看出美国这种极端扭曲的自恋心态。
《纽约时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美国的世界地位正在崩塌》。
单看标题好像没啥问题,因为美国霸权确实正在崩塌。
但纽约时报在这篇文章里却大言不惭的宣称:“世界需要一个成功的美国,美国则迫切需要拜登总统的成功。如果其任期失败,不仅美国政府,全球秩序也将改变,我们会更加贫穷和脆弱。”
这里你会发现美国很奇怪的思维。
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过这样的观点,就是美国认为,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秩序,是世界繁荣和平的基石,如果美国的世界地位崩塌,世界也将不再繁荣和平。
所以,美国这些政客都有这样一个类似观点,就是世界各国都理应帮助美国,来维护美国霸权。
这个观点,我们正常人看上去会觉得很匪夷所思。
但这就是美国持续几十年的极端扭曲自恋观点,美国认为整个地球都应该围绕着美国转。
这可以体现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时,当时美国财政部长的一句话。
1971年8月15日,在美国悍然宣布停止跟黄金硬挂钩的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说了这么一句话。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
美国人意思是,他们构建了二战后的经济秩序,提供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方便世界各国贸易。
所以美元一旦出了问题,是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也就是世界各国有义务来维护美元霸权。
这样充满强盗逻辑的思维,美国人却觉得理所当然。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后,美元曾经短暂失去世界货币地位。
现在50年过去了,美国却没有从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并且美国更加肆无忌惮的滥发美元,透支美元信用,十分流氓的利用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依赖,试图把美国的债务危机,转嫁给全世界。
美国这是完全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
我觉得,美国人也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纽约时报》所说的美国的世界地位,还不如直白点说,就是美国霸权。
地球并不是没了美国就转不动的,世界也并不需要一个成功的美国,没有哪个国家应该牺牲自己去救美国。
是美国人自己需要成功的美国来维持其霸权统治。
而世界并不需要美国霸权。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点下方关注!
到顶部